真的有死肌肉和活肌肉之分嗎?

看到很多地方都有人在爭論研究死肌肉與活肌肉的問題,經常有「反肌肉論者」聲稱肌肉發達者都是死肌肉,也有「肌肉論者」回罵說他們是懶於鍛煉為自己找借口。健身教練學習網整理了很多角度的分析來講述這個問題。

在權威的運動解剖和生理學上是找不到死肌肉和活肌肉這兩個概念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健美訓練之後,爆發力和敏捷度下降卻是確有其事的。

肌肉的爆發力下降的根本原因不是某塊肌肉的收縮速度變慢,而是肌肉之間的協調能力下降

根據肌肉在同一動作中的不同作用可把它們分為原動肌、對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

原動肌:以主動收縮直接完成動作的肌肉。比如拳擊手出直拳的肱三頭肌。

對抗肌:與原動肌作用相反的肌肉。直拳時與肱三頭肌起相反作用的肱二頭肌。

Advertisements

固定肌:將原動肌定點骨加以固定的肌肉。直拳動作中的三角肌、胸大肌等。

中和肌:當原動肌對定點骨有兩種以上的功能時,為了有效發揮其中一種功能,需藉助其他肌肉抑制另外的功能。這裡的其他肌肉就叫中和肌,起著抵消(中和)某種功能的作用。

在完成一個動作時,不同的肌肉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協作,離開或缺乏這種協作關係,動作將難以完成或者極不協調。

比如在你出直拳時,原動肌的肱三頭肌收縮,使手臂由屈到伸,肱二頭肌作為對抗肌,使手臂由伸到屈。如果肌肉之間的協調能力差,出拳時對抗肌用力過多,也就是肱二頭肌緊張,就會對手臂伸展產生阻力,導致出拳速度的下降。 當然,如果固定肌和中和肌不協調,也會影響到出手的速度。這種現象的外在表現是爆發力下降敏捷度降低。

Advertisements

原因:

其實在大多數訓練中,比如田徑,游泳,體操,自由搏擊,往往都是充分發揮全身的力量來完成動作,尤其是核心力量,這本身就是鍛煉肌肉協調性的運動。

為了儘可能的刺激局部肌肉,使肌肉充分疲勞,我們通常使用孤立訓練,強調不借力完成動作,盡全力使一塊肌肉的收縮完成動作,所以孤立訓練必然導致肌肉之間的協調性下降。

鍛煉肌肉並不會使某一塊肌肉的收縮速度下降,只是破壞了肌肉間的協調能力,使得完成動作時的阻力增加了,所以外在表現為爆發力和敏捷性下降。

所謂「死肌肉」的形成,往往是由於鍛煉之後肌肉緊張的收縮在一起,聚集大量乳酸卻長期不放鬆不做拉伸的結果。只要在鍛煉間隙和鍛煉之後予以充分拉伸以及放鬆即可避免上述狀況。

訓練角度分析

確實有那麼一些人,體格看上去非常強壯,絕對力量也很大,但是行動緩慢笨拙,也有那麼一些人,體格並不出眾,但有相當強的爆發力,速度和靈活性都非常好。這應該就是所謂肌肉死活之爭的原因所在。

有句話說得好,是「身大力不虧」,為什麼體格大就有力呢,因為人體任何動作都來自於肌肉韌帶的收縮,力量也是來自於此,肌肉韌帶越強壯有力,收縮時產生的力量就越大,體格大的人先天在肌肉體積上就有一定的優勢,所以往往在力量上也表現出優勢。

強大的力量在運動中尤其是格鬥中肯定是個優勢,但是光有力量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瞬間的爆發力。這是所謂的死肌肉和活肌肉的一個區別方式。

以前講過,人的肌肉中有快縮白肌、快縮紅肌和慢縮紅肌三種肌纖維,快縮白肌主管爆發性用力,慢縮紅肌主管耐力型用力,快縮紅肌則具備上述兩種肌肉纖維的特點。紅白肌纖維的比例是先天決定,後天無法改變的,這也是運動選材的一個重要標準,但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使白肌纖維增粗,以達到提高爆發力的效果。

從訓練來說,同樣大負荷的力量訓練,如果你在訓練時能夠保持爆髮型用力,那麼刺激到的就是白肌纖維,白肌纖維增粗,那麼你在絕對力量和爆發力兩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提高。如果訓練時動作速度慢,那麼受到刺激的就是紅肌纖維,絕對力量也能提高,但爆發力就很難得到提高了。所以同樣肌肉發達絕對力量很大的兩個人,可能一個速度很快,一個速度很慢,區別就在訓練方法上。

另一方面就是訓練后的恢復上。

力量訓練后,肌肉會因為長時間收縮用力而變得僵硬,肌肉內神經也處於緊張興奮狀態。如果訓練后總是不注意放鬆,到最後可能不用力的時候肌肉也處於僵硬狀態。肌肉一僵,自然會整體地影響人的協調性與爆發力,這也是有些人雖然體格看上去很強壯力量也很大,但行動笨拙的原因所在。

所謂的死肌肉,其實就是訓練方法不對產生的缺乏爆發力的僵硬的肌肉,所謂活肌肉,就是正確訓練方法練出來的既強壯又有彈性,充滿爆發力的肌肉,不管死活都不是先天長出來的,而是後天練出來的。沒有必要因為怕練出死肌肉就排斥肌肉訓練,沒有肌肉哪來的力量,但肌肉訓練一定要得法,不然光是肌肉發達了,運動能力卻下降了,就得不償失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