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養生要旨(小寒)

轉眼間已是「小寒」時間,今天還是「臘八節」。

【小寒氣節淺釋】

小寒是全年第二十三個節氣,在公曆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民間則有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從字面上理解,大寒冷於小寒,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比大寒冷,是全年24節氣中最冷的節氣。

人們經過春、夏、秋的消耗后,臟腑的陰陽氣血有所偏衰,合理進補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

【養生大則:斂陰護陽 】

《黃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精闢明確地指出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潛藏陽氣包涵了起居、飲食乃至情志等方面,人們的狀態應如同蟄蟲一樣,保持身心的平靜,減少張揚,養精蓄銳,等待春季適宜的氣候破繭而出。

如果冬日泄了陽氣,春天易生溫病。

【起居保健】

《黃帝內經》起居調養強調了「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

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而衣著的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即易感冒又耗陽氣。

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穿衣要講「衣服氣候」,指衣服裡層與皮膚間的溫度應始終保持在32℃~33℃,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緩衝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其次,要注重雙腳的保暖。

中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腳要保暖,睡前要用溫水洗腳,並搓腳心100-200次,以補腎健腦。

「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於溫暖,失去他萬物無法生存。

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現代醫學也認為,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應注意防寒,如冠心病因寒冷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同時應節制房事,《壽世保元》中指出:「精乃腎之主,冬季養生應節制房事,不能恣其情慾,傷其腎精。」

【精神調養】

故應節嗜欲,止聲色,調攝精神,使人陰陽協調,氣血沖和,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在精神調養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力求其靜,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含而不露,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冬季受到使用火爐、暖氣、氣候乾燥等方面的影響,人容易「上火」,情緒也易發生變化。

中醫認為怒則氣上,擾動陽氣,因此,冬季尤其要注意情緒調節

在冬季還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症的發生,所謂季節性情感失調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發生情緒抑鬱、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現象,並且年復一年地出現這種現象多見於青年,尤其是女性。

預防的方法是多曬太陽以延長光照時間,這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

【飲食調養】

根據中醫「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則補之,寒者溫之」的原則,在冬季膳食原則中應多吃溫性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

腎主鹹味,心主苦味,咸能勝苦,故冬季飲食之味宜減咸增苦,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則,以補心氣、固腎氣。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

可選食:糙米、玉米、小麥、黑豆、豌豆等榖豆類;青菜、豆腐、木耳、核桃、大棗、栗子、梨、蘋果、桔子、香蕉、山楂、甘蔗、紅薯、生薑、韭菜、大蒜、花椰菜等蔬果;牛羊肉、鹿肉、蹄筋、鴿、鵪鶉、烏雞、鵝肉、鴨肉、豬腰子及海參、鱔魚、鯉魚、鯽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多飲豆漿。

民諺云: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飽食。因此,早上可煨生薑服少許,以驅風禦寒。 對於身體虛弱、慢性病患者,冬季也是運用中藥湯藥或膏方調理的好時機,俗語云「冬天進補,春來打虎」。 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 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乾等,也可結合葯膳進行調補。

【飲食推薦】

1、補氣養血臘八粥

小寒飲食中最大的特色是臘八粥

《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臘八粥的詳細做法:

原料:大米50克,黃小米50克,粘黃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紅小豆100克,蓮子100克,桂圓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紅棗100克,白糖適量,文火熬粥即成。

清《粥譜》認為,臘八粥是「食療」佳品,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防止便秘、養顏美容。

2、廣東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 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廣東糯米飯的做法:

  • 原料:糯米、臘腸、洋蔥、香菇、蝦米、香菜、蔥、生抽、黑胡椒、雞精、植物油、芝麻香油。

  • 做法:糯米先用冷水浸泡4小時,放入蒸鍋內,加蓋蒸30分鐘。香菇及蝦米先用冷水浸泡十分鐘,洗凈並重新用少量溫水浸泡約30分鐘(溫水留下備用)將洋蔥,臘腸及發好的香菇,蝦米切小塊,香蔥,香菜切碎。鍋內熱植物油及芝麻香油,放入洋蔥碎小火炒至微焦,加入香菇,臘腸及蝦米炒出香味。加入蒸好的糯米飯,並倒入少量浸泡香菇的水。(分次加,不要讓米飯太軟),將米飯炒散后,加入所有調味料及香蔥,香菜碎翻炒至米飯水份收干即可。

  • 糯米飯的養生功效: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索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脾胃虛寒,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 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盜汗有較好的食療效果。

3、南京菜飯

到了小寒,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鍛煉強身】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

中醫素有食補不如氣補之說,事實證明,冬季適當參與室外活動,使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補陽光照射不足,冬季起床後用涼水洗手、洗臉,這對身體有益,可「喚起陽氣」增強耐寒抵抗力,對適應環境變化有所幫助,可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

*****************************

專家簡介

【顏芳】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主任,醫院首批「青年名中醫」,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師承山西省名中醫李可(已故)。全國扶陽流派委員會秘書長,廣東省養生康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3年率先開設了科室「經典中醫守護健康」微信公眾號,每天推送中醫養生科普資訊,目前關注量高達近30000人;2015年開設「經典有愛」系列微信群,受到患者的熱捧,僅一年時間已發展到「經典有愛—快樂學中醫」13個子群,所有群瞬間滿員,目前共有經粉6500人。微信群交流活躍,分享積極,正能量滿溢,培養了大批熱愛中醫的「經粉」;在此基礎上開設的「經典有愛守護健康」養生健康大講堂,每月進行一次健康講座,也受到患者的熱捧,參與人數每次都近200人。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