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損傷——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及其康復訓練方法

膝外側副韌帶(LCL)

膝腓(外)側副韌帶:膝外側副韌帶(LCL)是堅固的條索樣結構,長約4 厘米,寬約0.5 厘米。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止於腓骨頭外側面的中部。外側副韌帶後方與股二頭肌腱止於同一處,這些組織對它有加固的作用。而且對側下肢又有保護膝內免遭外力的作用。因此,單純膝外側副韌帶損作機會較少,斷裂者更少。

一、病因病理

當膝關節屈曲時,小腿突然內收、內旋或大腿外展、外旋即可引起膝外側副韌帶損傷。如足球運動員鏟球時,對方摔倒時身體壓於鏟球者膝內側,而使膝發生內翻;剪式跳高落地時,足外側著地,身體向後側方摔倒等。

膝外側副韌帶的損傷多為斷裂,往往合併有關節囊、髂脛囊、腘肌腱、股二頭肌腱、腓腸肌外側頭或交叉韌帶的損傷。斷裂部位可在上止點、下止點或中段。斷裂后韌帶回縮,很難自行對合再癒合。陳舊性斷裂多退行性變、萎縮及瘢痕化。有時伴有腓骨頭撕脫骨折,可傷及腓總神經。

Advertisements

二、徵象

有膝強力內翻或過度內旋的受傷史。傷后膝外側劇痛、腫脹、皮下瘀斑、活動受限或跛行。有膝關節不穩感。合併關節囊或交叉韌帶損傷者,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積血。檢查時,沿膝外側副韌帶走行方向有固定壓痛。腓骨頭撕脫者,可觸到骨折片。合併腓總神經損傷者有「垂足」征。足背及小腿外側麻木。

單腿盤足試驗:患者取坐位,健側下肢屈髖屈膝均約90度,足放平。傷側下肢髖關節外旋,膝關節屈曲90度,外踝置於健膝之上,呈單腿盤足姿勢。正常人膝關節外側能摸到一條堅韌的條索樣物,此即是外側副韌帶。檢查者一手掌施壓力於傷膝內側,若外側副韌帶疼痛,另一手指觸之堅韌度比健側減弱者,為外側副韌帶部分撕裂;若摸不到堅韌帶的條索樣物,說明外側副韌帶完全斷裂。

Advertisements

膝關節內翻分離試驗:患者仰卧位,膝關節伸直。術者一手固定膝關節內側,另一手置於小腿下端外側,推小腿向內。膝關節外側有異常活動感者,系膝外側副韌帶斷裂。檢查時應在完全伸直位和屈曲30度位分別進行。

X線檢查:先在膝外側韌帶壓痛點處用1%利多卡因封閉,然後在雙膝間夾圓枕,用繃帶纏緊雙踝部。攝雙膝X線正位片。外側副韌帶斷裂者,膝外側間隙加寬。合併關節囊和前交叉韌帶斷裂者,其間隙顯著加寬。有時能顯示腓骨頭骨折片。

三、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損傷處理

(1)急救處理:在受傷現場進行及時的RICE是十分必要的。立即冷敷需用氯乙烷噴洒,以結霜為度,然後包紮。它可以減少內出血,避免併發症,縮短病程,有利於進一步治療。

(2)按摩治療:可指針血海、陽陵泉、陰陵泉、委中、太沖、足三里等穴,強刺激按壓1分鐘;提彈膝后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及股薄肌肌腱,緩慢作膝屈伸活動數次;根據斷裂部位不同,可用拇指指腹推按理順受傷韌帶。局部有腫脹者,在腫脹周緣行推壓、揉、摩等手法,以利瘀腫消散。中、後期,宜用推、揉、捏、搓等手法,在傷處周圍和大腿肌肉部按摩,並用搖晃、屈伸等手法活動膝關節。在韌帶附著處損傷,局部不宜手法刺激太多,以防局部鈣化或骨化加重,形成佩利格尼林-施蒂達(Pellegrini-Stieda)病。(急性期不建議採用推拿按摩手法

(3)中藥治療

早期,在冷療或手法治療后,即可外敷新傷葯加大黃、黃柏、五靈脂等,內服藥選用三七散、七厘散或四物湯加血通、紅花、牛膝、制乳香、制沒藥等。中、後期,局部可外敷舊傷葯加海桐皮、牛膝、血竭、續斷等,或用1號熏洗葯加3號熏洗葯熏洗,l內服強筋丸或正骨紫金丹。有佩利格尼林-施蒂達(Pellegrini-Stieda)病改變者,外敷軟堅散,配合用3號熏洗葯熏洗患部。

(4)針灸治療

早期:阿是穴、陰陵泉(同側)快針,后取尺澤(對側),留針加患膝運動15分鐘,1日1次。中、後期,阿是穴溫針,后配對側尺澤加運動患膝15分鐘,間日1次。

(5)手術治療

治療內側副韌帶損傷是採用保守方法還是採用手術療法意見尚有分歧。但重要的是應了解不同撕裂類型應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四、傷后訓練

傷后1-2日即可在粘膏支持帶保護下開始練習。方法如下:

  1. 股四頭肌靜力收縮練習每次10秒,然後放鬆10秒,共做5分鐘;

  2. 直腿抬高練習,採用10次最大負荷量的重量,抬腿10次;

  3. 等長伸膝練習15次;髖伸屈內收及外展各20次。

中、後期,可作股四頭肌和腘繩肌的抗阻訓練。同時,在無明顯疼痛的情況下作折返跑練習,訓練關節的本體感覺。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