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可這些你真的懂嗎?

中醫文化歷經幾千年的傳承和發展,其價值對後世產生了深厚的影響。

近些年來,隨著中醫文化不斷的進步完善,它更是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對我們的健康養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中醫治未病,然而,關於中醫「治未病」,這些你真的懂嗎?

「治未病」的起源及對現世的引導

「治未病」思想最早源自《黃帝內經》,其稱:「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它提出了中醫治未病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框架。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是對治未病的最為經典的論斷,明確提出了治未病養生「未病先防」的思想內核。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延伸至現代醫學理論,也就是將人群的健康狀態分為三種:一是健康未病態;二是欲病未病態;三是已病未傳態。因此,「治未病」就是針對這三種狀態,具有未病養生防病於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漸和已病早治防止傳變的作用。

Advertisements

未病養生防病於先

也就是說人們在沒有患病的時候,要積極預防疾病的發生。正如人們常說,疾病的發生關係到正氣和邪氣兩方面因素,正氣不足,邪氣即可侵犯機體,所以預防疾病就要注意:培養正氣,提高機體的抗邪能力;防止病邪的侵襲。平時重視精神調養,加強體育鍛煉,生活作息規律,飲食口味適當。此外,還可以服用中藥藥材,以增強體質,提高抗邪能力,預防某些疾病的發生。

欲病施治防微杜漸

說的是疾病雖未發生,但已經有了一些小的徵兆,應在其還未發展成型時採取措施,將其扼殺於萌芽狀態。健康與疾病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中間可能存在一個「病前狀態」,當人體感受到有細微的變化時,但病象尚未顯露,然而若能判斷其有可能發展為的疾病,及時施治,也可阻止疾病的發展,從而使「病前狀態」向健康方向轉化。

Advertisements

已病早治防止傳變

疾病發生的初期,及時採取措施,積極治療,防止疾病的發展與傳變,這也應屬於治未病的內容。就像蔡桓公生病,由淺至深,如果早治,也不會發生傳變以致死亡。所以強調疾病要早期治療。在疾病初期,一般病位較淺,病情較輕,對正氣的損害也不甚嚴重,故早期治療可達到易治的目的。

「治未病」將推動以疾病為中心的生物醫學模式,向以人的健康為目的、實現個體化診療的新醫學模式轉變。「治未病」是一種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預防思想,也是一種對未來負責的態度,它對我們的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值得現代醫學去深入研究挖掘。

「治未病」新篇——漢苑良方百消丹

基於中醫文化的發展,由河南漢方葯業汲取《本草綱目》、《醫宗金鑒》、《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中醫學巨著精髓;遴選《桃紅四物湯》、《黑逍遙散》精華研究得出產品——漢苑良方百消丹。百消丹不是葯,它以「治未病」為主題,作為葯食同源級別的保健食品,通過改善體內微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清除體內瘀積,實現全面調理內分泌,致使人體氣血調暢,諸臟腑功能調和,進而達到祛斑、養顏、康體的目的,很適合日常保健、疾病預防,同時,它讓也眾多的女性從此更輕鬆、更自信。

-END-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