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治療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乳房部的一種非炎症疾病,表現為一側或雙側乳房同時或相繼出現腫塊,經前腫痛加重,經后減輕。本病多發於20-45歲女性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祖國醫學中屬「乳癖」(又名「乳粟」,「奶癖」)範疇。筆者在臨床中採用針刺治療本病,療效肯定。

  取穴:以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為主穴。肝鬱氣結者配太沖;肝腎陰虛者配太溪;伴有月經不調者配三陰交;伴胸悶困痛者配外關。

  操作:以華陀牌28號1-1.5寸毫針在膻中穴向患者乳根部斜刺,屋翳穴亦斜刺向乳根部;余穴以直刺為主。捻轉得氣后膻中與屋翳兩穴可接G6805-I型電針儀,採用疏密波,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余穴10分鐘行針1次,隨證補瀉每次留針20分鐘,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3-5天;月經期治療暫停,治療期間其他治療藥物全部停服。

Advertisements

  體會: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現為疼痛有腫塊,祖國醫學認為主要是由於惱怒、傷肝、思慮傷脾致氣血鬱結乳房而成癖。宋《婦人大全良方》「婦人久郁,乳內結核如杏,二月不消……」。明·陳實功言「乳癖乃乳中結合,形如丸卵,或墜重作痛……其核隨喜怒消長,此名乳癖。」氣血瘀滯不通,不通則痛,針刺治療的主要作用在於疏通氣血,調經止痛使經絡通暢,氣血調和,從而達到消腫散結之效。近年來,乳腺增生的發生率逐年增高,且趨年輕化,但仍以生育后女性居多,且多伴有月經不調。現代研究認為本病的發生與雌二醇含量增高有關,而針刺可降低血中雌二醇濃度至正常水平;同時針刺穴位可促使機體產生鎮痛物質,使某些致痛物質減少或消失,在痛症治療中有一定療效,因此運用針刺治療乳腺增生可達到表裡同治,標本兼顧的效果。在選穴上,膻中、屋翳屬患部取穴,合谷及足三里為調理氣血之要穴,諸穴同用可達到疏通氣機,調理氣血之功,氣血通則腫消結散,經調痛止。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