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養生你得知道脾胃所佔的重要性

養生的目的是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它是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認為保持人體五臟六腑的陰陽平衡,人就不會得病,養生的實質就是調理臟腑的平衡。

導讀:脾胃在中醫學中指脾經和胃經,胃主消化,舊說脾有助胃消化的功能,故每並稱。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後天之本。生活中的飲食不節、過食肥膩、憂思過度、偏食偏嗜、饑飽不均等都可能傷及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在防病和養生方面也有著重要意義。脾胃對人的身體健康有何重要性?那麼如何知曉我們的脾胃是否健康?脾胃不好又該怎麼調理?接下來一一作答。

一、關於脾胃

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中醫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一說。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全靠脾胃的供給,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進行再次消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脾主升,胃主降,相輔相成。故《臨證指南醫案》說「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胃功能良好,則氣血旺、體格壯;脾胃虛弱,百病從生。明代醫學大家張景岳提出了「養生要以脾胃為先」的觀點,稱脾胃為身體的基礎和軸心。

Advertisements

二、脾胃健康

脾,好燥,惡濕;胃,好規律,惡刺激,但壓力大、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喝酒、暴飲暴食、愛吃冰冷、吃腌制食物、久坐少動、焦慮緊張等種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讓原本脆弱的脾胃"負重累累」

脾胃不好七大表現

1.臉色發黃: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飯後肚子發脹,有腹瀉或便溏癥狀。即臉頰發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營養造成的。

2.鼻頭暗淡: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髮紅是脾胃有熱證,表現為特別能吃,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3.口唇乾燥、無血色:《黃帝內經》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開竅於口」,就是說,脾胃有問題會表現在口唇上。

Advertisements

4.睡覺時流口水:《黃帝內經》中還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

5.便秘:如果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就會導致大腸動力不足,繼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6.睡眠不好:古語講「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質量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7.精神狀態不佳:張湖德說,脾胃運化失常,容易導致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相反,脾胃健運,能讓大腦得到滋養,就會神清氣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三、保養脾胃

養脾胃心神安泰了,還要不斷地補充一些營養。人體各種能量都來源於日常的飲食,脾胃的功能就在於把食物中的「精華」,吸收到人體中,再運送到身體各部位。《素問·痿論》說:「脾主刺激作用,研究顯示,多動腳趾可以養脾胃。對於中老年者,體育鍛煉應選擇身之肌肉。」在體合肌肉,主四肢。適當的體育鍛煉,就是健脾胃。因為經絡系統分佈人體四肢,體育鍛煉可促進經氣運行,反作用於人體脾胃,使脾胃功能增強。特別是加強下肢的鍛煉,能對小腿上的脾經起到很好的緊鬆緩和、低強度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登山、太極、踢毽、舞蹈等。以運動後身體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不感到過度勞累為宜。

養脾胃不是一兩天的事情,需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和保健常識,規律的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咽。飲食健康對此尤為重要。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