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劍雲先生談孫式太極拳的練法

太極拳的套路,以倗、捋、擠、按、采、洌、肘、靠八種手法,配合著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四正四隅等步法而編成的.

  孫式太極拳中,既有形意拳的跟步,又有八卦拳的身法,是冶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於一爐,所以有它自己的風格、特點.因此,研練孫式太極拳,則與研練其他流派的太極拳,有著明顯的區別之處.

先父祿堂公曾反覆訓論說:"練拳時,要從其規矩,順其自然,外不乖於形式,內不悖於神氣,外面形式之順,即內中神氣之和,外面形式之正,即內中意氣之中.故見其外,知其內,誠於內,形於外,即內外合而為一."

  這段話十分精確地講述了如何練好孫式太極拳的道理.回憶先父的教誨,加上自己幾十年研練太極拳的體會,有以下幾點粗淺認識.

Advertisements

1.太極拳的規矩:

  孫式太極拳講究中正平穩.舒展柔和,絕不要跳躍等勉強動作,從起勢到收勢,各種動作,各種姿勢都是相互連貫,一氣呵成,使得全身內外平均發展,故有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

  正因為中正,既不前俯後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軀體手足上下呼應,內外一體,所以必須有嚴格的規矩.

頭為諸陽之會,為精髓之海,為督任兩脈交會之點,統領一身之氣.此處不合,則一身之氣俱失,所以必須不偏不斜,不俯不仰,直立頂勁,要頂頭豎項.

足能載一身之重,靜如山嶽,有磐石之穩;動如舟楫車輪,無傾覆之患.左虛右實,不實則不穩,全實則移動不利,容易傾倒,不虛則不靈,全虛則輕浮不穩,故必須虛實相間,方得靈活自然.

腰為軸心,居一身之中,維持人體重心的是腰,帶動四肢活動的也是腰,所以要刻刻留心在腰際.

Advertisements

先父教授拳術,要求極為嚴格.他要求研練者必須嚴守"九要"的規矩,稍有不合,立即糾正.這"九要"是:

一要塌(塌腰、塌腕);

二要扣(扣肩、扣膝、扣趾);

三要提(提肛,但不是用意識去提);

四要頂(舌頂上齶、頂頭、頂手、頂膝);

五要裹(裹肘、裹胯、裹膝);

六要松(松肩、松胯);

七要垂(垂肩、垂肘);

八要縮(縮肩、縮胯);

九要起鑽落翻分明(頭頂而鑽,頭縮而翻,手起而鑽,手落而翻,腰起而鑽,腰落而翻,腳起而鑽,腳落而翻).

這些拳法中的規矩,決不是違背自然的,它是從人的生命開始時,便帶來的自然本能.只不過這種本能動作,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生活習慣和職業環境等不同程度的潛移默化,於不知不覺中,這生來就有的自然本能動作逐漸消失了.於是,人們又根據後天的自然規律走向老化,衰亡…

舉例說,練拳時要注意"舌頂上齶",這種動作是人生即有的,並不是什麼發明創造.請觀察一下初生的嬰兒或襁褓中的小兒,無論他們在熟睡時或清醒時,舌尖都經常本能地頂住上齶,這自然不是誰教了他們才這樣做的,如此等等,如手.足.胯…一切動作也都似拳中的規矩.可是小兒長大之後,這一系列的動作,就無影無蹤地消失掉了.

  練習太極拳,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要把從天然本能中有的動作,再使它回到天然本能中去的復原方法.這也是練習太極拳,使青春健康常在的奧秘.所以,練習太極拳,必須嚴格講究規矩.

2.太極拳的調息:

  練習太極拳要心靜調息,才能獲得好處,經常保持思想集中,不開小差,經常保持正常呼吸,每次呼吸都要細而深長,直貫丹田(腹式呼吸).

  古人常講"凝神於此,元氣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則氣暢,氣暢則血融,血融則骨強,骨強則髓滿,髓滿則腹盈,腹盈則下實,下實則行步輕健,動作不疲,四體健康,顏色如桃李".由此可見,練拳時氣息的重要.

呼吸是人們從娘胎中帶來的本能,而練太極拳的呼吸,正是需要這種本能的自然呼吸.練習太極拳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調息(一呼一吸叫息).

  調息的方法是:呼吸時,不著意、不用力,綿綿若存,似有似無,一任自然.舌要頂上齶,用鼻孔呼吸,嘴要虛合,不要張開.要注意心腎相交,心中意志,下照海底,海底之氣自下而上,與神意相交,歸於丹田之中,運貫全身,暢達四肢.

先父祿堂公常講:"吸氣時,由湧泉過會陰上達頂門,呼氣時,只有息息歸臍,每一舉手投足,分佈全身的四正八柱等筋脈,都要協調合作,不呈散亂,所以能開合伸縮,力達掌心,運勁如抽絲,兩手似扯綿."

  古人認為臟器的病因是:悲哀則腎病,喜樂不均則肺病,憂愁不解則脾病,怵傷思慮則心病;盛怒不釋則肝病.這就說明了百病皆生於氣.

所以,練太極拳是以調息方法為主要目的.在練太極拳時,要記住拳法中的口訣:"心定神寧,神寧清靜,清靜氣行.氣行則神氣相通."

在練太極拳時,不可越出一個"中"字,即使在行住坐卧時,亦要不離開這個"中"字,若能悟透這個"中"字,便掌握了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脈通暢.

  所以守中就是做調息功夫,就是祖國的吐故納新的導引養生方法.莊子說:"真人呼吸以踵."是做調息功夫的一種方法,太極拳的調息方法,亦是要呼吸以踵.

3.太極拳的攝心入靜:

  前面談到練太極拳調息的重要,就是說要練好太極拳,要保持練習太極拳的功效,就必須消除一切影響呼吸不正常的因素,首先就是要"鎖心猿,拴意馬",攝心入靜.

  攝心入靜的方法,不是要用意識去強制執行,而是要從其規矩,順其自然,才能消除一切雜念,只有一切雜念消除之後,才能使得呼吸正常,故千萬不可有意使氣.

先父曾教誨說:"有心御氣,氣反奔騰."古人也講:"氣不可御,御氣則滯."由此可見,"入靜"與"調息"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割、息息相聯的.用什麼辦法入靜?就要遵照"八要"去做.

  這"八要"是:"心定神寧,神寧心安,心安清靜,清靜無物.無物氣行,氣覺行象,覺象絕明,絕明則神氣相通."

特別是在開始站無極式的時候,要力求身體內外的中正和順,做到心平氣和,使得呼吸正常,綿綿若存,不粗不暴,而且能夠做到息息歸臍,這樣就有了身心恬靜的感覺,努力研練不輟,自然會感到百脈充和、四體輕健了.

4.孫式太極拳的套路練習:

  練習太極拳要柔不要剛.柔並不等於軟.練太極拳的用力,是用自然的力,決不是咬緊牙關、屏住呼吸時用的力.它是一種順中有逆、逆中有順的自然力,是一種"氣與力合一"的力,也是一種積於柔必剛、積於弱必強的力.

祖國醫學和氣功,均以腎為"命門".據從現代醫學解剖學了解到,命門的部位近於腎上腺部位,.腎上腺有調節各元素的代謝作用和電解質平衡作用.如果這樣物質的代謝作用和平衡作用發生混亂,就要造成疾病甚至死亡.人們能維持生命,主要依靠腎上腺的功能,所以,腎上腺又稱之為"生命之源".

練太極拳的初步功夫--練精化氣,就是加強腎臟統治力量.但是.腎臟與其他臟腑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互相促進,決不可單獨分割對立,而是統一不斷變化的生理活動,大致不出乎伸縮開合.陰陽順逆.動靜虛實.

練太極拳的套路時,有三個階段、三層意思.

第一階段、初層意思:

  在練拳時,好像自己整個身子沉入河水之中,兩足猶如陷入於泥,兩手及軀體的動作,都像遇到水的阻力一般.

第二階段、第二層意思:

  總的感覺仍如第一階段的意思,只是兩足似已不在淤泥之中,能夠浮起,如善泅水者,能浮遊自如了.

第三階段、第三層意思:

  好像整個軀體已鑽出水面,身體感到格外輕靈,兩足似在水面上行走一般,又好像只要心中稍一散亂,即恐下沉的意思.如練到這種程度,說明其套路,已有一定功夫了.

練習套路,必須要按照拳路的四正四隅,做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等種種動作,內臟各器官配合,起著平均發展.使其外長一寸、內長一寸、一動百動等作用,千萬不能局限於身體的任何一部分.

只要做到氣機通暢,心息相依,就是動中求靜,那麼一切雜念就不會產生了.這樣,大腦皮質和植物性神經的負擔減輕了,精氣充沛了,從而達到了祛病延年的效果.

另外,孫式太極拳具有架式高.步法靈活、敏捷的特點,這對於研練者的膝關節,是十分有益的.

  大家都知道,凡武術運動員由於高強度訓練,往往造成膝關節的損傷,有些甚至是嚴重的損傷.而造成這些損傷的因素,不外套路中有大起大落、跳躍翻騰、單重架式過多等等原因.而孫式太極拳的架式高.步法活的特點,恰恰能使受傷的膝關節得到保護和恢復,自然也就沒有損傷膝關節之擔心了.

在套路練習取得功夫后,對練也就有了很好的基礎,因為對練推手亦不外:倗、捋、擠、按、采、洌、肘、靠八法,基礎紮實,就能自如掌握分寸了.

5.孫式太極拳推手的練習

  通過套路的練習,有了一定的功夫后,便可進行對練.套路的單獨練習,叫做知己功夫,對練(推手)是知彼功夫.但是對練必須有很好的套路的功夫,才能施之於用.

  對練要每日按照倗、捋、擠、按等手法去練習.倗時用臂;捋時用掌;擠時用手背;按時用腰;倗要撐;捋要輕;擠要橫;按要攻.

推手時,不可執著成法,要機動靈活,要集中自己的思想,掌握著自己的重心,窺定對方的身手,或粘或走,或剛或柔,伸縮往來要上下相隨.或如粘住對方的意思,或如似挨非挨的意思,靈活運用,切忌獃滯,更不能努氣用拙力,要在不即不離中求玄妙、不丟不頂中討消息.

要用搗虛法,使得對手失其重心,即所謂"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但是搗虛之法,務必判斷好對方之來力.對方直出時,必然沒有橫力,我搬其橫,對方橫出時,必沒有直力,我截其直;對方上出時,必無下力,我挑其下;其下劈者,必無上力,我打其上…

總之,要做到不離粘、連、黏、隨,不可犯頂、丟、偏、抗之弊病.在推手時,沒有僵滯力,就減少了對方的可乘之機,而只要對手一旦出現可乘之機時,就以"三體式"集中於一點的勁力,發放出來,挫敗對手.這也是孫式太極拳:身勢較高、步法靈活、動作連貫的特點.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