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真的會傷膝蓋?

堅持跑步很難,但「不跑步」,輕輕鬆鬆就能找出千百種借口與理由,其中最理直氣壯的理由就是「跑步傷膝蓋」。跑步雖然是最簡單、最方便、最有效的運動,但大多數人仍然敬謝不敏,以「傷膝蓋」的理由當免跑金牌,為懶於跑步除罪。但跑步真的會傷膝蓋嗎?且看本文分析。

2013 年1月,《國際運動醫學期刊》刊載一篇最新研究報告,分別追蹤 74,542 名跑者長達 7.1 年,以及 14,625 名健走者長達 5.7 年,統計兩個族群中罹患「骨關節炎 ( Osteoarthritis) 」及施做「髖關節置換 (Hip Replacement) 」的人數;結論是-「跑者族群無論跑步里程的多寡,罹患骨關節炎和施做髖關節置換的人數都較少」。如此看來,跑步好像沒那麼傷膝蓋,原因為何,分析如后:

Advertisements

一、身體並非機器,運動和機器運轉不同

大部分人都認為「跑步運動就像機械運作一樣,關節等支撐體重的部位,越常用就越容易磨損」;然身體並不是機器,巧妙處就在於身體能因應壓力作出補償。儘管運動傷害會提高「骨關節炎」發生的風險;另針對奧運選手所作的研究也發現,較容易受傷的運動員罹病比率較高,但我們一般人的運動強度,遠遠不及世界級運動員,因此影響小得多。

二、運動提升軟骨密度和彈性

動物實驗顯示,運動有助於提高軟骨密度和彈性。因之,運動不但不傷關節,反而能使關節更潤滑,運作更流暢,有助於降低「骨關節炎」風險。

三、跑步體重減輕為護膝主因

跑步與其他運動有何不同,為什麼反而有護膝效用呢?跑步之所以有護膝效用,最大原因在於體重減輕。長期跑步會使體重減輕,體重減輕了,膝蓋的負擔也會減輕,自然就不易受傷,罹患「骨關節炎」的風險當然隨之降低。一般而言, BMI 每上升 1 ,「骨關節炎」的風險則提高 5% 。科學家普遍認為,每天背負這些額外的體重,等於讓關節承受不必要的壓力;此外,過重對身體造成的負面影響,像發炎反應之類的狀況,都會傷害關節健康。

Advertisements

四、跑步是流暢的連貫動作

就理論言,所有運動都或多或少有些保護關節的效用,但研究人員卻發現從事跑步和走路之外的運動,竟然是反效果,反而增加「骨關節炎」的風險。實際上,最積極從事跑步以外運動的人,發生「骨關節炎」的風險比最不常運動的人高出 21% ,「髖關節置換」的風險則高出 99% 。

跑步或走路比健身房運動安全的原因,就在於使用膝蓋的方式。相較之下,跑步是較為流暢的連貫動作,屈膝幅度沒有那麼大,較少驟停、急起,更不像階梯有氧或重量訓練,長時間維持不動或重複同一個動作,讓同一部位持續受壓,因此跑步相對之下對膝蓋的傷害較小。

不過「骨關節炎」風險會隨跑齡提高,男性每跑一年,風險提高 3.9% ,女性提高 6.1% ;即便如此,跑步的助益仍舊遠遠勝過其風險。

五、常跑可改善膝關節強度

根據《國際運動醫學期刊》刊載的最新研究,跑者族群無論跑步里程多少,罹患骨關節炎和施做髖關節置換的人數都比較少,似與傳統觀點相左。對此,骨科醫師表示:常有跑步習慣的人,身體狀況通常都比較好,所以置換人工髖關節的機率相對比較小。由於跑步算是較為吃力的運動,若常有跑步習慣的人,身體狀況通常都會比較好,肌肉、骨骼等都比較強壯,患骨松的風險較低,所以髖關節置換的機率也相對較低。

膝關節是由三部分的骨頭形成-大腿骨的下端、小腿骨的上端,以及前方圓圓凸凸的臏骨。當膝關節活動時,這三塊骨頭會相互接觸擠壓。正常的膝關節在這些骨頭的接觸面,均包覆有一層光滑且具有彈性的關節軟骨,關節周邊環繞著滑液囊,分泌滑液,讓關節好像浸潤在潤滑油中,更加活動自如。健康關節的主角是軟骨,幫手是滑液,當軟骨表面不光滑或失去彈性,關節就無法順暢轉動,載重時也會疼痛。

當膝關節因年歲增長致軟骨彈性變差、體重過重、罹患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或嚴重的外傷等,讓關節軟骨磨損而造成關節退化,很多人會服用「葡萄糖胺」,希望能作為軟骨新生或修補原料,但效果並不明顯。如果磨損情況較輕,醫師可能會在關節內注射「玻尿酸」作為潤滑劑,若情況嚴重,醫師會評估是否應該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六、並重跑步前暖身與跑步后保養

一般人認為跑步容易造成膝蓋受傷。其實跑步就像雙面刃,跑步有跑步的好處,但跑步也有一些壞處,如果要認真來看跑步對膝蓋、關節的影響,要視個別情況而定。喜歡跑步的人,在跑步前一定要暖身,跑步后要多保養,對膝蓋或關節很有益處。

經常跑步可加強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但也會造成膝蓋受損,主要原因是膝蓋軟骨的含水量將會愈來愈低,再生能力也會愈來愈弱,所以膝蓋就容易受損,如果軟骨磨損嚴重,恐怕就要置換人工關節。因此,在跑步前一定要先進行暖身運動,同時鍛煉腿部肌肉,只要腿部夠強壯,自然可以產生保護作用,就可避免膝蓋或關節受損。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