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針灸經典處方分享(二):疏經通絡方,壯腰舒絡方

歡迎關注中醫骨科筆記公眾號~:

請關注後點擊樓下傳送門,那裡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內容:

傳送門:「中醫骨科筆記」內容分享總目錄:喜歡就戳起來,收起來


歷代經典中記錄了很多針灸處方,今就腰痛針灸經典處方進行整理分享:

後面敬請期待:陰陽雙補方(《針灸全生》),理氣通絡方(《針灸集成》),祛瘀通絡方(《針灸神書》)


舒筋活絡方(《針灸大全》)

【處方】大抒、長強

大杼穴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布有第一、二胸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及第一肋間動、靜脈后支的內側支和頸橫動脈降支。

長強穴在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布有尾骨神經后支,肛門神經,肛門動、靜脈分支。

【功用】舒筋活絡、行氣止痛

【主治】氣滯腰痛

【操作】大抒斜刺0.5~1寸,長強斜刺1寸,得氣后留針15分鐘,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

【方義】大抒又名背俞、百旁,為足太陽膀胱經之經穴,又是督脈之別絡,手足太陽之會穴,八會穴之骨會,本穴位於項后,脊背之首,其深部又是肺臟所居,按「風從上受」,「肺合皮毛」,此穴是風邪侵襲的重要門戶,有祛風散寒,解表退熱,宣肺平喘,壯腰利膝之功效·;長強又名龜尾、尾間,為督脈之經穴、絡穴,督脈與足少陰經之交會穴,·具有疏調局部經氣,調和陰陽,理腸止瀉,升清降濁,消腫止痛的功效;大杼居於上,祛風通絡,引氣上行,長強在下,降氣活絡,兩穴相配,一上一下,引氣歸經,恢復氣機正常的升降循環,「通則不痛」氣機暢則經絡通,經絡通則腰痛止,針對病機,療效顯著。


壯腰舒絡方(《針灸資生經》)

【處方】足三里、陰市、陽輔、蠡溝穴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陰市穴位於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3寸,淺層布有股神經前皮支和股外側皮神經,深層有旋股外側動、靜脈的降支和股神經肌支。

陽輔穴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緣稍前方。在趾長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間;有脛前動、靜脈分支;布有腓淺神經。

蠡溝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中央。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小腿三頭肌(比目魚肌)。皮膚由隱神經分佈。皮下組織疏鬆,內行有淺靜脈、皮神經和淺淋巴管。大隱靜脈與隱神經伴行,並起自足背靜脈網內側部,經內踝的前方向上至小腿內側面上行。

【功用】疏經通絡

【主治】腰痛不可顧

【操作】針刺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分鐘,灸3~5壯,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方義】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合穴,五行屬土,又是胃之下合穴,.能強胃健脾,補益後天之本;陰市為足陽明胃經腧穴,胃為水谷所歸,五味皆入,有如市雜,本穴為陽明脈氣所發,主腰腿冰冷,膝寒不溫;陽輔出自《靈樞·本輸》,別名分肉,屬足少陽膽經,為五輸穴之經穴,,五行屬火,可以祛風濕、利筋骨,瀉膽火。主治偏頭痛,目外眥痛,胸脅痛,腋下腫痛,痛病,腳氣,腰腿痛,下肢麻痹,以及坐骨神經痛等;蠡溝,別名交儀,屬足厥陰肝經,足厥陰之絡穴,主治月經不調,崩漏,帶下,廟氣,小便不利,睾丸卒痛,遺精,足脛酸痛等;足三里、陰市和胃養血,充盈脈絡,「榮則不痛」;陽輔、蠡溝理氣祛濕,通經活絡,「通則不痛」,四穴相配,標本同治,通經養血,共同治療腰痛不可迴轉的疾患。


敬請期待下一期:

腰痛針灸經典處方分享(三):陰陽雙補方,理氣通絡方


友情提示:文中引用醫案、方劑素材來源於「中醫智庫」APP,希望獲得更多名家醫案,方解,請進入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智庫」下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