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滑膜炎,這麼做就對了

膝關節滑膜炎是指膝關節受到急性創傷或者慢性勞損時,造成膝關節滑膜層損傷,組織水腫,充血,滲出液增多,關節腔內大量積液,積血為主的一種無菌性炎症反應疾患。臨床上一般分為急性創傷型和慢性勞損型兩種。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急性創傷性多見於青年人;慢性勞損多見於中老年人,因不良的生活習慣,近幾年有低齡化趨勢,肥胖者大個子更多見。

臨床中患者往往在早期因外傷,膝關節不適,腫脹,疼痛,功能障礙而就診,影像學科排除骨異常后,不重視急性期的有效治療,不注重臨床康復治療的早期介入,治療不系統,致使急性轉為慢性。慢性勞損反覆發作,不但肢體痛苦,還影響日常生活。

發病機制

年齡因素

在55-65歲的人群,85%膝關節會有不同程度的X 線變化表現,53歲以前男、女膝關節滑膜炎病變程度及發病比例基本相同。54歲以後女性膝關節滑膜炎病變程度較重,病變廣泛,且發病比例增加,男∶女=1∶3。

Advertisements

遺傳代謝因素

流行病學研究提出滑膜炎的發病是全身性的遺傳代謝異常造成的。Heberden』s結節可能是以單一的普通基因遺傳,在男性是隱性,表現頻率3%,女性是顯性,表現頻率30%,真正的遺傳形式仍不明確。

肥胖因素

膝關節是下肢承重關節,體重增加使膝關節所受壓力增大,膠原纖維折斷增加,滑膜炎病變加重。

其他誘因

滑膜炎的發病還與膝關節的生物力學、人體激素的分泌、糖尿病、及其他藥物的作用有關。

治療重點

滑膜炎的治療重點應放在將關節軟骨表面纖維層以及關節內炎性壞死物質清除方面,避免炎性成分繼續滲透至軟骨造成軟骨破壞性損傷。因此臨床治療上首先應採用關節腔持續沖洗引流方式治療,確保將炎性成分衝出。中醫治療目的在於調節體質,讓患者身體狀態更適合傷口恢復。

Advertisements

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方式

中醫治療採用湯藥,目的在於清熱解毒、涼血利濕。藥方使用黃連解毒湯聯合五味消毒飲方式調配。對於血熱患者在藥方中另加入丹皮、生地;濕熱,重患者另加入澤瀉、茯苓、薏苡仁;熾熱傷津患者另加入五味子、麥冬。藥劑每天煎煮1次,分3次讓患者服下,共服用1周。

針灸推拿療法選用犢鼻、梁丘、陽陵泉、陰陵泉、膝陽關、膝眼、鶴頂、血海、阿是穴運用淺刺法進針約0.1~0.2寸入皮即止,通過長針本身的重力作用,可以增強對局部絡脈和皮部的刺激從而達到治療作用。

西醫治療方式

西醫採用關節腔持續沖洗引流方式治療,首先對患者實施椎管內麻醉,並將產生滑膜炎的膝關節行常規消毒,在其膝蓋下鋪一層無菌單。

在患者關節腔中刺入關節鏡套管針,穿刺完成後將閉塞器出,將輸液器皮管從套管向患者關節腔置入。需要注意的是,在穿刺之前需要先截取長度為20cm左右的兩根輸液器皮管,置入后拔出套管,將皮管所在部位採取縫合方式固定並將其連接在輸液上。

將引流袋與沖洗液接在輸液器上,檢查出液是否保持流暢態,若不流暢則應檢查上述步驟是否存在不當操作。

沖洗完成之後應使用無菌紗布將引流部位覆蓋並輕輕包紮,每天使用大慶黴素與生理鹽水持續沖洗。沖洗進行3~5天即可,在引流液狀態傾向於澄清時即可拔管。

關節腔持續沖洗引流期間患者應注意卧床休養,切忌行走、跑跳,儘可能減少關節部位活動量。治療期間採用靜脈注射方式為患者輸入抗菌素避免膝關節炎症部位發生感染。

康復功能鍛煉

水腫消除后先做下床適量的單腿直立的耐力試驗,也可坐床邊做抗地心引力的抬腿運動以配合下步重力鍛煉。在床上做股四頭肌功能鍛煉每次40~50次,每日3 次也可平卧於床上坐直推抬高運動每日3 次每次30個。

靜蹲,要求挺胸兩足與肩同寬,雙膝屈曲120~90 度,每日1 次,每次10~15min。

慢步上樓梯,早期一步一個台階,兩周后改為一步兩個台階,四層樓為宜。

康復護理

飲食護理

膝關節紅、腫、熱、痛的病人不宜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蔥、蒜、生薑、酒、辣椒、花椒等,中醫認為,吃辛辣刺激食物會加重熱象,從而抵消清熱涼血及滋陰藥物的功效。

少吃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等食物,少喝酒少抽煙,應多食動物血、魚、蛋、蝦、豆類和牛肉等「腱子」類食物,利於關節的康復。要均衡飲食,肥胖者需指導患者減輕體重,以減輕關節負荷。

心理護理

此病病程長,受累關節明顯,活動受限,病人心情鬱悶。護理上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況進行疏導,儘力消除其焦慮、急躁的心理。指導病人多聽音樂,多與人交流以轉移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參考文獻

蒙家瓊,鄒永英,周綺紅,陳霏琤,寧創霞,曹惠雄,蘇寧, 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促進膝關節滑膜炎康復的研究,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6):801-802.

何家強, 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急性滑膜炎35例療效觀察,亞太傳統醫藥2014(7):76.

王三好, 針灸加康復治療膝關節滑膜炎,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5):27-28.

本文系微信公眾平台「康復匯」原創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康複信息請關注公眾號康復匯:kangfuhuiy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