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天真論(五)

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為什麼現在人50歲不到,動作就開始遲緩了

當一個人的氣血不夠了,為了先滿足心腦、臟腑對氣血的需要,人就會犧牲他的末梢,於是,腿腳就開始不靈便了,手也開始不靈巧了。

通過前面講的24個字,我們已經知道黃帝變成真人了,但他依然保持著好問的習慣。有一天,他問他的老師岐伯: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春秋就是一年。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聽說上古時期的人,活到一百歲了,動作還沒有衰退、衰弱的跡象。

Advertisements

我先講一下什麼是動和作?動是動,作是作,兩者不一樣。動是什麼意思呢?大家先看看繁體字的「動」是怎麼寫的。左邊是個重力的「重」,右面是個發力的「力」。

這個「重」其實和我們的腳後跟有關。我們的腳後跟叫踵,有個成語叫「摩肩接踵」。道家還有個說法叫「踵息」,意思是說腳後跟還會呼吸。因此,所謂「動」就是指腳後跟發力。而「作」,一個單立人加一個「乍」字,意思就是人的五指乍開,它指動手。所以,我們常說的「動手動腳」其實就叫動作。動手叫作,動腳叫動。

有句老話叫「人老先老腿」。當一個人的氣血不夠了,為了先滿足心腦、臟腑對氣血的需要,人就會犧牲他的末梢,於是,腿腳就開始不靈便了,手也開始不靈巧了。所以,很多人說身體不好的時候,比如糖尿病病人,他最開始受傷的可能是腿腳。就像蜥蜴,它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先斷了尾巴。人到氣血不足,需要保全自己的時候,就會犧牲自己的肢體。可是「上古之人」活到一百歲,腿、腳、手,一點兒衰弱的跡象都沒有,這叫「動作不衰」。

Advertisements

說到這,我想到了一個問題:現在西方人熱衷的健身,其實應該只能叫做「健體」。他們都是只鍛煉四肢,不鍛煉內髒的。看到這,又有人會產生疑問:體和身不一樣嗎?兩者確實不一樣。身是指身軀、軀幹,體是指四肢。所以,「動作不衰」指的是他們的腿、腳、手都很靈便,原因就在於他們的身軀是健康的,氣血是充足的,所以才會「動作不衰」。

這個問題,黃帝在三四千年前就發現了:年半百——50歲不到;動作皆衰——腿也邁不開了,手也捏不了精細的東西了。這是因為時代的變化還是因為人而導致的呢?顯然,黃帝已經知道這肯定是由於人失道而導致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