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膝關節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炎疾病。其主要病變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化和繼發性骨質增生,好發於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脊柱及手指關節等部位。該病亦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和肥大性關節炎等。本文僅就對老人威脅最大的膝關節骨關節炎作些介紹。

常言道,人老先從腿上起。人也像一台機器,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上的各種部件也要出現磨損、退行性變化。人要不斷地運動,運動產生的力會作用到關節。如關節得不到恰當保護,必然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對關節起保護作用的物質,就是關節表面那層2~7毫米厚、光滑又有彈性的關節軟骨。關節軟骨中90%都是水,除水分外裡面還有蛋白多糖的長鏈結構。它像一個個彈性很好的小彈簧,被膠原纖維攏在一起,形成網路狀,同時還有一些微量元素。關節軟骨的長鏈纖維、網狀結構與海綿很相像,同時由於蛋白多糖長鏈結構的彈性,我們可以把關節軟骨看作「彈性極強的海綿」。

Advertisements

正是由於關節軟骨中存在蛋白多糖和膠原纖維的網狀結構,所以,關節軟骨表現為一個有彈性可以負重的組織。如果「海綿」的彈性越好,吸收的力就越多,反彈和向下傳導的力就越少,對關節的保護作用就越強大。

骨關節炎究竟是怎樣發生的?關節軟骨是怎樣丟失的?軟骨為什麼沒有彈性了?這是由三個原因決定的。一是關節軟骨天長日久的使用、磨損;二是關節軟骨細胞生化代謝異常;三是關節軟骨受到創傷。很多因素與該病發生有密切關係,遺傳、年齡、性別、運動、創傷,甚至肥胖、糖尿病等都與骨關節炎發生有關。

膝關節骨關節炎有哪些癥狀?它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女性多於男性。關節疼痛、腫脹,早上起床關節僵硬、發緊,要揉動一會才能活動;坐久了、站起來很困難,需要藉助其它東西;活動受限,活動關節時會聽見「咔嚓」的磨擦聲;有的人會控制不住腿發軟,出現「打軟腿」現象。活動量大時癥狀隨之加重,發展到一定時期,疼痛像針扎或者撕裂一樣,難以忍受。膝關節骨關節炎病人常常會出現「O」型腿或「X」型腿畸形。

Advertisements

膝關節骨關節炎病人可以有以下體征: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尤其是大腿股四頭肌萎縮可以較早出現,且較明顯;關節腫脹;關節腔內可以有積液;浮髕試驗陽性;膝關節周圍關節囊附著處,例如脛骨上端邊緣有壓痛;按壓髕骨時有擠壓痛。嚴重病例,膝關節可出現屈曲畸形,活動時有吱吱聲。早期,X線片可無明顯變化。以後,漸漸可發現關節間隙變窄,關節軟骨下骨有硬化和囊腔形成,關節邊緣有骨贅(骨刺),脛骨隆突變得尖銳。到後期,關節間隙可以消失,膝關節呈現膝內翻或膝外翻畸形。

適當地運動對中老年人的健康好處很多,在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過程中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但是,對於患有骨關節炎疾病的中老年人來說,運動時要有意識地保護關節。關節負重不宜太大,應量力而行。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期應減少運動,甚至停止運動,以減少對關節滑膜軟骨的刺激。不要刻意去爬樓梯、練下蹲、爬山等,以免增加關節表面軟骨的負擔和損害。中老年女性要盡量少穿高跟鞋,進行太極拳運動時也不要過於追求標準動作,儘可能提高身體重心。對於骨關節炎患者來說,居住房間應向陽、通風,濕度、溫度適宜,防止關節受涼。椅凳高矮要合適,以站立、坐下不負重為宜。骨關節炎患者可以進行游泳、散步等活動。膝骨關節炎患者看電視時可以適當做些有利於康復的動作:坐在椅子上,雙腿伸直和地面成30°的角度,腳尖綳直保持10秒,然後腳尖翹起,也保持10秒,使小腿肌肉有緊脹感,然後放下雙腿放鬆。

關於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治療,可以採用藥物治療和理療康復、手術治療等措施。藥物治療既有中藥又有西藥,既有內服藥,又有局部注射用藥。目前最常用的藥物有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芬必得)、雙氯芬酸(扶他林、美洛昔康、莫比可)、昔布類(西樂葆、萬洛)。單純止痛藥,有對乙醯氨基酚(泰洛林)、曲馬多。肌肉鬆弛劑,如乙哌立松(妙納),軟骨修復藥物,如氨基葡萄糖膠囊(葡立)。外用藥中有雙氯芬酸(扶他林乳膠劑)、依託芬那脂(優邁霜)。局部注射葯,有透明質酸鈉(玻琍酸鈉)等。中成藥更是品種繁多,有條件可結合理療、康復等治療。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自我保護和自我保養十分重要。癥狀發作期應制動休息,癥狀緩解期的日常起居生活要勞逸結合。部分患者病情較嚴重,藥物治療無效時,應採用手術治療,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可獲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

更多健康保健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老友雜誌】(微信ID:laoyouzazhishe)

此文刊登於江西《老友》雜誌,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江西《老友》雜誌

運營人員: 馮玉鵬 MZ014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