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皆生於氣!養氣等於養命

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它對於人體具有十分重要的多種生理功能。故曰:「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其致一也」(《素問·五常政大論》)。「氣者,人之根本也」(《難經·八難》)。「人之生死,全賴乎氣。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死」(《醫權初編》)。氣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推動作用

氣的推動作用,指氣具有激發和推動作用。氣是活力很強的精微物質,能激發和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能推動血液的生成、運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等。

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氣自身具有運動的能力,「氣有勝復,勝復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變」(《素問·六微旨大論》)。氣的這種勝復作用,即克制與反克製作用。氣是陰陽的矛盾統一體,陰陽是氣本身內在的矛盾要素。氣的剋制與反克製作用,亦即陰陽的矛盾運動,是「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氣本身的相互作用,是推動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力。「氣血,人身之二儀也,氣為主而血為配。故曰:氣化即物生,氣變即物易,氣盛即物壯,氣弱即物弱,氣正即物和,氣亂即物病,氣絕即物死。是氣之當養也明矣」(《醫方考,氣門》)。「人之生死由乎氣」(《醫門法律,先哲格言》)。

人體的臟腑經絡,賴氣的推動以維持其正常的機能。如血液在經脈中運行於周身,其動力來源於氣。「氣為血之帥,血隨之而運行」(《血證論·吐血》),血為氣之配,氣升則升,氣降則降,氣凝則凝,氣滯則滯。津液的輸布和排泄賴氣的推動,氣行則水行,氣滯則水滯。氣這種動力作用,是由臟腑之氣所體現的,如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依賴於腎氣的推動;水谷精微的化生賴脾胃之氣的推動等等。三焦為元氣通行之道路,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三焦囊括了整個人體最主要的新陳代謝功能,其自我完成的能動過程是通過氣化作用實現的。「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馮氏錦囊秘錄》)。構成經絡系統和維持經絡功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謂之經絡之氣。經絡之氣為人體真氣的一部分。

經絡之氣旺盛,則人身二氣周流,無往不貫,出於臟腑,流布經絡,循脈上下,榮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當氣的推動作用減弱時,可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或出現早衰,亦可使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減退,出現血液和津液的生成不足,運行遲緩,輸布、排泄障礙等病理變化。

「神者,正氣也」(《靈樞·小針解》)。「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靈樞·天年》)。人的精神是物質之氣的產物,氣為體,神為用。人的精神意識活動也賴氣的推動。故曰「氣乃神之祖」,「氣者精神之根蒂也」(《脾胃論·省言箴》)。

(二)溫煦作用

氣的溫煦作用是指氣有溫暖作用,故曰「氣主煦之」(《難經·二十二難》)。氣是機體熱量的來源,是體內產生熱量的物質基礎。其溫煦作用是通過激發和推動各臟腑器官生理功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來實現的。氣分陰陽,氣具有溫煦作用者,謂之陽氣。具體言之,氣的溫煦作用是通過陽氣的作用而表現出來的。「人體通體之溫者,陽氣也」(《質疑錄》)。

就營衛之氣而言,衛氣屬陽,「衛氣者,熱氣也。凡肌肉之所以能溫,水谷之所以能化者,衛氣之功用也」(《讀醫隨筆·氣血精神論》)。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陽氣稱之為少火,所謂「少火生氣」(《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氣對人體的生長壯老已至關重要,「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素問·生氣通天論》)。「氣為生人少火,立命之本也」(《質疑錄》)。

溫煦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人體的體溫,需要氣的溫煦作用來維持;各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需要在氣的溫煦作用下進行;血得溫則行,·氣可化水,血和津液等液態物質,都需要在氣的溫煦作用下,才能正常循行。

氣虛為陽虛之漸,陽虛為氣虛之極。如果氣虛而溫煦作用減弱,則可現畏寒肢冷、臟腑功能衰退、血液和津液的運行遲緩等寒性病理變化。

(三)防禦作用

氣的防禦作用是指氣護衛肌膚、抗禦邪氣的作用。人體機能總稱正氣。中醫學用氣的觀點解釋病因和病理現象,用「正氣」代表人體的抗病能力,用「邪氣」標示一切致病因素,用正氣不能抵禦邪氣的侵襲來說明疾病的產生。故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刺法論》),「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盛則人體臟腑經絡的機能旺盛,人體臟腑經絡機能旺盛則抗病能力旺盛,即正氣強盛。「氣得其和則為正氣,氣失其和則為邪氣」(《醫門法律·先哲格言》)。「和」,即和諧之意。氣具有物質性和運動性的顯著特徵,氣分陰陽,陰陽相輔相成,相互激蕩,彼此合和,萬物便「沖氣」合和而化生。氣的生成和升降出入運動處於陰陽和諧的動態平衡狀態,就是氣之「和」或「和諧」。氣和則生機盎然,機能旺盛,抗病能力亦盛,故曰「氣得其和則為正氣」。否則,氣失其和則人體機能低下,抗病能力減弱,易招邪氣侵襲而為病。故曰:「氣失其和則為邪氣」。氣的防禦作用是通過正氣而體現出來的。

氣的防禦作用主要體現為:

1.護衛肌表,抵禦外邪。皮膚是人體的藩籬,具有屏障作用。肺合皮毛,肺宣發衛氣於皮毛,「衛氣者,為言護衛周身,溫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襲也」(《醫旨緒餘·宗氣營氣衛氣》)。衛氣行於脈外,達於肌膚,而發揮防禦外邪侵襲的作用。

2.正邪交爭,驅邪外出。邪氣侵入機體之後,機體的正氣奮起與之抗爭,正盛邪祛,邪氣迅即被驅除體外,如是疾病便不能發生。「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麗惡寒」(《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主一身之表,功能固護於外,外邪侵襲人體,從表而人,必先犯之。脈浮,惡寒,或已發熱或未發熱,為衛氣與邪氣相爭的反映。如正氣戰勝邪氣,則脈浮、惡寒自罷,而病癒。

3.自我修復,恢復健康。在疾病之後,邪氣已微,正氣未復,此時正氣足以使機體陰陽恢復平衡,則使機體病癒而康復。總之,氣的盛衰決定正氣的強弱,正氣的強弱則決定疾病的發生髮展與轉歸。故曰:「正氣旺者,雖有強邪,亦不能感,感亦必輕,故多無病,病亦易愈;正氣弱者,雖即微邪,亦得易襲,襲則必重,故最多病,病亦難痊」(《馮氏錦囊秘錄》)。

如衛氣不足而表虛易於感冒,用玉屏風散以益氣固表;體弱不耐風寒而惡風,汗出,用桂枝湯調和營衛,均屬重在固表而增強皮毛的屏障作用。

(四)固攝作用

氣的固攝作用,指氣對血、津液、精液等液態物質的穩固、統攝,以防止無故流失的作用。「陰陽勻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日平人」(《素問·調經論》)。機體陰陽平衡標誌著健康,平衡失調意味著生病。但是,中醫學的陰陽學說認為,在人體陰陽的對立互根的矛盾關係中,陽為主而陰為從,強調以陽為本,陽氣既固,陰必從之。「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素問·生氣通天論》)。人體中的陽氣是生命的主導,若失常而不固,陰氣就會耗傷衰竭,引起疾病甚至死亡。所以,氣的固攝作用,泛言之,實為人體陽氣對陰氣的固密調節作用。

氣的固攝作用具體表現為:

1.氣能攝血,約束血液,使之循行於脈中,而不致於逸出脈外。

2.氣能攝津,約束汗液、尿液、唾液、胃腸液等,調控其分泌量或排泄量,防止其異常丟失。

3.固攝精液,使之不因妄動而頻繁遺泄。

4.固攝臟腑經絡之氣,使之不過於耗失,以維持臟腑經絡的正常功能活動。氣的固攝作用實際上是通過臟腑經絡的作用而實現的。

固與散、泄、脫相對。氣的固攝作用減退,必將導致機體陰陽、氣血、精神、津液的耗散、遺泄、脫失。其病輕者為散,為泄,重者為脫。凡汗出亡陽,精滑不禁,泄痢不止,大便不固,小便自遺,久嗽亡津,歸於氣脫;凡下血不止,崩中暴下,諸大亡血,歸於血脫。

而黃宮綉則認為「陽旺者陰必竭,故脫多在於陰。陰盛者陽必衰,故脫多在於陽」(《本草求真》)。張景岳則將脫泄責之於肺、腎,「在上者在表者皆宜固氣,氣主在肺也;在下者在里者皆宜固精,精主在腎也」(《景岳全書·新方八陣略引》)。散者收之,澀可去脫。久嗽為喘,而氣泄於上,則固其肺;久遺成淋,精滑不止,則固其腎;小便不禁,則固其膀胱;大便不禁,則固其腸;汗泄不止,則固其皮毛;血泄不止,則固其營衛;大虛大脫,又當補而固之。

(五)營養作用

氣的營養作用,指氣為機體臟腑功能活動提供營養物質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人以水谷為本,水谷精微為化生氣血的主要物質基礎。氣血是維持全身臟腑經絡機能的基本物質。因此說,水谷精氣為全身提供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其二,氣通過衛氣以溫養肌肉、筋骨、皮膚、腠理。所謂「衛氣者,本於命門,達於三焦,以溫肌肉、筋骨、皮膚」《讀醫隨筆·氣血精神論》),「熏於肓膜,散於胸腹」(《醫旨緒餘·宗氣營氣衛氣》)。

通過營氣化生血液,以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故曰:「營者水谷之精,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人於脈也……灌溉一身」(《婦人良方·調經門》),「人於經隧,達臟腑,晝夜營周不休」(《醫旨緒餘·宗氣營氣衛氣》)。其三,氣通過經絡之氣,起到輸送營養,濡養臟腑經絡的作用。故曰:「其流溢之氣,內溉臟腑,外濡腠理」(《靈樞·脈度》)。

(六)氣化作用

氣化,在不同的學術領域有不同的含義。

在中國古代哲學上,氣化是氣的運動變化,即陰陽之氣的變化,泛指自然界一切物質形態的一切形式的變化。

在中醫學上,氣化的含義有二:

1.氣化指自然界六氣的變化。「歲候,其不及太過,而上應五星。……承天而行之,故無妄動,無不應也。卒然而動者,氣之交變也,其不應焉。故曰:應常不應卒。此之謂也。帝曰:其應奈何?岐伯曰:各從其氣化也」(《素問·氣交變大論》)。「少陰司天為熱化,在泉為苦化,不司氣化,居氣為灼化」(《素問·至真要大論》)。

2.氣化泛指人體內氣的運行變化。氣化是在氣的作用下,臟腑的功能活動,精氣血津液等不同物質之間的相互化生,以及物質與功能之間的轉化,包括了體內物質的新陳代謝,以及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等過程。氣化的過程包括形化、氣化及形氣轉化。在這一過程中,既有有形物質向氣的轉化,如食物經脾胃腐熟運化之後化為營氣,又有氣向有形物質的轉化,如營氣在心肺的作用下而化為血液。人體是一個不斷發生氣化作用的機體。陽化氣,陰成形。陽主動,陰主靜。陰陽動靜的相互作用是氣化作用的根源。要言之,人體的生命活動全恃氣化,氣化是生命活動的本質所在。

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營養、氣化等功能,雖然不盡相同,但密不可分,在生命活動中相互促進,協調配合,共同維繫著人的生命過程。氣是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這種生命物質——氣,經常處於不斷自我更新和自我複製的新陳代謝過程中。《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的「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精化為氣」等,就是對氣化過程的概括。氣化為形,形化為氣的形氣轉化的氣化運動,包括了氣、精、血、津液等物質的生成、轉化、利用和排泄過程。人體必須不斷地從周圍環境攝取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否則,生命就無法維持。人以水谷為本,得谷則昌,絕谷則亡。臟腑經絡,周身組織,無不在不同的角度、範圍與深度上參與了這類氣化運動,並從中獲取所需要的營養和動力,而排出無用或有害的代謝產物。

人體的氣化運動是永恆的,存在於生命過程的始終,沒有氣化就沒有生命,故曰:「物之生,從乎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素問·六微旨大論》)。由此可見,氣化運動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徵。

如果氣的氣化作用失常,則能影響整個物質代謝過程。如:影響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影響氣、血、津液的生成、輸布,影響汗液、尿液和糞便的排泄等,從而形成各種複雜的病變。

西方與中方觀念不同

美國人:

用100塊錢養生,

50塊錢買保險,

10塊錢看病,

1塊錢搶救。

中國人:

用1塊錢養生,

10塊錢吃藥,

50塊看病,

100塊錢搶救。

大多數中國人,

在生命的最後1-2年,

花光一生的積蓄,

吃遍所有含大量副作用的西藥。

再多開幾次刀,然後~~

離去...

疾病如何應對?

【結論】百病皆生於氣!

消氣法(分九個層次,逐級提升)

  1. 傾訴

  2. 迴避

  3. 運動

  4. 娛樂

  5. 想得開

  6. 自己想適合自已的方法

  7. 換位思考

  8. 放得下

  9. 提高境界

總之,改變觀念!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關心自己,從此刻開始!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