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曆與湯若望——原來現在的農曆是德國傳教士編寫的

開篇

農曆為中國傳統曆法,曆法為適應人們日常生活、特定社會活動和研究的需要,根據對人類最攸關天象的精確觀察,運用其規律科學合理地計量時間、制定時間序列的法則,稱為曆法。農曆這種曆法安排了二十四節氣以指導古代勞動人民生產生活活動,又有夏曆、漢歷等名稱。農曆在中國目前與西方公曆并行使用的一種曆法。

中國的曆法與紀年採用陰陽干支三合曆;上古時期,根據不同的農業牧業生產情況需要,分別產生過太陽曆法和太陰曆法。農曆作為中國傳統曆法,最早源自何時無從考究,據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國典籍多有記載,現時陰陽合一的曆法規則一般認為源自殷商時期。從黃帝紀年到清朝末期啟用西曆(格里曆)始,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過102部曆法,這些曆法中有的曾經對中國文化與文明產生過重大影響,比如夏曆、商曆、周曆、西漢太初曆、隋皇極曆、唐大衍曆等,有的曆法雖然沒有正式使用過,但對養生、醫學、思想學術、天文、數學等有所作用,如西漢末期的三統曆和隋朝的皇極曆法等。

Advertisements

古六歷(《黃帝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顓頊歷》)

太初曆(三統曆) - 西漢、新朝、東漢

開皇曆- 隋

麟德歷 - 唐

應天歷- 北宋

授時歷(大統歷)- 元、明朝

時憲歷- 清朝

新法天文夏曆 - 中華民國

紫金歷 -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1929年- 至今)

閱讀重點

中國自古以來均稱皇權受命於天,因此對天象曆法的編纂歷朝歷代均為實施封建統治的重要手段,以往改朝換代之時,曆法幾乎都要重新修訂命名,而核心內容卻是幾乎千年不變。然而這一傳承,隨著歷史的演繹,到明末清初康熙年間(上文引用自元明「大統歷」到清代「時憲歷」),發生了一場重大變革——此後,新的中國農曆影響著我們直到今天的生活。讓我們花一些時間,仔細回味一下當年發生的那場圍繞中西學派知識論點,彼此以命相博,乃至影響後世數百年的歷史事件!

Advertisements

核心提示:康熙七年(1668)十一月,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上書指責楊光先、吳明烜的曆法不合天象,后經驗證屬實,於是又徹底廢除了《大統歷》、回回曆法,重新起用《時憲歷》。康熙八年,鰲拜伏誅,南懷仁再次上告,結果一翻前案,湯若望及被斬五人皆平反賜恤,楊光先則擬斬而因年老赦歸。新法與守舊勢力的這次較量以守舊勢力的失敗告終,此後南懷仁漸受寵用。

湯若望——字道未 原名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生於科隆,卒於北京。傳教士,數學家,天文學家,原籍神聖羅馬帝國科隆(德國),在中國生活47年,歷經明、清兩個朝代。順治和康熙都尊稱他為"湯瑪法(老爺爺)",康熙朝封為「光祿大夫」,官至一品。湯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基督教史和中國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視的人物。

湯若望

現代東亞農曆的基礎是來自明朝清初的《時憲歷》,之前明代通行的曆法為《大統歷》,實際上是將元代郭守敬的《授時歷》改個名字沿用。此曆法到明末,已經與實際氣象、天文有誤差,尤其對日月食推算的誤差更明顯。按《明史》記載,1629年,明朝中央政府任命禮部尚書徐光啟、南京太僕寺少卿李之藻領銜根據西法「督修曆法」,而改修曆法的實際「譯書演算」工作完全是「西洋人龍華民、鄧玉涵」、「西洋人湯若望、羅雅谷」承擔的。而這些「大西洋國人」,全都是來自於義大利與日耳曼地區的耶穌會傳教士:龍華民是西西里人,鄧玉函、湯若望是日耳曼人,羅雅谷是米蘭人。而領銜的中國高官徐光啟、李之藻也是中國第一批天主教徒。依託的理論依據也是「第谷宇宙體系」: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設計是介於哥白尼的日心繫和托勒密的地心體系之間的一種調和性體系,主要理論是地球仍然在宇宙的中心,太陽與月亮繞地球公轉,但五大行星則繞太陽公轉。明清易代后,官方將還沒來得及通行的《時憲歷》刪改至103卷,並由清朝順治皇帝將其更名為《西洋新法曆書》,於順治2年(1645年)頒行。康熙八年(1669年)后至清亡,中國的曆法一直大體沿用湯若望所訂新曆,延續至今,就是俗稱的「農曆」。

在《時憲歷》的中國曆法中,「節氣」是將冬至與下一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把相鄰「中氣」之間的日期等分,稱為「節氣」。平均每月有一個「中氣」與一個「節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這種確定方法被稱為「平氣法」,每「節氣」之間日期相同。而從西洋教士定《時憲歷》之後直至今日的「農曆」,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來定的,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為一個「節氣」,每「節氣」時間不均等,稱為「定氣法」。所以現在的中國「農曆」與《時憲歷》之前中國曆法的「二十四節氣」只分享同一個名字,確定方法和日期完全不同。

正文

順治元年(1644)七月,禮部左侍郎李明睿上書,提出「查得明朝舊制,歷名大統,今宜另更新名。」顯然依照歷代改朝換代另立新曆的慣例,清政府迫切需要一部新曆。此前不久,原在明歷局參與編纂《崇禎曆書》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曾仔細推算了當年八月的日食,並上書說:「臣於明崇禎二年來京,曾依西洋新法釐定舊曆。今將新法所推本年八月初一日日食,京師及各省所見食限分秒並起複方點陣圖象進呈,乞屆期遣官測驗。」湯若望的做法正好迎合了編製新曆的需要。八月初一,清政府派大學士馮銓和湯若望共赴靈台驗測,事後馮銓復奏:「用大統術、回回術所推,交食食刻均差,獨按西洋新法所推一一吻合」,肯定了湯若望的預測結果,同時也肯定了西洋曆法。此後,清廷諭示:「舊法歲久自差,非官生推算之誤。新法既密合天行,監局宜學習勿怠玩」,並決定由湯若望主持,按西法推算編製新曆。新曆完成後,攝政王多爾袞奉旨批准將新曆定名《時憲歷》,頒行天下。同年十一月,湯若望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第一次由外國人執掌了欽天監,新法成為清政府的官方曆法。

在隨後的一兩年裡,湯若望將原有137卷的《崇禎曆書》刪改壓縮成103卷,更名為《西洋新法曆書》,進呈給清政府。他在上呈新法的奏文中說:「臣創立新法,規制儀象,以測諸曜視行」,「臣閱歷寒暑,晝夜審視,著為新曆百餘卷」,而沒有提及明末徐光啟和歷局中眾人的工作。《西洋新法曆書》是當時欽天監官生學習新法的基本著作和推算民用曆書的理論依據。以《西洋新法曆書》為基礎,取天聰戊辰(清皇太極天聰二年,1628年)為曆元編製的《時憲歷》,在清初除中間五年外,前後行用了八十餘年。

羅馬教廷和耶穌會派遣傳教士來華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斷擴大天主教在中國的影響,以便獲得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明末清初,天主教在華勢力確實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如據畢嘉統計,在1651~1664的14年間,新受洗入教者已超過十萬人。但是,傳教士和教徒們的一些言行觸犯了封建統治者的尊嚴,天主教義也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不合,同時圍繞曆法改革的「新舊之爭」也一直在繼續進行,終於在清政府欽天監引發了一場激烈的鬥爭。

順治十七年(1660),安徽歙縣人官生楊光先向禮部上《正國體呈》,說《時憲歷》上有「依西洋新法」五字,是「竊正朔之權以予西洋」。只是當時湯若望受順治寵正深,禮部未予上報。

可惜順治在二十四歲上就得天花死了,臨死還不忘問問他的「瑪法(老爺爺)」到底應該立哪個兒子作為新一任皇帝。湯若望稟著科學精神回答說應該傳給出過天花的皇三子玄燁。因為天花在當時幾乎無藥可救,而且越大出越危險,玄燁既然出了,從概率上講應該比其他未出過的皇子們更有希望長壽。順治得到他所信賴的人的回答后立即同意了,不久,玄燁成為了清朝的第三任皇帝。

康熙初年沒親政時,湯還曾為小皇帝講學,向其介紹西方文化和科技,不過時間並不長。因為當時顧命大臣中的中堅派(鰲拜和蘇克薩哈)已經開始連手打擊皇帝周圍的權利集團了!首先他們迅速將宮裡自順治末年以來激增的太監盡數趕出,只留下一千名下等僕役。接下來,他們就開始向湯若望下手,因為他一直以來為太皇太后所倚重,加上為官多年,即使無意培植卻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不過湯若望的小辮子可不好抓。這老頭是個以清心寡欲的傳教士外加深受寵信,一旦扳不倒他,很可能反被他打倒。所以無論是當時羽翼未成的鰲拜還是一貫極端仇視基督教,被稱為「最惡劣種類的基督教仇視者」(《湯若望傳》)的蘇克薩哈都沒有直接出面。於是,他們自然又選擇前面的楊光先出面。

康熙三年(1664)七月,楊光先在鰲拜、蘇克薩哈支持下再向禮部呈遞《請誅邪教狀》,控告湯若望等傳造妖書,窺視朝廷機密,內外勾結,教會二十年來收徒百萬,布黨京省要害之地,圖謀不軌等。又附上《摘謬論》和《選擇議》,指責號稱萬年曆的曆法只編了二百年和「選榮親王葬期用洪範五行,山向、日月俱犯忌殺」。經清政府會審,結果湯若望與另外七名欽天監官員被判凌遲,五人被判斬首。

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誣告!關於在下葬時採取洪範五行而不是正五行,應該為此負責的是禮部尚書恩格里。湯若望在獲悉后立即上奏,並且恩格里本人也被革職充軍了。而新曆早在順治二年八月的日食時就被證明是正確的,當時大學士馮銓與湯若望一起率欽天監官赴觀象台測驗。結果是惟新法準確預報了日食的發生,而大統、回回曆法都不準。然而所有事情一旦牽扯上政治鬥爭,一切客觀事實就都不作數了,而那時湯若望已經中風了,身體無法動彈,甚至不能說話,無法反駁,只好由其弟子比利時人南懷仁為之做答。看來湯似乎是躲不過一死的命運了。

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審理湯所注曆書問題時;也就是公元一六六五年一月十六日,康熙三年十二月初一。湯在曆書中預測了當天日食發生的準確時間(下午三點二十六分)。而楊光先等漢、回天算家也預測了,只是時間有所不同。為了驗證到底是誰對誰錯,北京城裡幾乎所有的達官貴人、天算家會聚起來,準備親眼見識一下幾種曆法的準確程度。如果這一次湯若望不能證明自己的預測正確,那即使別的罪名不能成立,他也將被處死!

回回天算家們的預測時間大約比湯若望的早半小時,而楊光先等漢官的預測則早了一刻鐘左右。無論他們中哪一個預測準確,湯的下場恐怕都會很慘。可他們的預測都落空了,當預測時間到來時,太陽依舊好端端的掛在天上,沒有一點出現日食的意思。西洋曆法這一次似乎又要取得勝利了。然而在就湯預測時間到來之前大約五分鐘,負責通報時間的官吏就宣布:「現在是湯若望預測的時間了!」

三百多年前,在紫禁城裡,一個綁著鎖鏈、呼吸困難、全身癱瘓、躺在木版上的外國老頭正期待著自己通過科學計算得出的結論能最後被事實所證明。可他未必想的到,競爭對手竟然不甘心失敗,想出了早報時間這種陰險手段來把他也拖入失敗者的行列。——這明顯是個陰謀,通報時間的小吏如果沒人指示絕對做不出這種事來。而唯一有可能這麼做的人只有預測失敗的漢、回天算家了。

可世界上總有所謂「奇迹」發生,就在宣布湯若望預測時間到來的同時,天空中出現了陰影,不是有雲彩漂過來,而是真的發生日食了!現場充滿了讚歎聲和鼓掌,而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裡,平民早就得知了這次比賽,也一樣的為湯若望的勝利而感到驚奇和歡呼。

這次想要陷害湯若望的人可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如果他們什麼都不做,那湯的預測就會比正確時間晚。那就證明了楊光先的論點,即新曆法存在錯誤。而正是因為提早通報了時間,不僅使新曆法再次得到肯定,還徹底擊敗了大統、回回曆法的擁護者!

正如以往所說的一旦牽扯上政治鬥爭,所有的客觀事實就都不作數了。湯若望最後還是被判有罪,要處以死刑!然而判案當日北京地震,餘震連連,人們議論紛紛,說是上天的懲罰,若不儘快更正,恐有大禍降臨,最後由「義女」皇太后孝庄文出面,湯若望方得免去一死。可欽天監中的歷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發、冬官正朱光顯、中官正劉有泰這一干西學派多年培養的精英還是被斬首了。九十六刻的新曆法依然被廢除,依舊採取一百刻的大統歷。

湯若望於康熙五年七月,也就是1666年8月在失望和悲痛中去世了。當年順治皇帝賜下的墓地亦被沒收,傳教士們只好把他葬在別處。

守舊勢力的這一次勝利依靠的是政治,而不是天文學本身,並且也不能證明傳統天文學優越於西洋新法。楊光先雖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但他實際上不懂天文學,「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法」,在五次辭職未准,不得已就任后,只好廢《時憲歷》復用《大統歷》。由於《大統歷》已經過時,欽天監大統科的人員又未能積極配合,所以採用《大統歷》的做法並不行得通,楊光先又不得不起用原回回科歷官吳明烜,改用回曆方法制歷。回回科官員本來就「虛糜廩祿,毫無職司」,對中國民用曆法所知甚少,回曆本身也已過時,難以擔此重任,因而隨後幾年間出了不少差錯。

康熙七年(1668)十一月,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上書指責楊光先、吳明烜的曆法不合天象,后經驗證屬實,於是又徹底廢除了《大統歷》、回回曆法,重新起用《時憲歷》。康熙八年,鰲拜伏誅,南懷仁再次上告,結果一翻前案,湯若望及被斬五人皆平反賜恤,楊光先則擬斬而因年老赦歸。

康熙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又發布了對湯若望的祭文:「皇帝諭祭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二級又加一級,掌欽天監印務事,故湯若望之靈曰:鞠躬盡瘁,臣子之芳蹤。恤死報勤,國家之盛典。爾湯若望,來自西域,曉習天文,特畀象歷之司,爰錫通微教師之號。遽爾長逝,朕用悼焉。特加因恤,遣官致祭。嗚呼,聿垂不朽之榮,庶享匪躬之報。爾有所知,尚克歆享。

新法與守舊勢力的這次較量以守舊勢力的失敗告終,自此,中國曆法的核心內容基於湯若望等人以東西方文化相融合所編纂出的《時憲歷》,流傳至今。


編者按:

任何時代,進步必須是在不斷學習和融合之中進行的,一味因循守舊只會帶來固步自守,盲目全盤抄襲更不可取。我們在回顧歷史之中,應該不斷吸取教訓,以更加開放,博大和包容的心態,去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去融合當今世界別人先進發達的優點,自強自立,生生不息!



——輕搖羽扇之海龘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