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經腧穴按摩及功效

三焦經:

十二經脈之一,手三陽經之一,與手厥陰心包經相表裡,上接手厥陰心包經於無名指,下接足少陽膽經於目外眥。經脈分佈於上肢外側中間、肩頸和頭面。其絡脈、經別分別與之內外相連,經筋大體分佈於經脈的外部。

本經首穴是關沖,末穴是絲竹空,左右各23穴。

一、關沖 遠離更年期煩惱

關,通「彎」,指無名指;沖,衝要。穴在無名指端,經氣由此湧出,沿經上行。

【主治】瀉熱開竅,清利喉舌,活血通絡。主治頭痛、咽喉腫痛、視物不明、肘痛。

【部位】在手指,第4指末節尺側,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指寸)。

【取穴】沿手無名指指甲底部與側緣引線的交點處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尖掐按關沖1~3分鐘,可緩解更年期癥狀,如心慌氣短、性慾減退等。

二、液門 清火散熱有奇效

液,水液;門,門戶。此為本經滎穴,屬水,有通調水道之功,猶如水氣出入之門戶。

【主治】清頭目,利三焦,通絡止痛。主治手背紅腫、五指拘攣、腕部無力、熱病。

【部位】在手背,當第4、第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取穴】抬臂俯掌,手背部第4、第5指指縫間掌指關節前可觸及一凹陷處即是。

【按摩】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液門200次左右,可緩解頭痛、目眩、咽喉腫痛、眼睛赤澀、齲齒等病症。

三、中渚 治療頸肩背痛常用穴

中,中間;渚,水中小塊陸地。穴在五輸流注穴之中間,經氣如水循渚而行。

【主治】清熱通絡,開竅益聰。主治前臂疼痛、脂溢性皮炎、頭痛、目眩、耳聾。

【部位】在手背,第4、第5掌骨間,第4掌指關節近端凹陷中。

【取穴】抬臂俯掌,手背部第4、第5指指縫間掌指關節后可觸及一凹陷處即是。

【按摩】每次按摩左右中渚各1~3分鐘,可治肢體關節腫痛以及屈伸不利之症。

四、陽池 驅走手腳的寒冷

陽,陰陽之陽;池,池塘。穴在腕背凹陷中,經氣至此如水入池塘。

【主治】清熱通絡,通調三焦,益陰增液。主治腕關節腫痛、手足怕冷、口乾、糖尿病。

【部位】在腕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中。

【取穴】抬臂垂腕,背面,由第4掌骨向上推至腕關節橫紋,可觸及凹陷處即是。

【按摩】用中指指腹按摩陽池,可改善女性在經期、孕期和產褥期出現的手腳冰涼狀況。

五、外關 緩解腰痛治療風濕

外,內外之外;關,關隘。穴在前臂外側要處,猶如關隘。

【主治】清熱解表,通經活絡。主治感冒、頭痛、三叉神經痛、頸椎病、落枕。

【部位】在前臂外側,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

【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橫紋中點直上3橫指,前臂兩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即是。

【按摩】用拇指揉、點外關,力量由輕到重,以穴位下有酸脹感為度,可治腰痛、手臂疼痛、偏頭痛、風濕等症。

六、支溝 排除體內毒素

支,通「肢」;溝,溝渠。支,在此指上肢。穴在上肢尺骨與橈骨間溝中。

【主治】清利三焦,通腑降逆。主治胸脅痛、腹脹、便秘、心絞痛、上肢癱瘓。

【部位】在前臂外側,腕背側遠端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

【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橫紋中點直上4橫指,前臂兩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即是。

【按摩】按揉支溝3~5分鐘,可清除體內堆積宿便,防止便秘、腹脹。

七、會宗 溫通經脈治耳鳴

會,會合;宗,集聚。此為三焦經郄穴,是經氣會聚之處。

【主治】清利三焦,安神定志,疏通經絡。主治偏頭痛、耳聾、耳鳴、咳喘胸滿、臂痛。

【部位】在前臂外側,腕背側遠端橫紋上3寸,尺骨的橈側緣。

【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橫紋中點直上4橫指,拇指側按壓有酸脹感處即是。

【按摩】常用食指指腹揉按會宗,有溫通經脈的功效,可預防聽力和視力減退。

八、三陽絡 治療耳聾牙痛

三陽,指手三陽經;絡,聯絡。本穴聯絡手之三條陽經。

【主治】舒筋通絡,開竅鎮痛。主治前臂酸痛、耳聾、牙痛、腦血管病後遺症。

【部位】在前臂外側,腕背側遠端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

【取穴】先找到支溝,直上1橫指,前臂兩骨頭之間凹陷處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甲垂直下壓三陽絡,揉按3分鐘,先左後右,可有效緩解牙痛。

九、四瀆 治療咽喉腫痛有特效

四,四個;瀆,河流。古稱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為四瀆。經氣至此,滲灌更廣,故喻稱四瀆。

【主治】開竅聰耳,清利咽喉。主治咽喉腫痛、耳聾、耳鳴、頭痛、下牙痛、眼疾。

【部位】在前臂外側,肘尖下5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

【取穴】先找到陽池,其與肘尖連線的中點上1橫指處即是。

【按摩】經常對四瀆進行點按,每次1~3分鐘,可以預防耳鳴、耳聾,對偏頭痛、牙痛也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十、天井 淋巴結核不用怕

天,天空;井,水井。喻上為天。穴在上肢鷹嘴窩,其陷如井。

【主治】行氣散結,安神通絡。主治前臂酸痛、淋巴結核、落枕、偏頭痛。

【部位】在肘后側,肘尖上1寸凹陷中。

【取穴】屈肘,肘尖直上1橫指凹陷處即是。

【按摩】用一手輕握另一手肘下,彎曲中指以指尖垂直向上按摩天井,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左右各1~3分鐘。可治療麥粒腫、淋巴結核。

十一、清泠淵 著急上火就揉它

清泠,清涼;淵,深水。本穴具有清三焦之熱的作用,猶如入清涼深水之中。

【主治】疏散風寒,通經止痛。主治前臂及肩背部酸痛不舉、頭項痛、眼疾。

【部位】在臂后側,肘尖與肩峰角連線上,肘尖上2寸。

【取穴】屈肘,肘尖直上3橫指凹陷處即是。

【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清泠淵1~3分鐘,可緩解著急上火、嗓子痛、牙痛、眼睛痛等症。

十二、消濼 有效治療各種痛證

消,消除;濼,小水、沼澤。本穴屬三焦經,具有通調水道的作用。

【主治】清熱安神,活絡止痛。主治頸項強急腫痛、臂痛、頭痛、牙痛。

【部位】在臂后側,肘尖與肩峰角連線上,肘尖上5寸。

【取穴】先取肩髎,其與肘尖連線上,肘尖上7橫指處即是。

【按摩】四指併攏向消濼施加壓力,一壓一松,持續3~5分鐘為宜,可治頭痛、頸項強痛、臂痛、牙痛等疾病。

十三、臑會 專治肩膀痛

臑,上臂肌肉隆起處;會,交會。穴在上臂肌肉隆起處,為三焦經和陽維脈之交會處。

【主治】化痰散結,通絡止痛。主治肩胛腫痛、肩臂酸痛。

【部位】在臂后側,平腋后紋頭,三角肌的後下緣。

【取穴】先取肩髎(見本頁),其與肘尖連線上,肩髎下4橫指處即是。

【按摩】經常拿捏臑會,每次1~3分鐘,可以預防肩關節炎、上肢麻痹等症。

十四、肩髎 緩解肩痛不舉

肩,肩部;髎,骨隙。穴在肩部骨隙中。

【主治】祛風濕,通經絡。主治肩胛腫痛、肩臂痛、中風偏癱、蕁麻疹。

【部位】在肩部,肩峰角與肱骨大結節兩骨間凹陷中。

【取穴】外展上臂,肩膀後下方凹陷處即是。

【按摩】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拿捏肩髎3~5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可緩解臂痛不能舉、脅肋疼痛等癥狀。

十五、天髎 治療頸項強痛

天,天空;髎,骨隙。上為天。穴在肩胛岡上方之骨隙中。

【主治】祛風除濕,通經止痛。主治肩臂痛、頸項僵硬疼痛、胸中煩滿。

【部位】在肩胛骨上角處,當肩井與曲垣之間的中點,橫平第1胸椎棘突。

【取穴】肩胛骨上角,其上方的凹陷處即是。

【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按天髎,以有酸脹感為宜,可治肩臂痛、頸項僵硬疼痛等症。

十六、天牖 緩解頸肩酸痛

天,天空;牖,窗。上為天,穴在側頸部上方,本穴能開上竅,故喻為天窗。

【主治】清頭明目,通經活絡。主治頭痛、頭暈、頸肩酸痛、目痛、耳鳴、喉痛。

【部位】在項后,橫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后緣凹陷中。

【取穴】乳突後方直下平下頜角的凹陷處即是。

【按摩】常用中指指腹輕輕按摩天牖,每次3~5分鐘,對肩頸不適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十七、翳風 快速止嗝

翳,遮蔽;風,風邪。穴當耳垂後方,為遮蔽風邪之處。

【主治】聰耳通竅,散內瀉熱。主治打嗝、中耳炎、三叉神經痛、牙痛、頰腫、失眠。

【部位】在頸部,耳垂後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取穴】頭偏向一側,將耳垂下壓,所覆蓋範圍中的凹陷處即是。

【按摩】用手指尖大力按壓翳風,一般5分鐘內就可以止嗝。

十八、瘈脈 小兒驚風療效佳

瘈,瘈瘲;脈,指絡脈。穴在耳後絡脈,有治瘈瘲的作用。

【主治】熄風解痙,活絡通竅。主治頭痛、耳聾、耳鳴、小兒驚風、嘔吐。

【部位】在頭部,乳突中央,角孫至翳風沿耳輪弧形連線的上2/3與下1/3交點處。

【取穴】沿翳風和角孫做耳輪連線,連線的上2/3與下1/3交點處即是。

【按摩】將食指和中指併攏輕輕貼於耳後根處,順時針方向按摩瘈脈1~3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可治頭痛、耳鳴、耳聾等症。

十九、顱息 頭痛耳鳴揉顱息

顱,頭顱;息,安寧。穴在頭顱部,可安腦寧神。

【主治】通竅聰耳,瀉熱鎮驚。主治耳鳴、頭痛、耳聾、小兒驚風、嘔吐。

【部位】在頭部,角孫至翳風沿耳輪弧形連線的上1/3與下2/3交點處。

【取穴】先找到翳風和角孫,二者之間做耳輪連線,連線的上1/3與下1/3交點處即是。

【按摩】將食指和中指貼於耳後根處按摩1~3分鐘,可治頭痛、耳鳴、耳聾、中耳炎等症。

二十、角孫 保護眼睛不受傷害

角,角隅;孫,孫絡。穴在顳顬部,相當於耳上角對應處,而有孫絡。

【主治】清熱消腫,散風止痛。主治目赤腫痛、牙痛、頭痛、頸項僵硬。

【部位】在側頭部,耳尖正對髮際處。

【取穴】在頭部,將耳郭摺疊向前,找到耳尖,耳尖直上入髮際處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角孫,每次1~3分鐘,對白內障、目生翳膜、齒齦腫痛等疾病療效明顯。

二十一、耳門 護耳有絕招

耳,耳竅;門,門戶。穴在耳前,猶如耳之門戶。

【主治】開竅聰耳,瀉熱活絡。主治耳鳴、耳聾、耳道流膿、中耳炎、牙痛。

【部位】在耳前,耳屏上切跡與下頜骨髁突之間的凹陷中。

【取穴】耳屏上緣的前方,張口有凹陷處即是。

【按摩】每天早晚各揉按耳門1次,每次1~3分鐘,可改善和治療耳鳴、中耳炎、耳道炎、重聽等耳部疾病。

二十二、耳和髎 五官疾病不必苦惱

耳,耳竅;和,調和;髎,骨隙。穴當耳前骨的前表陷隙中,可調耳和聲。

【主治】祛風通絡,解痙止痛。主治牙關拘急、口眼斜、頭重痛、耳鳴。

【部位】在頭部,鬢髮后緣,耳郭根的前方,顳淺動脈的后緣。

【取穴】在頭側部,鬢髮后緣作垂直線,耳郭根部作水平線,二者交點處即是。

【按摩】常用中指指腹輕輕按摩耳和髎,每次3~5分鐘,可預防面部痙攣,調理頭重、中風後遺症等疾病。

二十三、絲竹空 頭痛頭暈都點它

絲竹,即細竹;空,空隙。眉毛,狀如細竹。穴在眉梢之凹陷處。

【主治】清頭明目,散骨鎮驚。主治頭痛、頭暈、目赤腫痛、視神經萎縮。

【部位】在面部,眉梢凹陷中。

【取穴】在面部,眉毛外側緣眉梢凹陷處。

【按摩】用拇指指腹向內揉按左右絲竹空,每次1~3分鐘,有酸、脹、痛的感覺為宜,可治各種頭痛、頭暈、目眩、目赤疼痛等疾病。

歡迎關注《91健康助手》

本著「就要健康」的理念,秉承「互聯網+產品+服務」的宗旨,創建「91健康助手」以服務用戶為主導,了解和預防亞健康,打造大健康資訊平台!

內容僅供學習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建議您詳細諮詢專業的醫療機構。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別忘了點贊分享給您身邊的朋友!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