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世代社交派對寵物 分子料理是個什麼鬼?

錢美臻綜合編輯

近年歐美興起的高端美食「分子料理」(Molecular gastronomy),總讓人有神秘且高不可攀的印象。不過,此類將食材透過物理或化學方式解構,改變食材型態再製作為料理的餐飲,以精緻如畫的擺盤,讓食客們除了舌尖的享受,更猶如吃了視覺的饗宴。

莫西多雞尾酒球。網路圖

對於越來越可能出現在生活中的分子料理,較常出現是在輕鬆的E世代社交派對中,是用湯勺盛裝猶如圓球狀透明果凍般的Mojito Sphere(莫西多雞尾酒球),或是以不同水果製作的果凍球。將食材重新解構再重組的分子料理,對民眾來說,最常見的一種分子料理就是」棉花糖」。

來源:美國新聞速遞(http://www.usnewsexpress.com)

Advertisements

不同於傳統烹飪模式的煎煮炒炸等,分子料理的製作過程中,猶如是在化學物理實驗室。烹調者可能須過液態氮等化學素材,來把食材冷凍、粉碎成細末,甚至把固體的食物,轉變成泡沫狀、液狀、魚子醬化或粉末化。簡單來說,就是餐盤中看到的的食物,可能並非食材原本的模樣,且食材原型態和口感絕對與原生態完全不同,通常要等到食物入口了,才會可能猜到料理原材料是什麼。

外觀絕對和原食材大不相同的分子料理。網路圖

這種料理方式,是在1988年由匈牙利物理學家尼古拉斯.庫爾特(Nicholas Kurti)和賀維.里斯(Hervé This)所共同提出,現在已成為歐美餐飲業追求精緻美食的代表。而每道分子料理的完成,可能潛藏著許多小時的製作過程。不過對於喜愛享受美食的老饕來說,過度追求食材改變原型態的烹飪手法,在滿足獵奇心理和視覺欣賞下,未見得真能滿足食客們胃飽足感的需求。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