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椰果」真的是椰果嗎?

我們平常見到的、吃到的白白的椰果並不是真正的椰子里的果肉,而是用細菌培養出來的分泌物,跟植物纖維素也很相似。

椰果最早貌似是在菲律賓,椰果又稱椰子凝膠,椰果屬於微生物的發酵產物,系acetobacterxylinium(木質醋酸菌)在液態培養基中生長所形成的代謝產物。培養基可採用椰汁但工業化量產因成本因素已不採用。此多醣類經分離純化后可加工后成為市售椰果主要添加物成份。市售椰果乃另添加甜味劑、香料、色素等成份可加工製成。椰果未添加色素之原色通常為白色或乳白色,口感爽脆,是不少甜品的材料之一。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名字的誤解:

專家說,對「椰果」的誤解有名稱上的原因,譬如一般人將「蘋果」就是「蘋果樹的果實」這一常識生搬硬套到「椰果」上,但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對這一加工產業的陌生。即便是在海南,許多人也誤以為「椰果」就是從椰子身上刮下的椰肉切割而成的。

有專家建議,我省椰子加工企業除了應主動向島外市場在「名稱實謂」上予以宣傳上的澄清外,今後不妨借鑒台灣地區的翻譯方式,直接音譯成「納塔」或者「那大」。

椰果的製作方法:

首先,必須選擇好原料,如果原料不好,後期加工再好也難有理想的效果。生產椰果最好是用100%的椰子水為原料,因為合格的椰果都是用新鮮的椰子水作為培養基的。

選好原料后,接著就要對原料進行調配,在原料中加入白糖、醋酸等一些100%食品級輔料。

第三步是對調配好的原料進行蒸煮、殺菌處理,然後裝盤冷卻,冷卻后再進行接種處理。通過生物發酵5-7天後,再清洗、成型、挑選,成型的椰果一般呈現出白色或乳白色凝膠狀,並且潔白無雜質。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