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紅與郎窯紅的區別

豇豆紅與郎窯紅的區別

豇豆紅釉質都很勻凈細膩,含有粉質。紅釉中往往散綴有因燒制時氧化還原不同形成的天然綠色苔點。釉色有上下高低之分。上乘者,名為「大紅袍」或「正紅」,釉色明快鮮艷,通體一色,潔凈無瑕。居中者,釉如豇豆皮,含有深淺不一的斑點,甚是柔和悅目。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綠斑苔點,今稱作「美人醉」或「美人霽」。

色調再淺些被稱為「娃娃面」或「桃花片」,雖不如深者美艷但卻有幽雅嬌嫩之態。下品者,或色調更淺,或晦暗渾濁,名為「乳鼠皮」或「榆樹皮」。至於器身呈灰黑不勻的「驢肝、馬肺」色,與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類,則為最次品。豇豆紅無大器,常見為文房用具,如太白尊(水盂)、石榴尊、菊瓣瓶、柳葉瓶、洗、印盒等。

Advertisements

郎窯紅是模仿明宣德時期寶石紅釉特徵燒制的。釉凝厚,玻璃感強,佳品呈鮮紅色。傳世品以瓶較多,常見的有觀音瓶、棒棰瓶(棰口直頸者為硬棒棰,撇口圓肩者為軟棒棰)、直頸扁腹瓶;盤碗也為數不少,有通體呈菊瓣形的。郎窯紅器皿的口部多為白色,與宣德紅釉瓷器的燈草口特徵相似,器皿的底部有白色、米黃色者稱為米湯底,淺綠色者稱為蘋果綠。郎窯紅瓷器底部書寫年款的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兩種,但數量不多。

相遇是美的開始,小編與您一起品瓷賞畫、識人知物。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