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突發動脈瘤 引爆「不定時」炸彈

前言

腦動脈瘤是指腦動脈內腔的局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瘤狀突出,從外形上看就好像動脈上長出了一個氣球樣子的「瘤子」,因此得名「動脈瘤」。動脈瘤是隱藏在腦內的不定時炸彈,一旦發作則非同小可。據統計,腦動脈瘤第1次破裂后死亡率為30%,而倖存者動脈瘤再次破裂的機會及危險程度進一步增加,40%~50%的患者會在1個月內發生第2次破裂,死亡率約為70%,若發生第3次破裂,死亡率為100%。

案例

5月14日凌晨5點左右,70歲的張大爺因為突發性的極度頭部疼痛,被緊急送到了當地醫院。經CT檢查顯示蛛網膜下腔高密度影,被診斷為「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由於當地醫院醫療技術和條件有限,醫生建議張大爺到黑龍江遠東醫院找百強名醫劉教授,並告訴劉教授從事外科30年,對各種神經外科疾病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各種腫瘤和腦血管病的治療,於是張大爺立即轉往遠東醫院。遠東醫院急診以「蛛網膜下腔出血」收入神經外科。

Advertisements

經劉教授快速甄別,初步診斷張大爺為前交通動脈瘤破裂出血。CTA檢查發現患者瘤體較大,已經破裂,隨時可能發生猝死,加上患者有高血壓等多種疾病,手術風險極大。為防止二次破裂出血造成生命危險,劉教授向張大爺的家屬交代了病情,立即安排全腦血管造影手術。雙側頸動脈造影顯示:左側前交通動脈動脈瘤。

接著,劉教授為張大爺實施「左側眶上外側入路前交通動脈動脈瘤夾閉術」。動脈瘤夾閉手術對醫生的手術技術、神經外科的手術設備要求很高。能夠在微創條件下開展顱內動脈瘤夾閉的醫療機構並不多。

動脈瘤夾閉術術中圖片

術后張大爺清醒過來,四肢活動正常,安返病房后給予抗腦血管痙攣等藥物治療。為減輕張大爺的頭痛,減少腦血管痙攣及後期腦積水的機率,神經外科多次行腰椎穿刺術釋放血性腦脊液,住院治療14天張大爺痊癒出院。

Advertisements

預防

40歲以上應提高警惕

劉教授稱,年齡大了以後動脈逐漸硬化,動脈瘤發生和破裂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建議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最好在體檢中進行頭部CT或核磁共振檢查,能夠幫助發現大多數顱內動脈瘤。

約有半數病人在動脈瘤發生大量出血之前出現過先兆癥狀:最常見的是由於動脈瘤開始小量出血,進入大腦蛛網膜下腔,患者突然感到劇烈的頭痛,猶如挨了當頭一棒,同時伴有劇烈的噴射狀嘔吐;動脈瘤在未爆之前充血增大,會壓迫到鄰近的神經組織,引起眼瞼下垂、一側眼睛睜不開、視力喪失以及面部疼痛等癥狀;亦有患者因血管痙攣而出現頭暈等缺血癥狀。

因此,上述動脈瘤疑似先兆出現時,患者應及時到醫院診治,可有效減少死亡和殘疾的風險。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