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講《瑜伽師地論》精要之--什麼是有尋有伺、無尋無伺境界

「靜慮者,謂四靜慮。」什麼是「靜慮」?就是四禪了。

「一從離生有尋有伺靜慮。」第一點「離生」,什麼叫「離生」?想離開這個現實的生命世界,心裡想解脫。怎麼叫「有尋有伺」?這個尋、伺很難辦了,玄奘法師用這兩個字翻譯,我看他是用盡了苦心,中國字中找不出別的了。過去唐朝以前老的翻譯是「有覺有觀」,玄奘法師認為有覺有觀翻譯的不妥當,找了半天找到了「有尋有伺」。先解釋這兩個文字,什麼叫「尋」啊?即尋找,譬如我們拿一隻手電筒在地上找一個灰塵的,那個就是「尋」的境界。「伺」呢?什麼叫「伺」?兼帶有觀察等待的作用反正你會下十二樓,我坐在一樓門口等你要賬,你欠我錢,我也不上高樓,格老子就坐在門口等你,你總要下來吧,這個叫「伺」。你看我們的心理就是有尋有伺,打起坐來,不是找一個空的境界,就是獃獃地坐著等著三摩地,你們是不是這樣啊?所以,一天都在有尋有伺中,怎麼能得定?

Advertisements

進一步就是「無尋有伺」了,心不找了,獃獃地坐著,有點昏昏迷迷的,那就是無尋有伺了。你看,心理現象講的多好啊!那麼,到了「無尋無伺」呢?差不多接近定了。

什麼是有尋有伺的境界?《瑜伽師地論》前面卷九、卷十講有三地,叫做有尋有伺地初禪、無尋唯伺地中間禪、無尋無伺地二禪、三禪、四禪;然後,再由有心地到達無心地,《瑜伽師地論》的十七地啊,修行的法門統統告訴我們了,彌勒菩薩的大慈悲啊!

「二從定生無尋無伺靜慮。」現在告訴我們,從初禪離生喜樂的有尋有伺地當中,到達二禪的定生喜樂,「無尋無伺」地,一切妄念不起了,「無尋無伺」了,定生喜樂,定境界來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