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穴位大全——脊中穴:壯陽益氣、舒筋活絡、腰腿疼痛、風濕痛等

脊中穴位位置圖

圖解脊中穴位的位置

脊中穴的位置:位於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時採用俯伏坐位。

穴位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第十一肋間動脈后支,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第十一胸神經后支內側支。

穴名解說

脊中穴,經穴名。出《素問.玉機真藏論》。屬督脈。別名:神宗穴,脊俞穴。

穴位含義:脊骨中外輸的高溫高壓水液在此急速氣化。

(1)脊中穴。脊,穴內氣血來自脊骨也。中,與外相對,指穴內。脊中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溫高壓水液外出體表后急速氣化為天部陽氣。本穴為人體重力場在背部體表的中心位置,穴內氣血為脊骨內外輸的高溫高壓水液,水液出體表后急速氣化為天部陽氣,故名脊中。脊俞名意與脊中同,俞同輸。

(2)神宗穴。神,與鬼相對,指天部陽氣也。宗,祖宗也,氣之源頭也,水也。神宗名意指穴內的天部陽氣為來自脊骨中的高溫高壓水液所化。理同脊中名解。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陽氣。

運行規律:散熱后循督脈傳於中樞穴和懸樞穴。

功能作用:壯陽益氣。

按摩脊中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1、治風濕痛、腰腿疼痛、腰脊強痛等。

2、治黃疸、暗瘡、紅血絲、眼瞼浮腫、面黃浮腫、油脂旺盛、嘴周痤瘡等。

3、治腹瀉、腹脹、小兒疳積、痔疾、脫肛、便血、痢疾等。

4、舒筋活絡、調理氣血、壯陽益氣、治癲癇等

穴位配伍:脊中穴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腹脹胃痛;配上巨虛穴、下巨虛穴治腹瀉痢疾;配鳩尾穴、大椎穴、豐隆穴治癲癇;配腎俞穴、太溪穴治腰膝痛;配至陽穴、陽陵泉穴、膽俞穴治黃疸。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療法原則: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按摩手法】可按、點、揉

刺灸法:斜刺0.5~1寸。

針刺或指壓接脊、脊中二穴治療腹痛,大多數病例在5分鐘內腹痛消除或減輕,具有止痛迅速、療效確切、簡便易行、無副作用而又不影響進一步診治等優點,非常適宜於運動員,尤其是在重要比賽中使用更能體現出其優越性。

腹痛做為臨床急症之一,針治之,實為遵「急則治其標」之法,治標止痛,因而病情緩解后,仍須辨證論治,中西醫結合,以收全功。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