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名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各位粉絲大家好,今天繼續為大家更新,清明節臨近因此最近的內容都跟陵園有關係。這次的地點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話說這段歷史已過百年,就讓我們穿越時空去尋找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

這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的正門,浩氣長存四個打字格外有氣勢。翻查資料后得知,其是孫中山先生親題。以紀念1911年4月27日(農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三·二九」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三·二九」起義也是廣州作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見證。

進入陵園后,首先感覺氣氛莊嚴肅穆。和PizzA之前去過的其他烈士紀念陵園相似。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這裡是紀念先烈的地方,不是喧嘩的娛樂場所。墓道兩旁均種植蒼松翠柏,南墓道為碑林,鐫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字字語重千鈞。通向墓碑的主通道有個墨池,是遊客的必經之道,當你走上拱橋,由於斜坡的作用,便會不由自主地把頭低下,就像低頭默念,使人肅然起敬。而墨池上的兩個噴泉,噴發出的水花,好比一朵多銀光閃閃的水晶,或許他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讓沉睡的烈士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Advertisements

這裡是陵園的主建築——紀功坊。她由前後各72塊青石疊成崇山形,象徵72烈士。這些青石分別刻上當時國民黨海外各地支部名稱和個人的名字,作為紀念他們捐款建設墓園有功的「獻石」。紀功坊上的橫額,是12個字的篆文:「締結民國七十二烈士紀功坊」。由著名的革命黨人 章炳麟書寫。 話說當年起義失敗后,清朝統治者將犧牲的100多名烈士的遺體拋屍在外,以震懾所有「叛亂」分子。後來包括潘達微等同盟會愛國人士冒著生命危險將其中72具烈士的遺體收殮安葬於今天的黃花崗。黃花崗原名紅花崗,潘達微在安葬了烈士后,認為「紅花」不及「黃花」一詞雄渾優美,於是把紅花崗易名為黃花崗沿用至今。

這是記功坊上最引人注目的標緻——自由女神像。話說看到自由女神像,大家肯定會聯想起美國的那個。但是把自由女神像整合於此同樣恰到好處。大家都知道清王朝早期實行的是閉關鎖國的政策,這是近代中國落後於世界的開端。此外清王朝的文字獄,以及思想禁錮在其近300年統治中幾乎貫穿其中。追求思想自由,以及民族獨立一直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熱血青年,以及愛國人士的不懈追求。在記功坊上屹立上自由女神像,可以讓人們緬懷為了時代追求思想自由,民族獨立的人們那份崇高,無私的思想。

Advertisements

紀功坊後面是一塊高3.92米,寬1.82米的青石碑刻,1934年刻置。正面是由國民黨元老、曾任中山大學校長的鄒魯撰寫的《廣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記》。碑文長達3000餘字,詳盡記述了黃花崗起義的歷史和陵墓修建經過。碑陰開列有86位烈士的姓名、年齡、籍貫、犧牲時間地點等。大家會覺得奇怪,不是72位烈士嗎?怎麼是86位烈士?原來起義死難的烈士有100多人,由於當時紀律規定不準互問姓名,所以至少有十多名烈士姓名至今仍難以查考。如此浩然正氣,怎不令人崇敬!

在這裡長眠的除了以上七十二位烈士外,還好酷哦周圍還有其他革命家的墓地,如馮如墓,鄧仲元墓,楊逸仙墓等等。

這些前人,為了我們民族,以及我們今後能夠過上更幸福,快樂的生活。在那個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毅然站出來慷概無懼,英勇就義。在過去100多年裡,人們並沒有忘記你們,同樣沒有忘記無數跟你們一樣,但卻沒有留下名字的先烈,就像陵園內的宣傳廣播那樣,其實「三·二九」起義的犧牲人數有100多人,有部分現在依然無法查證其姓名,籍貫。但是人們依然會去追查,期望能夠早日讓他們落葉歸根,能夠和當日出生入死,一同戰鬥過的戰友一同長眠。讓世人可以紀念,緬懷。

好吧,今天就先到這裡,最近的內容都比較傷感,各位粉絲見笑了。下次PizzA必定會更新讓大家神清氣爽的內容。我們下次再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