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九大傳統美食,你吃過幾種?

清明是非常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意義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要登高祭奠,更要相聚傾談。中國的節日總是與「吃」緊密相連,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些與清明有關的傳統美食。

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說到青糰子,就離不開漿麥草。漿麥草野生在江南水鄉的河岸、溝渠,味濃,有極強的上色能力,它做出的糰子特別清香,回味起來香中帶甜。

製作青糰子的時候,要先把漿麥草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糰子的餡心常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后,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養生功效

漿麥草是非常好的應季野菜,清心敗火是其主要功效,非常適合祛除「春燥」。此外,對於有失眠多夢、四肢疲乏、心悸潮熱、食欲不振等癥狀的女性,青糰子也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Advertisements

烏稔飯

說到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烏稔飯」。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

「烏稔飯」又稱「烏米飯」,其製作方法並不繁雜,將採摘下來的烏稔樹葉洗凈,放入清水中煮沸,撈掉樹葉,然後,將糯米浸泡在烏稔湯中,浸泡9小時后撈出,放在蒸煮籠里蒸煮,熟時即可食用。

養生功效:

烏稔葉性平,味酸。因其煮汁后呈黑色,即可知此食材是益腎的。確實,烏稔葉有益精氣,強筋骨,明目的功效;在清明時節食用烏稔飯還可以緩解心悸心慌、長期失眠、咽乾咳嗽等病徵。

歡喜團

歡喜團又名「麻元宵」或「麻雞蛋」。這種點心色澤金黃,渾圓膨鬆,外皮焦酥,內里韌軟,芝麻粘裹均勻,吃來甜香爽口。

Advertisements

那為什麼清明節要吃歡喜團呢?因為清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的主要目的是祭祖;同時,也同宗親的人們團聚一起吃飯的日子。四川成都一帶有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在成都北門外至「歡喜庵」一路擺賣,由此得名。

養生功效:

歡喜團因以糯米和芝麻為主料,有補血明目、飲食健康、祛風潤腸、生津通乳、益肝養發的功效。 對身體虛弱、頭暈耳鳴、高血壓、高血脂、咳嗽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

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養生功效:

田螺性寒,利大小便,消食除熱,醒酒立見。李時珍《本草綱目》也說:「利濕熱,治黃疸」。據現代醫學研究,田螺可治療細菌性痢疾、中耳炎、脫肛、婦女子宮下垂等,實是一味可治療多種疾病的良藥。

子推饃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或「面花」。做面花是陝北婦女的拿手好戲。她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能將發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種形狀的面花。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錐子、鑷子等日用品,輔料則是紅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來的面花栩栩如生,尤如藝術珍品,令人愛不釋手,捨不得馬上吃掉。

面花的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大老虎」專給男孩子吃。

文化背景:

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寒食節不準動煙火,只能吃冷食冷盤,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貴族介子推。

「子推饃」除了自己食用,還會被用來饋贈親友。母親要給當年出嫁的女兒送,孩子要給自己的老師送。清明節寄託了我們對祖先的懷念,對烈士的敬仰;「子推饃」也加深了人們溫馨的親情和真摯的友情。

潤餅菜

清明吃潤餅,在閩南、潮汕和台灣很盛行,「潤餅」正名春餅。主要原料有春筍絲、胡蘿蔔絲、高麗菜(捲心菜、包菜)絲、韭黃、綠豆芽、香菇、酥海苔、豬肉腿、蝦仁、蛋皮絲等。

食用時,用薄如蟬翼的熟麵皮把各種菜肴製成的餡料包捲成枕頭狀,然後根據個人嗜好蘸各種醬料。

其特點:嫩脆甜潤,醇香多味。亦可將包好的潤餅經油炸酥,俗稱「春卷」,別有一番風味。由於包潤餅的過程一般由家庭成員一起完成因此特別有利於親情及民俗的交流。

暖菇糍

暖菇糍是泰寧、建寧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學名鼠麴草,又叫佛耳草,當地人稱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麴草,毛茸茸、鮮嫩嫩的,性味甘甜,芳香撲鼻,正是採摘的好時節,也是製作暖菇糍的好季節。

暖菇糍,是以「鼠麴草」和米漿為原料,舂打成糍,加上臘肉、春筍、香菇……再配上辣椒等佐料炒熟的餡料製成。一種是菜餡,通常是由臘肉、春筍、香菇等混炒組成;另一種是甜餡,主要原料是紅米豆、紅糖。在包餡時捏成不同形狀,以便區分。

養生功效:

鼠麴草具有排毒、解膩、平肝的功效,是上天賜予我們的「仙草」。其莖葉入葯,為鎮咳、祛痰、治氣喘和支氣管炎以及非傳染性潰瘍、創傷之尋常用藥,內服還有降血壓、降尿酸療效。

朴籽粿

朴籽粿是海內外潮人們幾乎無人不知的清明節必備傳統的糕點,充分展現出潮汕僑鄉的民族風情和美食特色。清明節,遠在異鄉、海外的潮汕鄉親回鄉掃墓時都會供奉上朴籽粿,這是潮汕緬懷先人的特有方式。潮汕的粿品種類繁多,隨便一個潮汕人都能隨口數出十幾種粿品來:甜粿、紅桃粿、菜頭粿、韭菜粿等等。

製作朴籽粿,首先將朴籽樹葉和果實(核)搗爛,與大米舂成粉末,然後發酵再配糖,最後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朴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朴籽為草綠色,個個咧開嘴大笑,總是給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覺。粿品呈淺綠色,味甚甘甜,據說吃了還可解積熱,除疾病。

養生功效:

朴樹葉,性辛,涼,入肝經。有清熱解毒、除積熱的功效。清明節是春夏交替的季節,借清明節拜祖獻祭的食物,既敬獻祖先又調節好身體以迎接夏天到來,這正是傳統養生所推崇的靈活變通、順應天機之道。

桃花粥

自唐代開始,寒食節前後,以新鮮之桃花瓣煮粥,至明末此俗猶存。唐馮贄《雲仙雜記》:「洛陽人家,寒食裝萬花輿,煮桃花粥。」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三月三劉郎到了,攜手兒妝樓,桃花粥吃個飽。」

養生功效:

食用桃花粥消腫滿,下惡氣,利宿水,消痰飲積滯。治大便艱難。女性飲用吃粥更可以嬌顏美容,解憂除煩。

注意:桃花偏涼,適用於腸胃燥熱便秘。若以食療為用,通便即停,不宜久服。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