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肛周膿腫——藥物治療vs手術治療

一位確診為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患者經過10天的補液抗炎治療仍未好轉,體溫持續39°以上,最終經過手術切開直腸膿腫進行了排膿治療,體溫也逐漸恢復正常。令患者感到十分困惑的是,為何進行了抗炎治療卻不能治癒肛周膿腫呢?

我們曾經講過,肛周膿腫分為腸源性感染與皮源性感染兩種。腸源性感染即由肛腺感染造成,是最常見的。細菌通過肛隱窩內的肛腺開口侵入肛腺后,在小腺管內繁殖。由於括約肌的張力關係分泌物不能排除,形成感染源發病灶。炎症沿著肛腺導管先在括約肌間隙內形成原發膿腫,然後膿腫向下、向外、向前、向後,向上播散至其它間隙,形成各種部位的膿腫。一般這種膿腫的感染菌均為腸道細菌,其95%以上均由齒線(肛竇部位)感染所致。由於有不斷的細菌自肛竇進入膿腔,所以這種病人很難用藥物治癒。即使經過補液抗炎治療,膿液被暫時吸收或者有一部分膿液從肛竇部位倒流流入直腸,但膿腔仍然存在,不可能被完全吸收。因此,用藥物是不能徹底治癒腸源性膿腫的,最多只能緩解部分癥狀。

皮源性膿腫多由化膿性汗腺炎、皮脂腺囊腫、毛囊炎等合併感染引起。這類膿腫的感染細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一般沒有內口,不與直腸相通,潰破后不形成肛瘺。這種病人常因為深淺,範圍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的轉歸。一般情況下,如果膿腫範圍小且膿腔較淺的膿腫,可經過藥物治療被吸收;如果膿腫範圍大且膿腔較深,皮下或坐骨直腸窩內腐爛組織較多的膿腫,通過藥物很難得到完全治癒,必需通過手術切開引流治療。尤其是由於糖尿病、結核、醫源性手術感染等(如注射、局麻感染、手術感染)引發的膿腫,很難通過藥物完全治癒的。

在臨床上,當肛周膿腫的治療原則是膿腫未形成時(只出現硬結或包塊,尚未化膿)可通過藥物進行保守治療的。例如補液抗炎、中藥坐浴、中藥辨證治療、外敷拔毒膏(西藥魚石脂軟膏或中成藥如意金黃膏),一部分病人的癥狀是可以得到控制的,而一部分病人可能癥狀繼續加重(與感染輕重有關);但當膿腫一旦形成時(檢查局部出現波動感,患者有明顯的局部跳痛)時,就必須及時切開膿腫進行排膿治療或行一次性根治術治療了。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