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食人蟲》:血漿怪獸波濤洶湧

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處女作《食人魚2:繁殖》,現在豆瓣上的評分是5.4,估計還有感情分,不然會更低。這也算一般規律,隨便搜一搜,好多「食人這食人那」的,也都是一片不及格。因為這類題材本身就有鮮明的B級片氣質,血漿怪獸,殺馬特非主流氣質十足。

但畢竟是個類型片,還是要做的,這種恐怖血漿的趣味,也有特定的受眾群。所以,《3D食人蟲》的路子沒錯,當然想也不用想,這類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會很低——剛搜了一下是3.4。

出影院的時候,有哥們也很不滿意,不過我還真不同意,看怪獸肆虐,變異兇猛,再加上一幫靚女露胳膊大腿,可不就是這麼個路子?《3D食人蟲》的方向沒錯,若不是這類血漿怪獸片的擁躉,也不會去看。當然,電影的質量體現於細節,從細節上看,問題很多。但不是不能接受,那些鑽入人體皮膚的蟲子,被食人蟲吞噬變成骷髏的人物,以及最後菊花殘式的怪獸Boss,這樣的特效效果一點不寒磣——好萊塢的B級片也就這樣。

當然那怪獸很容易讓人想起《生化危機》系列,最後變成大菊花吃人,非常類似。片中的養眼美女不少,有個富二代算是反派,然後還有幾個人搞笑,這都對。恐怖血漿的東西,有點惡趣味幽默感,更有意思。可惜曹雲金那角色死得太早,可惜,真的可惜。

再者,死人不能一股腦都死。《3D食人蟲》還是遵循了基本規律,譬如主角不能死,壞蛋要死之類的,但中國觀眾不像美國觀眾,美國觀眾很有一批惡趣味的,甭管德州電鋸還是水晶湖殺手,橫豎殺一通就是,不挑食,可中國觀眾有著數千年的儒家文化浸淫,凡事講究倫理,倫理訴求非常強。譬如你看日韓拍的電影,作祟的怪獸都要有點恩怨前仇,《漢江怪物》就是個典型代表,韓國人最怕誰?當然最怕駐韓美軍,所以漢江里那頭怪物就是駐韓美軍做實驗給弄出來的,這就牽動了其本土觀眾的心緒。《3D食人蟲》里的怪物則缺少來由,後來我專門搜劇情簡介才明白,哦,原來是瘋狂科學家的實驗——再者,怪物最好跟中國觀眾關心的事情有點關聯,一個老外瘋狂科學家,似乎沒有切身性。

海嘯那個也是花了心思做的,效果可以,一幫小蟲造成海嘯的結果,最後能跟母蟲結合起來,還是值得肯定的。

照這個路子做下去,《3D食人蟲》的團隊會越來越好,特效什麼的拿得出手了,以後要把類型定位做得更清楚,特效血漿怪獸都有了,人物的情感糾結也在,以後就是打磨的事了,讓中國觀眾對人物的情感認同建立得更好。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