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省30周年慶 一個奇女子,為海南向世界發出《永遠的邀請》

核心提示

王艷梅與海南共同走過25年,創作數百首歌曲,其中包括《永遠的邀請》、《紅色娘子軍》等。

飛機停穩后,後排一位乘客睡醒了,聲音中帶著茫然:「到家了嗎,怎麼沒聽到那首歌?」鄰座小聲提醒他:「播了,你睡著了。」

那是所有抵達海南的乘客,都曾經聽過的一首熟悉的旋律。此時此刻,沒人注意到,前排的一位女乘客,悄悄露出了笑容。

幾分鐘前回蕩在機艙里的旋律,是她與海南的緣起,也是25年來始終不變的註腳。

從海口海秀路來到美蘭機場,大約需要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從美蘭機場走向更廣闊的天空,只需要一份永遠的邀請。

這條路上曾經有一位來自四川的女子,在一個簡易抗震棚里,寫出了歌曲《永遠的邀請》,為海南,向世界發出了最誠摯的問候。

此後的人生,王艷梅經歷曲折,也收穫成功,始終不變的,是對於海南單純的承諾。唯有這份單純,才能夠催生民族歌劇《紅色娘子軍》《感動海南》等作品;也唯有這份單純,最終讓承諾變得純粹,讓永恆的旋律,始終圍繞著這座美麗的島嶼。

1993年,王艷梅辭掉工作,出發前往海南,但她還是沒有想好,「並不一定非得去那裡,只是想出去,珠海、深圳都是備選。」直到踏上這座島嶼,大自然的美景震撼著她,也為她拉開了未來音樂創作之路的大幕。

海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王艷梅

無心插柳之作

贈予海南一張音樂名片

1995年,海口的夏天仍然有微風拂過,海秀路上整齊站立著剛栽下的椰樹。整個城市正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公園建設之中,人均綠地面積從1994年的6.1平方米,增加到8.1平方米。

此時的海秀東路老電台對面,有一排簡易抗震棚,每間不足9平方米,小小的棚子里,住著一對夫婦。在這特殊的一年,剛剛建省7年的海南,開始有了「向外推介」的想法。這對夫婦,也在不經意間,迎來了人生的改變。

通過明星來推介海南或許是最快捷的一種方式。當時,海南省旅遊局攝製了八集旅遊風光片——《與海南同行》后,如果能夠邀請明星前來作詞、作曲、演唱,也許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成為經典之作。可是由於經費限制,攝製組的目光只能投向島內。

但是在建省初期的海南島上,優秀歌唱類作品並不多,何處還藏著未被發現的佳作?

《與海南同行》的解說詞作者,時任海南省旅遊局辦公室主任的陳耀首先出馬。他以較強的文學功底,創作了一首近似散文詩的歌詞——《永遠的邀請》。

「請到海南來/請到海南來/海南把寶石一樣藍的天空獻給你」,歌曲是立體的美,詞是身體,曲是翅膀,歌曲才能飛得起來。譜曲的工作,交給了當時在海南廣播電台工作的專業詞作家智軍。

從此,這排簡易抗震棚的其中一間,不時傳來斷斷續續的哼曲聲。幾天之後,智軍首先寫出了一稿。妻子王艷梅無意間瞥見了,立刻被歌曲中表現的優美的海南風光所打動。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的她,也想試一試身手。

「智軍老師這一稿,倒也是大氣磅礴,抒發情懷。可是海南的風光溫婉明媚,海南人的情懷恬淡優雅,關於海南風光的歌曲,是否也應該寫得溫婉一些?」王艷梅接過歌詞,拿起筆,不到半個小時一氣呵成。

她把譜子交給智軍,在琴上過了一遍。出人意料,智軍忍不住說,這篇好過那篇。

交作品前,夫妻二人約定,統一以智軍為譜曲人,避免干擾製作方。結果再次出人意料,製作方選擇了王艷梅的那一版。

沒有邀請大牌歌手,還在海南大學藝術系就讀的男生湯子星,與當時定居海南的業餘歌手凌萍搭檔。本土風情融合現代的歌聲,婉轉動人的旋律,配以優美流暢的詞句,海南的椰風海韻、碧海藍天隨著歌曲流淌在聽眾的心中。

隨片播出的《永遠的邀請》,在全國各大電視台滾動播放,不少國人第一次完整看到了海南的風光,連同優美的旋律,深深烙在腦海中。

1999年,國家旅遊局主辦首屆全國旅遊歌曲大獎賽,《永遠的邀請》奪得單項獎。

時至今日,《永遠的邀請》依然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後,一張最亮麗的音樂名片。就在那間不足9平方米的簡易抗震棚里,當年看似無心插柳的舉動,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王艷梅傾注了對於海南所有的愛。

一九九三年王艷梅第一次來到海南島

初到海南之惑

夢想與現實的碰撞

1988年,還在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就讀的王艷梅,聽說了海南建省的消息。那一年,學校組織部分師生前往海南考察、採風,王艷梅遺憾未能參與。她只能在同學們熱鬧的描述中,想象海南的模樣。

「他們說,海南有好多歌舞廳,很多年輕人在海南組樂隊,音樂文化欣欣向榮,有很多從事音樂工作的機會。」王艷梅還記得當初同學們興奮的神情,那一年的畢業季,果然有很多校友去了海南。而她自己,還是懵懵懂懂。去海南意味著什麼,她不知道,她還在努力尋找著未來的路。

第二年,王艷梅大學畢業,通過層層選拔,來到四川省內一家企業的電視台工作。可是工作一段時間之後,王艷梅卻有些迷茫。生在內陸的她,不知道大海是什麼樣子,記憶中同學們那一張張興奮的臉龐,總是觸動著她。

那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年代,時代的浪潮推動著人們,湧向一個又一個海岸。

1993年,王艷梅辭掉工作,出發前往海南,但她還是沒有想好,「並不一定非得去那裡,只是想出去,珠海、深圳都是備選。」直到踏上這座島嶼,大自然的美景震撼著她,也為她拉開了未來音樂創作之路的大幕。

「滿街都是椰樹,到了海邊,海平面彷彿遠遠高出地平線,從沒有見過這幅景象。」自然是藝術的源泉,為藝術而出走的王艷梅,決定留在這座美麗的島嶼。在同學的幫助下,王艷梅找到了一份文秘工作。暫且落腳之後,她還是嚮往著音樂夢,可是現實,總是在無情拷打。

當初同學們口中的「歌舞廳」找到了,卻比建省初期少了很多。隨著投資收緊,經濟的短暫低迷,留給音樂人的機會也少了很多。

「我拿青春賭明天/你用真情換此生/歲月不知人間多少的憂傷/何不瀟洒走一回!」王艷梅還記得,幾乎當時的每個歌舞廳里,都會有樂隊演唱葉倩文的《瀟洒走一回》。唱得動人與否,已不重要,也許是真情流露,也許是一語成讖,那個時期來到海南的音樂人,大多真的只是瀟洒的短暫停留。

可是王艷梅的夢想,卻是永恆的存在。

組建樂隊的年輕人們,湊著錢擠在民居里,每晚在歌舞廳里聲嘶力竭地演唱到半夜,領到手也不過十幾二十塊錢。結束演出之後,大家湊錢來到海秀路的大排檔,吃一頓麻辣的川菜。白茫茫的熱氣模糊了面孔,王艷梅的眼神里,卻有著不一樣的光芒。

「那時每個歌舞廳幾乎都唱《瀟洒走一回》《選擇》,我卻很迷惑。關於海南的歌曲幾乎沒有,這是我無法接受的。」即使住在簡易的抗震棚里,即使沒有太多的錢,熱愛音樂的王艷梅,還是執著地認為,為海南創作優秀作品,是她的使命,也是對海南的承諾。

一年後,海南音樂廣播成立,王艷梅有了施展的平台。1995年,完成《永遠的邀請》譜曲后,歌曲被製作成小樣。時任海口電視台主持人的梅箐,聽過小樣之後,連說:「要火!」隨即複製了兩盒磁帶,帶回台里播放。

從此,王艷梅的創作之路一發不可收拾。

大海藍天之約

海南的歌還要唱下去

2008年,離開海南十年之後,梅箐再一次在機艙里聽到了熟悉的旋律。那一刻,淚水湧上了她的眼眶,距離她第一次將《永遠的邀請》帶上電視節目播放,已經過去了整整13年。13年間,這首歌伴隨著無數架降落海南島的飛機,無數次回蕩在機艙里,也無數次觸動了遊子的心。

作家林森曾經說過,王艷梅的重要,總是那些重返海南島的人才能感受到的。

是的,只有在這座島嶼經歷過出走和歸來,才能夠感受到《永遠的邀請》中的別樣情懷。

在王艷梅所著小說《遇見》中,這份情懷再一次被呈現。書中的女主角「韓冬冬」,就像是另一個「王艷梅」,跌跌撞撞之間來到海南,在建省辦經濟特區的大潮之中,嘗試著尋找未來的機會。多年之後,回過頭看,曾經出走的少年,歸來已是不同模樣。

「最初譜寫關於海南的歌曲,總是在風光、景色上下功夫。」歷經擔任公司文秘、電台播音員、節目監製、頻道總監,如今身為海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王艷梅對於藝術有了獨特的理解,「真正打動人的,往往都是內在的東西。」

2011年,王艷梅在湖南長沙聽到了交響版歌劇《江姐》,劇中的音樂早已熟稔於心,然而,當《綉紅旗》《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奉獻》這些經典唱段響起的時刻,她依然淚流不止,心中的紅色情結再次被喚醒,那個在心底潛藏已久的夢想,忽然間無比清晰。

她萌生了製作《紅色娘子軍》民族歌劇的念頭。在省政協、瓊海市,以及熱心企業的幫助下,即使面臨著創作壓力,王艷梅的作品仍然得到了中央歌劇院的認可。2017年6月,大型民族歌劇《紅色娘子軍》在國家大劇院問世,4800個座位,一連幾天爆滿。觀眾爭相觀看,好評如潮,優秀藝術作品所蘊含的精神動力,再一次得到了認可。

當初為海南創作優秀作品的承諾,王艷梅始終記在心頭。2004年,她為「世界小姐」選美大賽頒獎晚會創作的歌曲《麗人》,傳唱一時;她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周年慶典上創作的《大海之南》和《因為有你》,更是廣為流傳。

與海南共同走過25年,王艷梅創作了數百首歌曲,記錄了海南最美的模樣。

幾周前,王艷梅出差歸來,當飛機再一次降落在這座美麗的島嶼,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

那一刻,她的心頭一暖,彷彿多年前的那一天,她為海南,悄悄發出了一個邀請,多年之後,這份邀請已然成為永遠,而她,也為一個時代,做了見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