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的崛起-漢尼拔遠征義大利

亞歷山大帝國解體后,希臘社會進入全面衰落時期。這時,地中海中部的義大利半島和北非沿岸興起了羅馬和迦太基兩大城邦。為爭奪西地中海霸權,羅馬和迦太基進行了長達118年的戰爭,從公元前624年持續到公元前146年,其間形成三次高潮,最後以羅馬獲勝告終。漢尼拔遠征義大利發生在雙方長期戰爭的第二次高潮時期。

公元前219年,北非古城邦迦太基的軍隊剛剛奪取比利牛斯半島上的薩貢托城邦,羅馬元老院就下令向迦太基宣戰。因為薩貢托城邦是羅馬的盟友。迦太基奪取薩貢托構成了對羅馬的直接威脅。根據元老院的命令,7萬羅馬大軍分三路出擊:第一路經西西里橫渡地中海進攻地中海南岸的迦太基本土;第二路進駐義大利北部掩護羅馬後方基地;第三路直接進兵比利牛斯半島,與奪占薩貢托的迦太基野戰軍決戰。

指揮與羅馬軍隊作戰的迦太基軍隊統帥是一位28歲的年輕人,他的名字叫漢尼拔,是迦太基名將哈米爾卡的兒子。漢尼拔不僅繼承了父親的軍人氣質,而且也繼承了父親對羅馬人的仇恨。漢尼拔出生時,迦太基與羅馬之間的第一次長期戰爭已斷斷續續進行了17年。幾年以後,迦太基戰敗求和,向羅馬割讓西西里島,並要償付一大筆賠款。這一年,漢尼拔9歲。因失敗而備覺羞慚的哈米爾卡拉著9歲兒子的右手,走上祭壇,要這個小男孩舉手對神靈起誓:決不與羅馬人為友。

不久,哈米卡含恨歸天。漢尼拔斷承父親遺志,26歲接任迦太基軍隊統帥。家仇國恨,刺激他發兵奪佔了薩貢托,引發了迦太基與羅馬之間的第二次長期戰爭。

羅馬大軍三路出動的消息沒有引起漢尼拔的一絲恐慌。他斷定羅馬後方必因大軍出動而空虛,早已定下計策:敵進我也進,把戰火直接引向義大利半島,威逼羅馬城!

公元前218年5月,經過幾年周密準備的漢尼拔,滿懷對羅馬人的深仇大恨,統帥5萬步兵、1萬騎兵、40頭戰象,離開基地,向東進發,於8月下旬進抵羅訥河,開始了遠征義大利的冒險進軍。

羅訥河位於高盧西部,河寬流急,對岸還有敵對的高盧部落兵日夜巡防。漢尼拔抵達羅訥河西岸后,指揮部隊就地取材,扎制渡河木筏,同時密遣一支輕裝騎兵,間道從上游偷渡過河,潛入河對岸部落兵背後隱蔽待機。渡河日這天,漢尼拔大軍乘坐自製木筏,沿河一字排開,衝過河心,強行登岸。部落兵成千上萬,紛紛從對岸高地衝下來,撲向河邊,準備乘漢尼拔大軍半渡而擊之。正危急時,潛入敵後的漢尼拔部隊迂迴騎兵從部落兵背後殺到,左沖右撞,亂砍亂殺,河心筏上的迦太基渡河部隊乘機一擁而上。部落兵腹背受敵,立時人仰馬翻,趕緊奪路逃竄。迦太基軍隊步、騎6萬一舉渡河成功。只40頭戰象恐懼河水,不肯渡河,成為難題。漢尼拔思慮良久,指揮士兵把一組木筏串緊系牢,鋪上一層砂土,用草皮樹枝偽裝成草地模樣,把倔強的大象哄上大筏,再划動拖曳,使大象也安全渡河。

過羅訥河不久,漢尼拔大軍正碰上當地高盧部落中有兩兄弟爭奪酋長位。漢尼拔有心籠絡部落民,減少進軍途中的阻力,便用計幫助那個兄長打敗了弟弟,成為部落酋長。酋長感恩,給漢尼拔送來大量食品、衣物、冬靴,又一路護送漢尼拔大軍東進,平安通過許多部落轄區,進抵阿爾卑斯山腳下。

經過休整后,漢尼拔在11月末指揮迦太基大軍踏上攀越阿爾卑斯山的艱難旅程。時當冬初,天寒地凍,大雪紛飛,隘路行軍,馱畜尤其不便。迦太基大軍行軍時以步兵開路,把道路踩平,供軍馬、大象通行,以防馬蹄被冰塊和封凍的石棱划傷或大象滑下擂谷。進山以後,步步登高,困難日增。一群山地部落代表,攜帶牛羊和珠寶作貢品,晉見漢尼拔,並表示願為迦太基人引路。兩天以後,大軍隨部落代表急進至一處峽谷,兩側高崖聳立,中間夾一條羊腸小道。風雪瀰漫中,埋伏在高崖上的部落兵一擁而出,滾木擂石亂放,猛攻漢尼拔大軍行軍縱隊。這時,一支迦太基輕步兵如天兵下凡,從更高的山崖上衝下來,殺向部落伏兵。部落兵大驚,以為迦太基人天佑神助,紛紛繳械投降。原來漢尼拔察顏觀色,從一開始就發現部落民遣使進貢有詐,只不動聲色。一面接受禮物,一面將計就計,暗中派遣兩支輕步兵,攀懸崖,抄近路,在部落兵伏擊圈外另設埋伏,掩護全軍。當部落兵攻擊在峽谷中行軍的漢尼拔大軍主力時,高崖上的伏兵突然發動反擊,不但打敗了部落伏兵,而且震懾住了蠢蠢欲動的其他部落。自此以後,部落兵再也不敢向迦太基軍隊發難。

經過半年征戰,漢尼拔統領迦太基遠征軍,不辭暑熱酷寒,無數次戰勝沿途高盧部落的襲擾攔截,長途行軍幾千公里,連續跨過伊比魯斯河、羅訥河、德龍河、德魯恩提亞河、波河等大小數十條河流,攀越比利牛斯山和天險阿爾卑斯山,終於抵達義大利北部,創造了古代軍事史上的奇迹。

羅馬元老院得知漢尼拔統領的迦太基大軍長途跋涉,飛渡重重天險,進至義大利北部以後,也以為漢尼拔有天佑神助,驚懼萬分,趕緊選派古羅馬著名戰將西庇阿統率一支精銳部隊,由羅馬啟程,前往義大利北部迎戰漢尼拔。西庇阿部隊日夜兼程,渡過波河,又進至波河支流提基努斯河西岸,擺開一個典型的羅馬大方陣,向漢尼拔大軍挑戰。

根據古羅馬軍制,一百名士兵組成一個百人隊;兩個百人隊組成一個中隊;三個中隊組成一個大隊;十個大隊組成一個軍團。每個軍團約6000士兵。西庇阿部隊擺在提基努斯河西岸大方陣的中央是4個羅馬步兵軍團,兩翼各2個臣服羅馬人的高盧騎兵軍團,步騎兵計8個軍團近5萬人,看似堅不可摧。

漢尼拔指揮的迦太基軍隊由於長期行軍作戰,待進至義大利北部時,6萬大軍已減員至2萬人。戰馬、大象早已疲骨嶙峋,將士更是疲憊不堪。而且,漢尼拔軍隊成份也比羅馬軍隊複雜,由許多種族組成,語言各異,武器種類五花八門,戰法也各不相同。利比亞腓尼基人以重長矛為主要兵器,是漢尼拔的親兵部隊。西班牙步、騎兵使用長劍,擅長近戰砍刺;高盧人使用長矛砍刀,幾乎裸體步戰;來自巴利阿里的士兵擅用投石器,飛石傷人;來自努米底亞部落的非洲騎兵,一手持標槍或劍,一手披一豹皮或獅皮,慣於衝殺。

漢尼拔仔細羅馬人觀察布下的方陣,尋找其弱點,又根據地形和自己部隊的特點,也在西庇阿方陣對面擺下一個方陣,步兵居中,擅長沖陣的努米底亞騎兵擺在左右兩翼,與羅馬軍隊中的高盧騎兵對峙。戰鬥開始后,漢尼拔指揮戰象首先從陣門衝出,撲向高盧騎兵。這些來自印度的龐然大物,不懼弓箭、標槍,不懼飛刀、長矛,拖著一條水桶粗的大鼻子,巨無霸一般,嚇得高盧騎兵的戰馬四散奔逃。努米底亞騎士右手持劍,左手披豹皮,半裸在馬背上,一面奮勇追殺高盧騎兵,一面分兵向羅馬方陣中央的羅馬步兵軍團背後迂迴。雙方步、騎兵近10萬人混在一起,刀槍劍戟,亂砍亂殺,血流成河。羅馬步兵擋不住迦太基步兵以一當十和努米底亞騎手的背後砍殺,首先潰敗,高盧騎兵隨之也潰散。西庇阿在混戰中受創,隨潰軍狼狽逃過提基努斯河,下令拆毀河上的橋樑,然後又一路退過波河。漢尼拔初戰告捷,斬獲無數。

提基努斯河戰役結束以後,漢尼拔率軍在義大利境內機動作戰,又先後取得特雷比亞河戰役、特拉西梅諾湖戰役大捷,打敗羅馬人10餘萬隊,越過亞平寧山脈,鋒芒直逼羅馬城。原來追隨羅馬人與漢尼拔對抗的高盧各部落,紛紛叛離羅馬人,不但向漢尼拔提供糧食、冬裝、武器及一應作戰物資,而且還出兵參加迦太基軍隊,在漢尼拔指揮下共同反對羅馬人。漢尼拔因連戰皆捷,聲威大振。

迭遭軍事失敗引發了羅馬政治危機。為了防止進一步慘敗,羅馬元老院任命費邊擔任獨裁官,授以獨掌兵符、統帥全軍對抗漢尼拔的全權。費邊上任后,一邊收拾殘兵敗將,一邊招募新兵,重新組建起8個羅馬軍團。但他的部隊缺乏訓練,士氣低落。因而費邊改變戰略,避開漢尼拔軍隊的鋒芒,只一心利用後勤優勢,與漢尼拔周旋,避免決戰。費邊因而被他的部下送了一個「拖延家」的綽號,而他以拖延獲勝的戰略則以「費邊戰略」而著稱。

漢尼拔恰在這時染上眼疾,不久一目失明,羅馬人又毫不客氣地送給他一個「獨目將軍」的綽號,以打擊他的尊嚴。「獨目將軍」漢尼拔並未因失去一目而失去戰略家的智慧和迦太基人的求勝信心。他看透了「拖延家」費邊的伎倆,用盡心機刺激羅馬人投入決戰。他辱罵羅馬人失去了戰神瑪爾斯的勇敢精神,揚言要進兵羅馬;他派兵襲擾費邊的後方交通線,還派兵到羅馬各個省份,當著羅馬軍團的面肆意劫掠蹂躪。有一次,漢尼拔還徵集2000頭公牛,在牛角上綁上乾柴,乘夜黑點燃驅向羅馬人營地,刺激羅馬軍隊出戰。「拖延家」費邊打定主意,按兵不動。

漢尼拔的種種誘敵之計雖然沒有動搖費邊的信念,卻動搖了大多數羅馬人的信念。羅馬軍民紛紛要求與迦太基人決戰,出一口惡氣。羅馬元老院也責備費邊長期避戰,是因為懼怕漢尼拔,有損羅馬威望。不久,費邊獨裁官任屆斯滿,被解除獨裁官職務,失去了對羅馬軍隊的指揮權。

「拖延家」費邊解職使漢尼拔暗鬆了一口氣,他決心利用費邊去職之機,誘使羅馬軍隊投入決戰。公元前216年6月,漢尼拔經過深思熟慮,突然襲佔了羅馬人一個重要城堡坎尼,坎尼不但儲備有大量糧食和各種作戰物資,還處在一個富庶農業區的中心,而且當地的農作物已進入收穫期。

接替費邊出任羅馬軍隊統帥的瓦羅將軍邀功心切,決心奪回坎尼,與漢尼拔決一雌雄。他除留1萬人留守大營外,其餘主力步、騎8萬悉數出動,在坎尼城外擺成方陣,陣中央照例是輕裝步兵,排成三線。右翼部署羅馬騎兵,左翼部署盟友的騎兵。

漢尼拔此時雖然只有5萬軍隊,但卻擁有優勢騎兵。他把騎兵主力集中於正對羅馬騎兵的左翼陣,形成局部巨大優勢,中央陣地的步兵成凸形部署,凸項正對羅馬步兵。戰鬥開始后,雙方步、騎兵同時出擊。漢尼拔指揮中央陣地的迦太基步兵邊打邊撤,陣形很快由凸形變為凹形,羅馬步兵大隊竟在不知不覺中被引入迦太基軍隊凹形陣地的半包圍圈中。左翼陣地的迦太基騎兵,根據漢尼拔命令,猛衝猛殺,迅速擊敗羅馬騎兵,然後從羅馬方陣背後迂迴,出現在羅馬方陣左翼羅馬同盟國騎兵背後,一陣衝鋒,驅散了羅馬人盟友的騎兵后,完成了對羅馬步兵主力的合圍。被圍的羅馬士兵雖然奮勇衝殺,但終因失去了指揮,陣形混亂,經不起努米底亞騎兵鐵蹄踐踏。激戰一夜,坎尼城外屍橫遍野。羅馬人除1.5萬人僥倖逃生外,有4萬人戰死,余皆被俘。戰死者包括80名羅馬元老院議員。留守大營的1萬名羅馬人也被迦太基追兵乘勢俘獲。

坎尼戰役消滅了羅馬野戰軍主力,為漢尼拔在義大利繼續獲勝創造了有利條件。坎尼戰役也是漢尼拔軍事生涯的輝煌頂點。後來,迦太基本土發生內亂,羅馬乘機發大軍攻打迦太基本土。漢尼拔被迫率遠征軍回救迦太基本土,遠征羅馬之戰方告結束。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