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潰瘍病的危害癥狀,以及防治方法

番茄潰瘍病

番茄潰瘍病又稱細菌性潰瘍病,是番茄的一種毀滅性病害,各地均有發生。

該病害蔓延迅速,危害嚴重,防治困難。幼苗發病,葉片自上而下逐漸萎蔫,植株矮化或枯死。成株發病,下部葉片凋萎下垂、捲縮,似缺水狀。病株枯萎很慢,不表現出萎蔫癥狀。

隨病情發展,葉脈和葉柄出現小白點,莖變粗,外部形成瘤狀突起,內部變褐色,並自下而上擴展。發病後期莖中空乃至開裂,可見褐色條斑,易折、葉片枯死,植株上部呈青枯狀,濕度大時,有褐色菌膿溢出,幼果發病後皺縮、滯育、畸形。在暴風雨多時,果實上往往出現白色圓形小點,病情發展后變為褐色,中心粗糙,略微突起,直徑3毫米左右,斑點邊緣圍繞著白色暈圈,呈典型的「雞眼斑」。

病原菌可在種子和病殘體上越冬,能在土壤中存活2~3年。種子帶菌是新病區的主要初侵染來源。條件合適時,田間可發生多次再侵染,使病情逐漸加重。該菌主要由各種傷口侵入,包括損傷的葉片、幼根,也可從植株莖部或花柄處侵入。病原借雨水和灌溉水傳播,特別是連陰雨及暴風雨,也可通過分苗移栽及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進行傳播。

Advertisements

高溫、大霧、重露、多雨等因素有利於病害發生,尤其是暴風雨後病害明顯加重。播種出苗后,前期陰雨,後期又遇高溫高濕,使病原得以快速蔓延,甚至短暫幾天就會造成植株死亡。保護地內採用噴灌時也能造成果實發病加重。

防治措施:嚴禁疫區的種子、果實、幼苗等外調。播種前用55℃的溫水浸種30分鐘,其間要保持恆定溫度,並不斷攪拌,撈出后晾乾播種。也可用1.3%次氯酸鈉浸種30分鐘,再用清水沖凈,晾乾播種。建立無病留種田,從無病植株上留種。提倡用新苗床育苗或換用新床土。重病田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採取高壟栽培,避免帶露水進行農事操作。各種農事操作要盡量在露水干後進行。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深埋或燒毀,並用生石灰對病穴進行消毒處理。

Advertisements

發病初期要及時噴葯保護,藥劑可選用優勝(熒光假單孢桿菌)、農用鏈黴素、琥銅·乙膦鋁、春雷·王銅,或 絡氨銅、葉枯唑等,每7~10天1次,連續3~4次。在番茄定植后,噴洒1∶1∶200波爾多液進行保護性防治,每7~10天1次,連續3~4 次。

【聲明】僅供參考,實際操作一定要根據當地氣候、土壤及諮詢當地有經驗的農技專家!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