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機大敗退:支付衝擊,部分ATM機已「不可能回本」,都怪馬雲!

(地鐵站里的ATM機,在人流量最大時也少有人使用)

2月初,在一人流量較大的地鐵換乘站觀察,步履匆匆的人流齊刷刷地快速穿梭,站內一台ATM機旁邊近一個小時,無一人使用。旁邊維持秩序的安保人員念叨說,「一天也沒見幾個人使用,現在取錢的人少啰。」

2月8日下午晚高峰時,「公司深讀」來到三環邊上一座寫字樓底商的建設銀行自助營業點,一個小時內,共有24個人使用自助櫃員機辦事。

該營業點的自助營業廳共有6台ATM機,營業點的安保人員表示「這是該營業點正常的人流量」。

「公司深讀」觀察發現,上述24個人,約有13人前來存款,另有8個左右前來辦理取款事宜,其他客戶辦理事項未果。

(建行一自助營業點,使用者多為存錢)

Advertisements

「快過年了,公司以現金形式發了一些獎金,我今天來存一下。」20多歲的周小姐就在該寫字樓上班。她對「公司深讀」表示,自己用現金的頻率已經很少,「200塊現金半個月都不一定能用掉,所以有了一些現金就存到銀行里,手機支付的時候也方便。」

保有量增速遇「滑鐵盧」,生產商業務收入腰斬

數據顯示,ATM機市場近兩年來發展進入平緩停滯期。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公司深讀」統計了近十年來國內投放ATM機增長情況。從2008年至2013年,國內在運行的ATM機數量從16.75萬台增長到52萬台,每年呈25%左右的增幅,2014年增幅稍有回落,2015年增幅則達到了40%,至當年末共有86.67萬台ATM機。

Advertisements

但自2016年起,ATM機保有量增幅大幅回落,僅為6.6%,總量為92.42萬台。而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自助櫃員機的增幅僅為2.5%。

ATM機的停滯發展,在其生產廠家的效益中有明顯體現。

在國內連續9年保持ATM機銷量第一的廣電運通,在2017年半年報中表示,上半年受 ATM設備裝機量同比減少及產品價格下滑影響,ATM設備利潤貢獻同比下降。2017年1-6月,廣電運通ATM機業務營收4.79億元,較往年同期下降了47.18%。

在2016年,廣電運通ATM機業務收入為22.91億元,同比僅增長0.07%。年報中廣電運通表示,目前中國ATM市場的增長主要來源於網點智能化改造、舊機換新等,非現金設備需求增長迅速。

另一家在國內位居前列的ATM製造廠商御銀股份,則更早受到了非現金業務對ATM機衝擊影響。2016年御銀股份總營收為7.71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29.72%。

(2016年國內ATM市場銷售份額)

在對深交所的問詢回復中,御銀股份稱其營收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於ATM 產品銷售、ATM 合作運營和 ATM融資租賃收入同時下降所致,其中 ATM 產品銷售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 31.70%;ATM 合作運營收入下降 28.61%;ATM融資租賃收入下降 75.06%。

據了解,2016年御銀股份ATM機的銷量為6559台,比2015年下降了36%。該公司表示,ATM產品銷售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在於產品單價逐年下降以及行業需求的減少。

「公司深讀」發現,在2016年,占該公司ATM產品銷售額35%的某大客戶訂購量同比減少了3513台,而占該公司ATM產品銷售額2.71%的某客戶當年的訂購量同比減少了594台。

而到2017年上半年,御銀股份ATM機的銷售收入為1.81億元,較往年同期的4億元腰斬。

而從銀行方面來看,根據公開數據梳理,建設銀行從2012年至2015年,每年較上年新增的自助櫃員機數量都超過10000台,但是2016年,該行新增自助櫃員機數量僅為6034台,較2015年增幅減少了4000餘台。

工商銀行從2012年至2015年,在線運行自助櫃員機的數量每年都會增加7000至10000台,但是2016年該行自助櫃員機的數量僅增加了294台,同比增幅為0.2%。工商銀行自動櫃員機每年的交易額增幅也急劇下降,與前幾年動輒每年30%左右的增幅不同,2015年增幅為16.7%,2016年自動櫃員機的交易額為13.26萬億,同比增幅僅為4%。

移動支付井噴式發展,無現金成潮流

ATM機當下的停滯增長,現代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功不可沒」。

於磊(化名)甚至記不起自己上次使用ATM機是什麼時候。「可能是半年前吧,需要點現金充地鐵卡,用地鐵里的ATM機取了200塊。後來地鐵卡也可以手機充值,生活中基本就用不著現金了。」

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90后」於磊是無現金生活的忠實擁躉,吃住行一切生活所需都通過網路支付解決。「方便,輕裝上陣,出門只要帶一個手機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了。」王盼告訴「公司深讀」。

在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的推廣下,如今無論是超市大賣場,還是街頭巷尾的小攤小販,無現金支付都成為主流。

「使用方便,不用到處找零錢了,而且微信和支付寶經常有支付優惠活動,買單還可以有現金獎勵,甚至買完單搖一搖還可以免單。」熱衷於移動支付的90后女孩李萌在便利店買單的間隙告訴「公司深讀」,「看,我剛才買東西花了45元,搖中了一個1.8元的紅包。」

(國內移動支付消費數據調查)

支付寶和微信是現在國內第三方支付業務的兩大巨頭。支付寶成立於2003年,2010年開始與銀行合作推出快捷支付,2013年推出餘額寶,之後移動支付愈加興盛。

2014年3月,騰訊旗下的微信正式開通支付介面,加入了搶奪第三方支付藍海的大戰中。隨著兩者受利益驅動不斷發起爭奪用戶和資金的戰役,移動支付呈現井噴式增長。

數據也可以印證這一切。從2013年開始至2016年,我國移動支付的金額從9萬億元增長到了157萬億。

與此同時,各大銀行也加大布局線上業務,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發展迅猛。

今年初,北京生活的劉先生在安徽老家休假時需要轉一筆錢給生意夥伴。但在民生銀行營業廳,櫃員告訴劉先生,「同行異地轉賬,使用自助櫃員機需要掏20元,使用手機銀行轉賬免手續費。」

在得到答覆后,劉先生當即連通了銀行的免費WIFI,下載了手機銀行,完成了轉款。

「公司深讀」在建設銀行的自助網點看到了服務收費項目表,該行規定,人民幣轉賬業務,若使用櫃檯和自助設備,跨行轉賬每筆將收取2元至50元不等的手續費;若使用網銀等方式,跨行轉賬按櫃檯標準的5折執行,單筆5000元人民幣以下的轉賬免收手續費。而若使用移動支付的方式,跨行轉賬免費。

各大銀行的政策優惠推動下,電子銀行業務也得到大範圍應用。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在地級以上城市13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中,網上銀行用戶比例和手機銀行用戶比例均為為51%。

單機收益下降三成,運營成本增大

ATM機等自助現金類設備的減少,還與成本壓力有關。

某國有銀行的中層人士告訴「公司深讀」,「ATM機的收入來源就是跨行轉賬或取錢,以前移動支付不發達的時候,ATM機還有些收入來源,但是現在類似業務減少了,並且本行的異地轉賬很多都免費,也就靠著收單獲得些收入,但是現在現金交易量下滑,使得機器的使用量明顯下滑,成本壓力就大了。」

御銀股份也提到了成本壓力。該公司公開表示,銀行跨行取款筆數減少,公司收取的跨行交易手續費分成相應減少,ATM合作運營收入下降。

年報顯示御銀股份2016年從每台ATM機的合作運營收入平均為8259元,相比2015年,每台ATM機1.15萬運營收入,下降近三成。

運營一台ATM機,銀行需要付出的成本也不菲。一位在股份制銀行某省分行工作的相關負責人告訴「公司深讀」,放在商場、地鐵的單台ATM機的成本主要包含佔地租賃費、電費、清機費、監控費用以及線路費等,而銀行自助區的ATM機成本就更高,包含房租、裝修費,還涉及物業等等。

「一台ATM機單價一般在6、7萬元左右,按照三年折舊來算,每年的折舊費約2萬,線路費一年2000元左右,設備維護費在5000元左右。另外包含房租、人工、清裝鈔票等方方面面的成本,還是挺多的。」該負責人表示。

而銀行能夠從ATM機中獲得的業務收入並不多。有研究數據稱,自助銀行(一台存取款機、一台取款機)的日均交易量需在167筆以上,存取款機需在122筆以上;離行式ATM日均交易量需在59-98筆以上、附行式ATM日均交易量最低需44筆以上,才能保本盈利。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增速放緩,主要上市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7.3%,增速較2015年下降6.5個百分點。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中,包含銀行卡手續費、結算與清算手續費等收入。

對於ATM機能否回本,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在我們這樣的中部城市,按照現在的行情來說是不可能回本的。在北京、上海等寸土寸金的地方,成本壓力應該更大。」

該人士同時表示,ATM機根本不存在回本一說,銀行設立離行自助的初衷有兩個,一是為了彌補社區網點的不足,二是為了方便本行客戶用卡。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