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難產折射了什麼問題?

正文共:1484 字 9 圖

預計閱讀時間: 4 分鐘

關於德國新政府難產的問題。

德國新政府難產,確實是一個大問題。這裡一方面折射了默克爾執政的效率低下,以及她目前無法獲得絕大部分選民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折射了西方民主在設計和架構當中的一些結構性問題。

2017年9月24日,德國舉行大選。選舉結束之後,由於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無法獲得絕對多數,因此必須與幾個小党進行聯合組閣談判。但是聯合組閣談判進行了八個星期,最後依然無果而終,一拍兩散,白白浪費了八個星期的時間。其中的關鍵原因,一是如前所述,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無法獲得絕對多數; 二是由於另一個大黨 - 社會民主黨,不願意再次參加大聯合政府,而要甘做反對黨,以圖四年之後東山再起。在此過程中,默克克只能與幾個小黨,其中尤其是代表中產階級和資本家利益的自由民主黨展開組閣談判。但自由民主黨顯然只從本黨私利出發,因此經過八個星期的組閣談判,最後雙方依然一拍兩散。

Advertisements

執政時間大幅縮短

從去年11月到現在,又是將近八個星期過去了。這期間,默克爾一直在與另一個大黨 -社會民主党進行艱難的試探。如前所述,社民黨由於不願再參加大聯合政府,而希望作為反對黨,以圖四年後東山再起。但面對目前黨內黨外的各種呼聲,黨主席舒爾茨最後也只能勉強同意,與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進行大聯合政府的談判。

問題是: 這樣一來一去,前後四個月的時間就過去了; 而如果從現在開始,基督教民主聯盟與社會民族黨再進行大聯合政府的組閣談判,這一談判進程又最早將持續到三月底,、四月初。

換句話說,在去年9月4號大選結束之後的半年時間裡,德國一直處於沒有新政府的狀態; 而一個政府的任期只有四年,前半年用於組閣談判,后一年又用於參加下一輪的競選,其實中間實實在在的執政時間只有兩年半; 而兩年半中,前半年幾乎又是兩大黨的磨合階段,真正的執政時間只有一年。

Advertisements

如果我們把這道數學題這樣一算,就會覺得這其中有許多荒誕的色彩。而恰恰是這種荒誕的色彩,非常深刻地折射了西方民主在制度設計和架構中的一些結構性問題。造成這種局面最終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西方民主的一個所謂最大的優點是: 它就雖然不能創造最好的結果,但卻能避免最壞的結果。但是,這一架構必須有一個甚至幾個前提條件,那就是: 經濟必須繁榮,社會必須穩定,人民幸福指數必須相對比較高,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大黨才能在選舉中獲得單獨執政的機會; 而一旦某大黨不能獲得絕對多數及獲得單獨執政機會,那它就必須與幾個小黨或和另外一個大党進行組閣談判,在進行組閣談判的過程中,無論是大黨還是小黨,都會有各自的私利,一旦私利當頭,談判就將陷入一個永無止境的馬拉松。

這就是這一次德國組閣談判如此艱難的根本原因。而其背後的更深沉的原因就是: 在目前的德國社會,任何一個大黨都無法獲得選民的絕對多數支持。

所以,對於

德國新政府難產默克爾腹背受敵,如何抉擇已再成難題?

你怎麼看呢?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編輯丨漠 沫

圖片丨來源於網路

周一三五12點,

在蜻蜓FM準時上線,

歡迎新老用戶傾聽!

點擊底部了解更多

進入新專輯頁面進行視聽和購買

點擊「了解更多收聽更多新節目。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