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國的超級工程——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

在我國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歷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於種種人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這裡的植被遭到破壞,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區域內分佈著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總面積達149萬平方公里,從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龍江,形成了一條萬里風沙線。在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積占這一地區總面積的90%,在黃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為地上「懸河」。大部分地區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則澇」的氣候特點。風沙危害、水土流失和乾旱所帶來的生態危害嚴重製約著三北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使各族人民長期處於貧困落後的境地,同時也構成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嚴峻挑戰。而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的建造是為了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地區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狀況。

Advertisements

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是一項正在我國北方實施的宏偉生態建設工程,它是我國林業發展史上的偉大壯舉,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宏大、時間跨度最長的一次改造自然的行動。地跨東北西部、華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區,包括我國北方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1個縣(旗、市、區),建設範圍東起黑龍江省的賓縣,西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孜別里山口,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42.4%,接近我國的半壁河山。

1978年,國務院批准啟動三北防護林時明確指出:"我國西北、華北及東北西部,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木料、燃料、肥料、飼料俱缺,農業生產低而不穩。大力造林種草,特別是有計劃地營造帶、片、網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是改變這一地區農牧業生產條件的一項重大戰略措施"。

Advertisements

三北防護林對防治沙塵暴的直接作用主要是減弱動力。雖然大氣環流形成的大風不是人力所能消除的,但是通過加強林草植被建設,可以減弱地表風速,達到減輕沙塵暴的效果。這是三北工程的直接功能。最根本的是通過林業生態建設,保護和發展農牧業生產力,減輕對沙質土地的經營壓力,反過來促進植被恢復和發展,達到減弱動力源和物質源的雙重效果。

不僅如此,三北防護林建設走出了一條符合三北地區實際和國情的生態建設道路,成為我國生態建設的一面旗幟,為我們開展大型生態建設積累了豐富經驗,也增強了我們實現秀美山川建設目標的信心。

三北工程已成為我國政府重視生態建設的標誌性工程,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大工程,不僅是中國生態環境建設的重大工程,也是全球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由 志趣事 撰寫)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