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要呵護你的健康

艾灸,中醫四大療法之一,是點燃艾葉釋放的熱量,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疏通經絡,驅病保健的自然療法。灸法的運用當起源於人類掌握用火之後,文字發明之前,是古老的中醫療法之一。

在遠古時期,人們經常出沒於叢林洞穴,風餐露宿,茹毛飲血,身體常常受到霧霾寒濕侵擾,或捕獵中遭受意外傷害,染疾致痛乃常有之事。人們在用火的過程中,因偶爾不慎灼傷,結果卻使身體的一些病痛得到意外的減輕或痊癒,多次的重複體驗后,便主動地用燒灼之法來治療一些病痛,因而逐漸產生了火療法。後來人們慢慢發現用不同的木質熏烤有著不同的效果,用松火,難以愈傷;柏火,傷神多汗;桑火,傷肌肉等等。有一次,某個人的病痛實在是太嚴重了,他痛得等不及去找樹枝或者別的東西來點燃,直接就用身旁的艾草作為引燃物來灸治。這一灸,嘿!比以往任何材料的灸治都還有效,火力溫和持久,直達臟腑,效果奇佳。進而形成了艾灸。

Advertisements

《左傳》中記載: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在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治焉,不可為也。這是魯成公十年晉景公患病,秦國太醫令醫緩在為其診治時所說的話。醫緩所講的「攻」指的是艾灸,「達」指的是針刺。由此可見,艾灸療法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成為醫學上一種常用的治療方法,並且當時已經發展得相當全面了。

《扁鵲心書》有記載:「醫之治病用灸,如煮菜需薪,今人不能治大病,良由不知灸艾故也。世有百餘種大病,不用灸艾,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

在《孟子.離婁》中也有關於艾灸的記載:「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這句話是拿艾灸做了一個比喻。古人指出疾病纏身七年依然可以通過艾灸治療,並且恢復健康,由此可見艾灸的神奇之處。

Advertisements

醫聖張仲景治病以內治為主,他也常用灸法治病。《傷寒論》中曾有記載:「少陰病,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傷寒脈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史料記載,我國歷史上有「藥王」之稱的孫思邈,幼年時體弱多病,中年時喜歡上艾灸,且尤喜歡艾灸足三里穴。孫思邈即便到了90多歲高齡,仍能「視聽不衰,神采甚荗」,甚至在年過百歲之時,還能精力充沛地著書立說,終年147歲。正是因為艾灸的這種神奇功效,令他痴迷不已,在其所著的《千金方》《千金翼方》兩書中,記載了大量有關艾灸的內容。

艾灸療法不僅在國內廣泛運用,還在約6世紀時東渡日本。根據日本古籍《去錦隨筆》記載:相傳日本德川幕府時代江戶有一老壽星萬兵虛度174歲,其妻173歲。曾經說起自家的祖傳長壽秘方,就是每個月初的八天里,連續艾灸足三里,堅持不懈。艾灸之神奇由此也可見一斑。

到了清代,西方文化的影響,西醫的盛行,有很多的西醫認為中醫是偽科學,灸法是巫術,加之清代後期的統治者認為:「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清政府太醫院等官方機構中廢止針灸,導致了整個針灸學的衰落。近些年來,由於人們對西藥以及輸液對人體造成危害的了解,進而對中醫艾灸文化有了新的認識,隨著艾灸產品的不斷創新,灸法的進一步改進,中醫養生保健愈發科學、規範,使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艾灸帶給人的健康以及艾灸的無限魅力!所以艾灸療法又逐漸被人們認可和接受。於是依據傳統療法,結合現代工藝,緊跟市場需求,形成了一個新的產業——艾草加工。艾草製品也越來越豐富多樣。

艾灸發展到今天,不僅可以防病治病,而且在減肥、美白祛斑、保健方面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行業發展如火如荼,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古法艾灸不僅僅在我國深受重視,而且被多個國家追捧、重用,真可謂艾香滿人間,灸法遍四海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