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面面觀

鼻炎是鼻黏膜或黏膜下組織因為病毒感染、病菌感染、刺激物刺激等,導致鼻黏膜或黏膜下組織受損,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鼻炎導致產生過多黏液,通常引起流涕、鼻塞等癥狀。

癥狀體征

與枯草熱不同,常年性鼻炎的癥狀全年內時輕時重(常不可預料),鼻部以外的癥狀(如結膜炎)不多見,但慢性鼻塞常明顯,且可發展為咽鼓管阻塞,其結果為聽力減退,兒童尤為普遍,診斷此病,依據特應性疾病史,鼻粘膜呈典型的紫紅色,鼻分泌物中含大量嗜酸粒細胞,以及皮膚試驗陽性(主要是塵蟎,蟑螂,動物皮屑及真菌),有的病人併發鼻竇感染和鼻息肉。

治療方法

如果已檢定出特異性變應原,治療與枯草熱相同,但不宜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因為需要長時間用藥。當變應性因素得到控制或排除后,必要時可進行手術治療(鼻竇切開術,鼻竇沖洗術,鼻息肉摘除術,粘膜下切除術)。還無充分資料證明外科手術對常年性鼻炎有效。前述嗜酸粒細胞增多性非特應性鼻炎病人對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常有最佳效應。對於患血管動力性鼻炎的病人,只需心情放寬,應用抗組胺葯和血管收縮葯即可;避免局部用減少充血劑,因其有充血的後作用,如果連續使用1周以上,反可加重慢性鼻炎或使之遷延難愈(所謂藥物性鼻炎)。有些鼻炎病人常用鹽水沖洗局部用溴化異丙托品或噴霧鼻腔,可能有一定效果。

飲食保健

忌食寒涼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慎食魚、蝦、蟹類等海產食物;平時注意多吃補益肺氣的食物;戒煙及避免吸二手煙,並盡量避免出入空氣污濁的地方。

預防護理

本病是人體的一種不正常的免疫反應,目前尚無根治的特效療法,因此,只能通過用藥來減少發作和減輕癥狀。

目前,較有效的治本療法是尋找過敏原(用各種過敏物去探索試驗),找出后,就竭力避免接觸這種過敏原,以減少發病。

病理病因

由常年致敏物引起,多與蟎蟲,真菌等有關,稱常年性過敏性鼻炎人類對過敏性鼻炎發病機制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疾病診斷

有些病人有慢性鼻炎,鼻竇炎和鼻息肉而皮試陰性,在鼻分泌液中有大量嗜酸粒細胞,稱為嗜酸粒細胞增多性非變應性鼻炎或非變應性鼻炎伴嗜酸粒細胞增多,這些病不是特應性的,但常對阿司匹林和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葯敏感,有一類病人僅患慢性鼻炎。

有些病人患血管運動性鼻炎,表現為輕度但惱人的慢性持續性鼻炎,或流涕,他們既無變異性,也無鼻息肉,感染,嗜酸粒細胞增多或藥物過敏,另有一組病人因過量應用局部減充血的藥物(α-腎上腺素能)而有鼻炎(藥物性鼻炎)。

檢查方法

依據特應性疾病史,鼻粘膜呈典型的紫紅色,鼻分泌物中含大量嗜酸粒細胞,以及皮膚試驗陽性(主要是塵蟎,蟑螂,動物皮屑及真菌)。

併發症

有時併發鼻竇炎,鼻息肉;慢性鼻塞常明顯,且可發展為咽鼓管阻塞。其結果為聽力減退,兒童尤為普遍。

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KK健康為 國家衛生計生委 宣傳司婦幼司指導下的健康科普知識宣傳共享平台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