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0年代收瓷器80年代收字畫90年代收青銅 交不少學費 現在收玉器

李傑,企業家,更願意人們稱他「博韞堂主」。痴迷於和田白玉收藏,他的博韞堂被上海寶玉石行業協會授予「上海玉雕大師精品館」。2000年,在上海工作的李傑,舉家搬到上海,成了「新上海人」,幾年下來,他也在上海為即將到來的退休生活,尋覓到了嶄新的「事業」:收藏白玉,並傾囊而出支持上海玉雕大師的藝術創作。

年過半百之後,李傑時常回憶起父親退休之後鬱鬱寡歡的生活。當年父親經常在家裡不言不語,勸他出去旅遊、上公園玩,回家依然沉默不語,追問之下,父親才吐露心聲:「我沒事情做,沒東西玩,只能靠回憶往事打發時光了。」那時起,李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讓自己退休后的晚年生活有個精神寄託。

其實,李傑的收藏愛好從青年時代就已經萌發,上世紀70年代收藏瓷器,80年代收藏字畫,90年代收藏青銅器。2002年他因工作去河南南陽開發項目,當時中原大規模興建高速公路,本以為這下可以收購到青銅器精品,可是事與願違,交了不少學費,收來的大部分都是仿製的贗品。李傑屢屢失手,對收藏已是心灰意冷。

Advertisements

「古時候有品位的人都佩玉,你何不試一下玩玉,至少玩得明明白白。」從收藏南陽獨山玉開始,李傑一點點走進玉文化的殿堂,直到在上海與細膩溫潤的和田白玉一見傾心。上海的收藏氛圍濃厚,博採眾長的大師雲集,夫人取「博大精深,才華韞藏」之意,為他起了堂號「博韞堂」。

李傑不嗜煙酒,自從玩上了玉,越玩越明白,越來越體會到養玉在工作、生活、人生中的「潤物細無聲」。手中盤玉,以「肌膚之痛」領略玉的溫潤和堅貞,常年握玉的人,也許會潛移默化地接受玉的那份純正、高雅與神韻;親手盤玉,需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其實就是在練一種修身養性的功夫,養玉實為養人。李傑說,每當工作壓力繁重而心情煩躁時,暫且拋開一切,與玉獨處片刻,很快就能恢復神閑氣定的平常心。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