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未來 :人工智慧及其社會角色

2018年1月17日,微軟發布了《計算未來:人工智慧及其社會角色》一書。Brad Smith(微軟總裁兼首席法務官)和Harry Shum(微軟AI研究小組執行副總裁)為本書作序。

過去的20年中,科技改變了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們使用社交媒體與身邊的人交流、互動。以移動設備和雲計算為代表的科技帶來了革命。然而這場變革才剛剛開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微軟的目標是使AI更加完美,「以節省我們最寶貴的商品—時間。」

20年後的2038年,個性化虛擬助手將實現我們所有的需求,優化我們的時間管理,工作、生活將變得更加高效。

然而新技術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棘手的問題和社會擔憂。不同領域的各種問題必須得到妥善解決:

Advertisements

  • 公共政策、規則制定—我們如何負責任地設計和使用AI?

  • 道德—我們如何建立道德準則來保護人類?

  • 法律—我們如何管理AI的應用?

  • 勞動力市場—AI將會怎樣影響就業?

AI的未來

1.1 微軟眼中的AI

在微軟,AI是讓電腦以類似人類的方式感知、學習、思考並輔助決策的一系列技術。為掌握這些能力,電腦要學習如何去看、去聽、去理解、去思考。

AI絕不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但近幾年這一領域的研究卻突飛猛進。這要歸功於三個方面的發展:

  • 越來越多的可獲取數據

  • 不斷增長的雲計算能力

  • 越來越強大的演算法

1.2 微軟研究AI的路徑

微軟將優先發展以人為核心的AI技術,將計算機與人類的優勢結合,推動人類進步。

Advertisements

截止目前,微軟主要的成就有:

  • 「內視眼」:微軟的醫療領域計劃,幫助腫瘤專家研發能有效診治癌症的AI系統。

  • 「傳染病預測計劃」:來自微軟研究院、匹茲堡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范德堡大學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協同參與研發,旨在通過偵測環境中的病原體,實現傳染病預警。

微軟認為AI技術應該對所有人開放,因此不僅利用AI技術為用戶提供更安全高效的Windows和Office產品,還會將它們分享給開發者,讓他們能夠開發自己的AI產品。

1.3 AI解決社會問題的潛力

微軟致力於通過發展AI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AI技術對於解決當前棘手的社會問題有重要的意義。微軟應對這些社會問題的計劃有:

  • 「看見AI」計劃是一款輔助盲人和弱視群體日常生活的應用,為全世界超過10億的殘疾人群體提供幫助。

  • 利用AI技術提高農業產出,減少浪費,增加全球糧食供給。

關鍵在於微軟要讓所有人都有機會使用AI。AI技術能幫助人們取得更高的成就,更好的商業成果,享受更好的政府服務,解決棘手的社會問題。

1.4 AI帶來的挑戰

以負責任的態度發展AI技術,不僅是微軟,也是全世界共同的責任。這要求我們思考問題時要基於全球性的道德標準和社會準則。

如何負責任地使用AI:準則、政策、法律

2.1 在人工智慧發展的過程中,有許多社會問題需要考慮:

  • 我們如何確保AI公平對待每個人?

  • 我們如何確保AI是安全可靠的?

  • 如何在保護隱私的同時獲得人工智慧的優勢?

  • 當機器越來越智能和強大時,我們怎樣保證不失去對機器的控制?

微軟強調在建設、應用人工智慧系統的過程中,務必要制定清晰的準則指導實踐。

2.2 社會和倫理影響

政府、立法機構、研究機構、學者、商界領袖和非政府組織必須共同努力,在人工智慧發展和部署中必要的環節(如信息收集)取得公眾信任。

AI發展中微軟重點關注的六個道德原則:

1)公平:AI系統應該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個人,對處境相同的人群不進行區別對待。由於人工智慧純粹基於邏輯進行判斷,理論上可以擺脫偏見的影響。為確保公平原則我們提出以下方法:

  • AI設計者應該如實反映現實世界的多元性

  • AI系統若用於與人相關的決策,相關人員需對決策負責

  • 工業和學術界應開展預測工作、未雨綢繆,以發現和解決潛在的不公平問題

2)可靠性:由於AI技術的複雜性和「黑箱」特點,人們擔心人工智慧系統可能會在不可預見的情況下對人類造成傷害,或者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做危害人類的事。AI開發人員十分重視AI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一致性。AI要做到即便發生意外,或受到攻擊,仍能保證安全可靠。系統在開發和部署期間需要進行嚴格的測試,以確保系統能夠安全地對突發情況作出反應。為此我們要遵循以下步驟:

  • 評估AI學習所用的數據、模型質量和適用性

  • 記錄AI系統的操作流程,隨時掌握AI系統的實時運行情況

  • 當AI用於進行與人相關決策時,需要對整個系統提出充分的合理性論證

  • 當AI用於特定領域進行與人相關決策時,必須有該領域專家參與AI系統設計和操作。

  • 評估AI系統如何在危急情況下請求人力介入

  • 提供有效的反饋機制,讓用戶反饋使用中遇到的問題

3)安全與隱私: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數據保密與個人隱私變得愈來愈重要,同時也愈來愈複雜。AI必須遵守隱私法,提高數據收集、使用和存儲的透明度,並確保消費者對自己的數據享有控制權。

4)包容性:AI應該造福人類並與人協作。這需要AI能夠理解人們使用AI的情景、需求和期望。微軟用AI改善了十億殘疾人的生活,這一成果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微軟認為當AI擁有情感和認知的雙重智能時,才能給使用者帶來最好的體驗。情感智能與認知智能間需要相互平衡以提高AI的預測能力和理解能力。

5)透明度:當AI的決策影響人類生活時,要保證決策過程的透明可見,讓人們了解決策是如何產生的。要首先對AI如何分析數據,以及AI為什麼這樣做,提供合情、合理的解釋。這些信息有利於甄別並糾正潛在的系統偏見,錯誤和非預期結果。

6)問責制:設計和部署AI的人必須對系統運作負責。要建立AI問責機制,我們可以借鑒其他領域的經驗和做法,例如醫療和隱私領域。

2.3 制定並完善AI相關政策與法律

同以往的創新一樣,AI引發了人與技術、社會間相互影響的新問題。鑒於目前大部分行業標準和法規都不是專門為AI編寫的,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據新問題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我們認為利益相關者需要足夠的時間來闡明各自的原則、底線,並用這些原則來指導實踐,確保AI健康發展。」

  • 數據的重要性:

開發AI需要使用儘可能多的數據,這涉及到諸多政策問題。政府進一步開放數據,以用於機器學習,促進AI發展。目前大量數據還有待處理。

同時,政府應注重隱私保護,根據數據的類型和使用情景制定相應政策、法律。政府也要仔細權衡數據的重要性,將保護隱私與數據收集相平衡。

要完善競爭法。由於海量的數據產生於使用智能設備,應用程序和雲服務,要愈發關注科技巨頭對數據的壟斷問題。

  • 高效且負責任地使用AI:

政府在促進高效且負責任地使用AI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政府公共部門要扮演領頭羊。政府要大力資助AI核心問題研究和跨學科研究。政府要激勵AI系統在各領域的展開應用。

  • 責任:

支持創新與保護消費者權益相結合,AI設計者要對不當操作造成的危害負責。疏忽法(Negligencelaw)非常適合處理此類情景。

2.4促進對話並分享實踐經驗

我們需要在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和民間社會,學者及AI愛好者各個主體間開展對話,分享在現實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前規避風險。

AI與未來就業

AI正在改變勞動力市場的運作方式,互聯網「輕」經濟(lighteconomy)通過平台(Uber,Airbnb)連接勞動者、消費者和企業需求,為來自全球的人提供工作機會。人工智慧系統將決定著哪些工作能在未來會繼續存在,哪些不會。據估計,未來十年有近510萬個工作崗位會消失。我們要思考如何通過技能培訓,確保勞動者未來有能力適應新工作。勞動者必須成為終身學習者,而企業要重新思考如何發掘人才,拓寬候選人群,並建立工作檔案來評估勞動者的能力和技能.

3.1技術對工作和就業的影響

近年來,公眾越來越擔心機器會取代人類工作。微軟的一項調查發現,在16個國家中,公眾一致認為人工智慧對就業是潛在的威脅。目前來看,具體預測有多少崗位會受到影響是很難的。牛津大學一項研究估計,美國47%的就業者將面臨風險。世界銀行的研究預測,OECD國家57%的就業崗位可以實現自動化。

然而,人工智並不能完全取代人類工作,因為某些工作根本無法自動化。如涉及創造力、溝通、協作、抽象、系統思維相關的工作,人類很難被AI替代。而且隨著工作要求更高的技術才能,公司將為獲取高技術人才(機器人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網路安全和數據科學)進行激烈競爭。

總之,技術進步將提高所有工作領域的技能門檻。為了應對這一趨勢,勞動者必須不斷地學習獲取新的技能。

一些經濟學家在研究「新技術短缺」和「自動化取代中等技能工作」的現象,他們擔心AI系統可能會擴大技術人才和非技術人才間的差距。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我們轉變對教育和培訓的看法,這樣勞動者才能在新一輪技術變革中抓住機遇。

3.2工作內容,工作場所以及就業的性質將發生變化

工作性質變化最顯著的趨勢是「應需經濟」(on-demandeconomy)的興起,即人們通過在線人才平台或人員配置機構尋找工作,為各種各樣的顧客執行任務。微軟指出了「應需經濟」的潛在好處:

  • 工作尋找合適的僱員代替僱員適應特定的崗位

  • 按需工作的靈活性改善了傳統就業模式僵化的弊端

  • 兼職勞動者將獲得更多機會

  • 企業短期聘用員工,降低長期的人力成本,提高業務敏捷性

  • 企業獲得系統內缺乏的技能服務

微軟也指出了一些關於「應需經濟」的問題:

  • 由於「應需經濟」是新概念,政府需要擴大當前勞動者保護法的保護範圍

  • 無國界的工作環境會產生全球工資和勞動力分配的問題(發達國家薪水高)

  • 大部分利益被消費者和平台佔有,勞動者利益受損

  • 社會保險,職業發展和社會交往的途徑可能減少,職業發展受限、社交途徑受限(當然也可能促進創新,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 就業崗位減少

微軟認為公司可以從「應需經濟」中受益,但要注意保障勞動者的經濟穩定,為勞動者提供相應的保障,福利和機會。

3.3 教育培訓

AI經濟中工作所需的技能變化非常快,為勞動者提供及時的教育、培訓、再培訓系統成為經濟發展的必須。」

為確保人們有能力應對未來工作變化,三個方面值得特別關註:

  • 為「今天」的學生準備「明天」的工作

  • 幫助當今的勞動者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模式

  • 創造更高效的崗位-求職者匹配的系統

3.4 制度先行

為迎接挑戰,我們要了解「應需經濟」(兼職工作、獨立承包和臨時工作)如何影響社會和個人,並採取相應措施:

  • 為僱主和勞動者提供法律支持

  • 制定行業標準以保護所有勞動者

  • 確保福利跟著勞動者走

  • 實現社會福利保障系統的現代化

3.5 共同努力

政府、企業、學術界和社會各界要共同探討如何在新經濟中為勞動者保駕護航。優先關注如何對勞動者進行再培訓,培養其終身學習能力。

結論

人類從事的所有領域幾乎都可以從AI的發展中受益。AI旨在於與人類智慧互補。雖然它還是會引起如就業一類的社會問題,但發展AI的宗旨從來不是用機器取代人,而是利用AI超強的計算能力,分析人類處理不了的海量數據,探索其中的蘊藏的規律,造福人類。

原文連接:https://msblob.blob.core.windows.net/ncmedia/2018/01/The-Future_Computed_1.26.18.pdf

整理:Nevena Simic

翻譯:Kun He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