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吃魚,年年有餘!這樣吃魚肉孩子變聰明

作者:田雪

過年啦!中國人的春節,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硬菜——魚。豐富的種類,不同的做法,無不滿載著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美味營養的魚肉也挑逗著我們的味蕾,讓我們的身心在辛勞一年之後得以犒勞和慰藉。而除了圖吉利,藉助諧音討喜氣,中國人對吃魚本身就很熱衷——我們相信吃魚真的能補腦,讓人變聰明!

有研究表明每周至少吃魚一次的兒童,比很少吃魚甚至不吃魚的兒童智商分數高出四分之一!但請注意,這並不是說只要吃魚就一定能變聰明。那麼究竟吃魚對「小腦袋」的發育有什麼影響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話題一:為什麼吃魚能補腦?

魚肉中含有DHA(腦黃金),屬於Omega-3 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它是神經系統細胞生長及維持的一種主要成分,能促進神經系統發育,同時也是大腦和視網膜的重要構成成分,在人體大腦皮層中的含量高達20%,尤其智力和視力發育至關重要。人體必須從食物中獲取不飽和脂肪酸,嬰幼兒奶粉中就常常聲稱自己添加了這種物質。

Advertisements

但是,所有的魚都含有DHA嗎?

絕大多數魚類和貝類都含有DHA,但是不同種類的魚以及魚的不同部位DHA的含量有所不同,通常高脂魚和海魚中含量更高,魚腹部位含量更高。比如海魚中的三文魚、黃花魚、鮁魚、帶魚、秋刀魚、鯧魚,淡水魚中的鱸魚DHA的含量都比較高。除了三文魚外,價格都很親民,性價比高。

話題二:吃多少能有效果?

魚肉健體又補腦,但並不是可以沒節制地吃。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推薦量,每人每天40~75g水產品,也就是每周半斤到一斤魚(去除魚刺和魚骨的純魚肉),每周2、3次,每次150g更方便。

魚類作為水域環境里食物鏈的高端物種,很容易富集重金屬及其他有害物質,並不是越多越好。只有食用在清潔的水域長大的健康的魚,才有益健康。如果不小心吃到水體污染水域中出產的魚,就會因此吸收沉積在魚體內的毒素,危害健康。陸地上的禽畜如果射入了抗生素、激素,所產出的肉蛋奶也會將殘留物傳遞給食用者。而相比陸地養殖,水域養殖更容易受到非法排污、泄漏事故等人為或意外因素的污染, 因此食用水產品更要注意產地和新鮮,不可圖便宜、圖省事。

Advertisements

話題三:魚頭更有營養嗎?

並沒有根據。前面所說的營養都是富含在魚肉中的,魚頭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相反腦部比魚身更容易沉積重金屬和其他有害物質。至於魚頭泡餅、剁椒魚頭等等專門使用魚頭部分的菜肴,也大多是飯店要節約成本、物盡其用罷了,並不是出於膳食營養的考慮。

避免高溫油炸、油煎、刷油燒烤等方式,採用清蒸、煮湯、非高溫的無油煎烤等烹調方法,能夠更好地防止Omega-3脂肪酸氧化,提高DHA的保存和吸收利用率,既能補腦,又能避免烹調過程中損失營養素併產生有害物質,還能攝入更少的脂肪。

怎麼樣?了解了以上四個關於吃魚的入門話題,你有沒有走出一直以來對做魚和吃魚的那些誤區呢?春節小長假已經尾聲,趕快抓緊最後兩天,下單下廚,為孩子和你做上幾道營養又健康的魚肉大餐吧!

科學吃魚,年年有餘!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