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桃花 游紅橋」賞桃花,古人為何鍾情紅橋桃柳堤

小編

桃花林千千萬,為什麼就偏偏要來紅橋區呢?這裡面可是有很大歷史淵源的。

小編

小編將用詳細的資料為大家介紹為什麼只有我們紅橋桃花林叫「桃柳堤」。

每逢早春3、4月,桃花爭妍,柳枝吐絮,桃紅柳綠形成桃花堤的主要色彩,也成為桃花堤的魅力所在。而紅橋桃花堤更是因為皇帝賜名、詩人題贊聞名於世。

歷經數百年的水土澤被與人工培植,西沽桃柳之盛曾令諸多文人墨客不憚其遠,紛至沓來。無論是一國之君,還是才子佳人筆墨如流,妙筆生花,留下一篇又一篇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皇帝南巡江浙,正值江南桃花競妍,但桃花命短,皇帝賞桃意猶未盡,頗感遺憾。沿大運河迴鑾途經津門,因南北氣候差異,又見北運河畔桃花盛開,頓感仲春再來,於是欣然命筆,賦就《點絳唇》:「再見桃花,津門紅映依然好。迴鑾才到,疑是春兩報。錦纜仙舟,星夜盼辰曉,情飄渺,艷陽時裊,不是垂陽老。」感覺是迎來了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Advertisements

清乾隆皇帝多次巡視天津,曾策馬勘堤,賦詩《西沽二首》,其中寫道:「郡城清曉返巡鑾,迤邐西沽策馬觀。」形容西沽桃柳之美,並且賜名「桃柳堤」。今桃花園復建的「御碼頭」設有「乾隆皇帝登臨處」石刻。還建有龍亭,內設一塊碑石,刻有 「桃柳堤」三個字。

詩人墨客的詠桃妙句,更是迭出不輟。元代詩人揭奚斯(1274—1344)寫道:「幾家茅屋各西東,見說桃花夾岸紅。剩有一灣流水碧,桃花何處笑春風。」沈峻的《棹歌》寫道:「家家戶戶對篷窗,白鷺飛來照影雙。楊柳桃花三十里,罟師都慣唱南腔。」 清代詩人李慶辰《西沽散步有感》詩句「有情最是忘機客,滿地桃花晝掩扉」。江蘇籍的清代詩人朱岷《初到津門》詩句「分明小幅吳江畫,我欲移家過此生」,而他卻真的舉家遷居天津,成為津門歷史上的文化名人。這樣的詩篇,不勝枚舉,都是為西沽桃柳美景所動。

Advertisements

總之,不論是帝王的詩詞,還是文人墨客的詠誦,都對津門勝景桃柳堤大加讚美,使桃柳堤不僅具有自然美的欣賞價值,而且具有了豐富的人文內涵。

運營人員: 趙穎 MX00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