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手裡百來萬,不給親兒子治病,卻給別家孫子買房娶媳婦

果里山是陝北偏僻一隅的黃土坡,雖然叫山,其實是一座幾十米高的土崖,其上散著幾口窯洞,都是從前窮苦時避難所用,後來村民都在山下村裡居住,這些窯洞就被荒棄了。

可就是這個荒窯洞和洞里住的劉老太,成了村裡嘴裡的故事,哪日不得嚼上三兩遍!

這個劉老太如今已經七十多歲了,有兩個兒子,都花白了頭髮,原本在村裡有房屋和田地,因為兒子們結婚分家,都分到了兒子們的頭上,劉老頭早些年就西去了,劉老太拉扯兒子們不容易,總算等到成家立業了,都離了村子住到城裡去,原本說好每年一輪換的養老伺候,卻不成想被兒子媳婦們嫌棄,最後變成了兩邊推搡,誰也不要。劉老太一氣之下搬回了老房子里住。

她的大兒子和小兒子都住在縣城裡,小兒子在村裡的地早就賣了,多少年都不回村了。因為老房子是在大兒子名下,劉老太搬回來住,大兒子一家自覺已經出了房,生活費是一分都不肯給。好在村裡給劉老太弄了個貧困戶,每月還能領點米鹽錢,不然真就被餓死了。

Advertisements

劉家的事情,誰勸也沒有用,兩個兒子鐵了心的不管老娘,這還不算完,劉老太那個大兒子前幾年得了癌症,為了治病把村裡的房子買了,劉老太無處居住,只能從崖後山揀了一處還結實的窯洞,搬了進去,每日吃水都要下山來挑。

說來劉老太沒有自己的子孫福,卻因為從前對村裡一個叫張憨兒的孤兒有照顧的情分,竟在晚年時多了個「孫子」。

張憨兒如今三十多歲了,自小沒有爹娘親戚,是吃村裡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他就住在那土崖上的一口窯洞里,他獨自開了幾塊小荒地,掙些糧食,沒有地契,因為有些憨傻,村裡人也不和他計較,劉老太從前可憐他,常喊他來家裡吃頓熱乎飯。

等到劉老太無處可去,也住進了窯洞里,是這個張憨兒喊著她「劉奶奶」,接過了每日挑水做飯的活兒,有他一口吃的,就有劉老太一口吃的,這半路的「祖孫」就此在山上安頓了下來。

Advertisements

命運就是這麼神奇,劉老太想在窯洞近處弄塊小菜地,土裡刨出一個瓷盆子來,黑漆漆的豁了口子,劉老太用來當了雞食盆。可去年山裡來了個「採風」的老畫家,帶著兩個年輕學生,看中了這片窯洞古樸,借住了兩天。

臨走時,那個老畫家有眼光啊,看著這次雞食盆子不一般,用布蘸水擦了擦,竟露出上邊刻的花紋來。

老畫家心腸好,叮囑劉老太好生看著這個盆子,他下山後替她去找人鑒定鑒定,說不定是個「古物」呢!

沒多久,老畫家的兩個年輕學生開著車,把劉老太和張憨兒接走了,聽說那個盆還真是值錢東西,要不是豁了口子,能賣個天價哩,就是這樣一個破盆子,被人用一百八十萬收了去。

劉老太有錢啦!這消息長了翅膀一樣飛到了她兩個兒子耳朵里,劉老太和張憨兒再回那個窯洞里收拾幾件破衣服,被聞訊趕來的兩個兒子「堵住」,兒子媳婦孫子孫女,鬧嚷嚷的一大家子人,追著劉老太喊娘喊奶奶,劉老太不理睬他們,喊著張憨兒走。張憨兒被兩家氣急敗壞的劉家人打破了頭,蹲在山頭的黃土路上哭,不敢靠近。

村裡人早知道劉家兒子要鬧事兒,村長帶著人,憑著人多勢眾,總算將劉老太和張憨兒帶回了村裡,當著許多鄉親的面,劉老太講明白了這錢她要怎麼花:

十萬塊錢給村裡,是感謝鄉親們對她的照顧。剩下的她要在縣裡買間房,就用「孫子」張憨兒的名字,再給張憨兒開家小商店,餘下的都給張憨兒娶媳婦。張憨兒勤勞老實,以後她就和這個外姓孫子生活,和自己的兒孫斷絕關係!

劉家的兩個兒子聽他們的娘竟這麼「狠心」,揪著自己的白頭髮嚎叫,老大說自己得病花光了家底,並不是不孝順,是實在顧不上老娘啊。二兒子推著劉老太的大孫子,說這才是你的親孫子,那張憨兒是別家的傻子,你怎麼糊塗了!

可劉老太心意已決,村裡的習俗是不用上「官府」,村裡有文書,立了字據,有老一輩人做見證,這事就算是定了,劉老太被兩個兒子兩大家人堵在村長家,不讓走,身上的破襖也被兒媳婦們撕扯破了,想要硬搶出錢來。村長無奈之下報了警,警車嗚哇嗚哇而來,又嗚哇嗚哇而去,帶走了劉老太和張憨兒,倒把劉家一大群人留在了村裡。

劉老太和張憨兒去了哪個縣城,一時沒人知道。到了前段時間村裡人才聯繫上了祖孫倆,還真是按照劉老太計劃的,「祖孫」在一百多裡外的宏祥縣安了家,錢都給了張憨兒,劉家的兩個兒子又找到縣裡去,鬧了幾場,聽說灰頭土臉的沒有佔到便宜,那個得癌症的大兒子被氣得複發,住進了醫院,看樣子還得死在他娘前邊哩!縣城裡的人知道了劉老太故事的來龍去脈,都說劉老太做得對,再逢上劉家人去鬧,勸架的責罵的人多,劉家兒子孫子被指點的抬不起頭來,漸漸消停了。

如今聽說張憨兒找了個勤快善良的媳婦,和他一起操持小商店,對劉老太照顧的無微不至,劉老太快要抱上「重孫子」啦!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