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為什麼叫「貴州」:原來貴州是四大土司拼湊而成

這個首先要涉及到貴州的歷史。貴州古稱為黔中。早在戰國到秦漢,貴州的東北部就建立了黔中郡,這個黔中郡包含現在銅仁和黔東南地區東部。到了唐朝,貴州除了西部個別縣,其他的都為黔中道轄地,其唐朝的地方是道——州——縣三級體系。在黔中道之下,分為很多州,例如播州(遵義)、思州(銅仁)等等。而矩州是設置在今天貴陽地區一個羈縻州。羈縻就是中央政府沒有直接管轄,而是依靠當地的民族來管理。

黔中道地圖

矩州當時處於水西安氏(大方)和水東宋氏(開陽)爭奪的中間地帶。不過在北宋出年間,水西的另外一隻勢力羅氏曾經短暫地貢獻矩州,而當時羅氏的首領為普貴。普貴為了得到宋王朝的支持,於是在974年晉京,以所領矩州之地歸順宋朝廷,土語訛"矩"為"貴",宋太祖趙匡胤予以敕書,文中有"惟爾貴州,元在要服"。"貴州"一詞始見於文獻。宋太祖封普貴為矩州刺史。

Advertisements

但是普貴也只是短暫地佔領矩州。而後蠻州宋氏攻陷了矩州,並且將龍里、甕安、息烽、貴定、惠水等地區都納入了自己的統治範圍之內。其西部和彝族勢力羅氏鬼國對峙,以烏江為界,因此被稱為水東宋氏。南宋時期,宋朝任命宋永高為貴州經略安撫使,實際上曾任了水東宋氏對貴州一帶的統治,貴州從此定名並沿用至今。不過當時的貴州僅僅相當於貴陽城,當時的貴陽叫做「貴州城」。

元朝時期,蒙古人把貴州城叫做順元城(歸順元朝之意),然而民間還是叫「貴州城」。明朝時期開始修建土城牆,是貴陽建城的開始。

明朝時期,水東宋氏歸順明朝,朱元璋大規模移民到這一帶,並且開始修建石頭城牆。明朝的在西南羈縻不再叫州,而是叫做宣慰司,也就是後來所說的土司。例如播州宣慰司(遵義)、思州宣慰司。水東宋氏和水西安氏都臣服明朝後,明朝在兩大勢力的中間位置,也就是貴州城,設立了貴州宣慰司,因此,「貴州」這個辭彙意思從貴陽一帶擴張到了畢節地區一帶,這個貴州第一次擴大。

Advertisements

永樂時期,思州田氏發生內亂,永樂帝乘機平定內亂,1413年,廢除了思州宣慰司,於是將思州田氏、水西安氏、水東宋氏的地方和都勻等府合併,建立了貴州布政使司(貴州省)。這是「貴州」這個名詞的第二次擴張,當時的雲桂高原東部僅剩下播州和貴州的對立。

(貴州和播州)

明朝萬曆年間,播州楊氏末主楊應龍發動叛亂,1600年,明朝調集24萬大軍平叛,史稱「平播之戰」是萬曆三大征之一,基本上耗盡了明朝的元氣。在播州滅亡后,明朝將播州土地分為兩部分,南部化為平越府,歸貴州省,北部化為遵義府,歸四川省。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把遵義府也划給了貴州,這是貴州版圖第三次擴張。至此,貴州版圖就完全奠定了。

(清朝貴州版圖)

但是要注意的是,貴州的範圍基本上是水東宋氏、水西安氏、思州田氏、播州楊氏四大土司轄地的組合,並非一個完整的地理單元體。因此在範圍上比黔中道的面積小了不少。例如,同屬於雲貴高原、武陵山區的沅江流域划給了湖南,而烏江下游划給了重慶,而這些地方原本是黔中道的地區。

而貴州城呢,在貴州建省后,就改名為了貴陽府。一直沿用到今天,因此貴州和貴陽的來源是一樣的,最早的貴州就是貴陽。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