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諸刺王僚,要離刺慶忌

西方的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古希臘神話及伊索寓言等深受中國人的喜愛,不論年齡長幼,它們的奇妙幻想與美好都可以輕而易舉地俘獲他們的心,可謂家喻戶曉。反觀我們自己的歷史文化,幾千年的積澱雖然渾厚、博廣,知之者卻十分少見。儘管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複雜的,但無論如何都是值得深思和反省的,即便無須強迫自己背上一層身為華夏子孫的愧疚來,也該嘗試著重新睜大心靈的眼睛,瞧瞧自己,瞧瞧這個世界。

為此,我首先感到的是不安,是源於內心安全感的缺失。有人說,中國人之所以難以找到心靈的依賴,是因為缺乏信仰。也許是有些道理的,而我覺得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也許可以為我們造出一座信仰的大廈來。

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的故事,有人或許知道,但恐怕是講不出來的。我也屬於這種心盲之流。以前不曾曉得國內有哪些關於中國神話故事的作品,也未知有哪些學者是傾盡心力鑽研中國神話歷史的。這或可作為一個確鑿的借口,使自己安於無知,捲入庸常生活的塵埃。

Advertisements

對一個無知的人而言,這個世界到處都是陌生,倘能換個視角,這陌生便也成無盡的驚喜了。

袁珂,於我是個陌生的名字。可從簡介中得知,他是當代研究中國神話的大師,是集大成者。誤入他筆下的大地時,忽然而生的兩種感受同時猛襲我的心頭,一者為眼前的罩障破裂后驚現出一個廣大新世界的喜悅,一者為忽覺有一大棒落在先前周旋於瑣碎的自己的頭上。

中國神話學專家袁珂先生早在1950年,就出版了《中國古代神話》。這是我國第一部較為系統的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中國古代神話》僅有七八萬字,出版后廣受讀者的喜愛,多次重印。鑒於多重需要,袁珂先生後來又在它的基礎之上進行了多次增補修訂,將許多民間傳說與周秦歷史傳說添加在古代神話中,最後便成了《中國神話傳說》,篇幅也從原來的七八萬字增至六十萬字之多。

Advertisements

一部厚重的《中國神話傳說》擺在我面前,雙手常常陷於遲疑之中,而雙眼卻忍不住瞟在它質樸無華的灰白封面上。雖然對它有喜有懼,閱讀時的情緒是激昂的,仿似駕風馳遠。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最熱衷的一段歷史。彼時,神州大地諸國林立、混戰不休,同時又是百家爭鳴、文化最為璀璨的時代。人物眾多,傳說自然也不少。其中,伍子胥就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在此以他為線索,引出我喜歡的一段故事。

伍子胥,名員,春秋時楚國賢臣伍奢的小兒子。伍奢因為一件事諍諫楚平王,觸怒了平王,被收入監牢,他的大兒子伍尚聰明仁愛,也被騙回楚國。此時,伍子胥在鄭國,果敢剛烈的他聞知此事,料是陰謀,未被召回。後父兄被楚平王殺死,伍子胥從此對楚心生仇恨,誓為父兄報仇。

走頭無路的伍子胥徑去投奔避難宋國的太子建,隨後諸國爾虞我詐,相互并吞,太子建也被殺害。伍子胥身無所依,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倉皇奔往吳國。

民間有「伍子胥過昭關」的傳說。他與公子勝逃奔到了昭關,無計過關。傳說有兩種說法,頗有意思。一說伍子胥被關吏捉到,他便嚇詐關吏說楚王搜捕他是因他有一顆寶珠,寶珠他已丟失,正好可以賴在關吏身上,那時楚王必定處死他。關吏驚愕,無奈便放走了他。二說無法過關的伍子胥住在一個朋友東皋公的家裡,愁思如麻,夜不能寐,輾轉反側了一夜。不想第二日鬚髮皆白,二人轉憂為喜,定計混過了關去。爾後,他又受到好心漁父與浣女的幫助,才得以順利脫身。

行到堂邑地界,伍子胥遇見一壯漢與人爭鬥,勇力過人。當壯漢的妻子叫他住手時,虎背熊腰的他像一隻溫順的羔羊一般跟在妻子身邊走了,此事令他疑惑。伍子胥詢問得知壯漢名喚專諸,便去訪他。專諸對他說:「你看我是那種愚蠢的人嗎?我是那種甘願居一人之下,卻伸張於萬人之上的人。」伍子胥認為專諸不僅勇武,還很重義氣,就與他結交為友,留待他日所用。

幾經艱險,伍子胥與公子勝終於逃到吳國都城吳市,后被推薦給吳王僚。一心為父兄報仇的伍子胥建議吳王僚舉兵伐楚,卻被吳王僚的堂兄公子光阻撓,化成泡影。公子光黨羽眾多,常懷不臣之心,想殺死吳王僚取而代之。伍子胥為實現伐楚雪恨的心愿,轉而投奔公子光,還將勇士專諸舉薦給他,憑他驅使。

公子光借吳王僚派兵攻伐楚國的機會,大擺筵席,邀請他赴宴。他提前與伍子胥、專諸等人定下刺殺吳王僚的計謀,又暗令數百甲士藏於密室。宴飲過半,公子光託疾而去,命專諸在魚腹中暗藏匕首,送上絕味烤魚的時候,趁機刺殺吳王僚。在這場「鴻門宴」上,專諸使利匕刺穿了吳王僚的胸背,自己也被護衛吳王僚的兵士殺死。公子光終於坐上王位,即吳王闔閭。

吳王僚死後,他的兒子慶忌逃往衛國。傳說慶忌勇力驚人,可以趕得上奔跑的牛,捉住空中飛躍的燕子,有萬夫不當之勇。吳王闔閭視為心腹大患,時常害怕慶忌報復,一直思慮除掉他。

伍子胥又給吳王闔閭舉薦了一個名叫要離的市井小人。相傳要離曾經得罪過東海勇士菑丘,後來卻受到菑丘的激賞,還說自己唯獨不如要離此人。吳王見到要離時,見他形容猥瑣、身材瘦小、弱不禁風,心生失落。要離卻鼓起勇氣,聲言自己可以報償君恩,殺死慶忌。為取得慶忌信任,要離自請吳王砍斷他的右臂,殺死他的妻子兒女。

斷失右臂的要離逃到衛國,投奔慶忌,希望他能替自己報仇。慶忌心懷雪恨復國的願望,又有要離這樣了解吳國軍情的死士相助,便欣然引兵南向。

行船途中,要離與慶忌同乘一條船。要離手持短戟,侍立在慶忌的身旁。戰船行至中流,忽起一陣陰風,慶忌正坐於下風處,身處上風處的要離趁勢用短戟向慶忌猛然刺去。短戟刺進了慶忌的心窩,他始終未曾料到,身邊這個其貌不揚的人居然是一隻伺機刺殺自己的猛虎。將士們要處死要離,慶忌阻止了他們,他拔出短戟,血流如注,倒地而亡。

至此,我本以為要離成就大功,應該感到欣慰和喜悅,還可回到吳國復命受爵。但他從未想到,自己刺殺慶忌后,卻受到慶忌的寬恕,赦免放歸。要離此時心生悔悟,隨後也自刎而死。

這段故事中,有伍子胥的堅韌、機謀;有專諸的勇猛、忠義。而我卻獨獨有感於要離成功刺殺慶忌后的悔悟。要離為報君恩,捨去妻子兒女與右臂。可他為了什麼呢?就為了刺殺先君吳王僚的兒子嗎?事後證明,慶忌並非國君為要離描述的勇夫叛敵,而是同自己一樣熱血奔騰、愛恨分明的正氣男兒。作為臣子與國君,考量的事情與追求的利益是完全不同的。而要離,正如他自己最終悔悟的,他是個不忠、不仁、不義之人。所以,他縱然被載入了史冊,卻為了得到一片荒原,丟失了本屬於自己的群山彩霞。

你我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十有八九,並非這個世界的真相。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