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吐魯番不為人知的秘密》

「上天所賦予她的生命是有限的,因為正如白駒過隙一樣,不會拖延;正如閃電一樣,不會留駐。歲月到了它的末端,生命也消耗盡凈,翡翠樹榦枯了。她永遠離開了這些時日,永遠衝破了這人間的苦難之網。」這是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里一位姓賈的婦人的墓志銘。墓志銘寫於公元667年,距今1343年。讀著這段華美的墓志銘你會有一種感覺,一切都沒有逝去,死亡在這裡沒有絕對的權威,它不但不能阻斷時間的流逝,反而塑造了永恆。這個女人無論美醜貧賤富貴,她都曾擁有過如花般的生命,這個生命一葉一枝的凋落,是那樣的驚心動魄。

吐魯番彷彿一個前世今生的夢,華夏兒女就應該去探尋這前世今生的神秘之夢。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季羨林先生曾說過:「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4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拉克,而這四個文化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敦煌和新疆地區」。而敦煌和新疆地區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就是吐魯番了,所以吐魯番又被專家們稱作「新疆的地下博物館」。

Advertisements

我們無法穿越時空遍游古今吐魯番,但我們卻可以在這短短一天的時間內感悟最精華、最濃縮、最富神韻的吐魯番。千百年的吐魯番只為四句話而傾倒:一佛,二絕,三謎,四最。

一佛就是佛教文化,歷史的吐魯番曾是佛教的聖地,至今在普遍信仰伊斯蘭教的吐魯番都保存有很多佛教的遺迹。吐魯番、西域、乃至印度被古今廣大世人所熟知,都離不開吳承恩筆下浪漫的《西遊記》,羸弱的唐僧在三位徒弟的輔佐在下前往西天取經終成正果。而現實中的唐僧卻是孤身一人、歷經千難萬險才完成此壯舉的。

據中國佛教協會已故副會長、上海龍華寺原方丈明陽法師七十五歲時所述:「唐貞觀三年,玄奘法師修本請奏,決志西行,但沒有得到批准。由於求法心切,只好從長安潛行出關,白晝隱伏,夜間趕路。當時正值八月,秋高氣爽,法師踏上了萬里求法征途。玄奘法師歷盡艱難險阻,飽嘗風刀雪劍,以驚人的毅力,百折不回的壯志,在冰天雪地和荒漠中度過了漫長歲月。法師曾經在益州空慧寺里遇到一個生病的和尚,這位和尚得知玄奘法師要去天竺求法,非常歡喜讚歎,同時又說,去天竺國要經過很遠很遠的路,中間有不少的流沙和弱水,路上十分艱苦,也會碰到許多危險和驚恐。這位生病的和尚,就發慈悲心,贈與白玉一塊並口授了三世諸佛的心要法門《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一卷。他一再叮囑玄奘法師,在苦難危急時刻,只要手持白玉一心恭敬念誦《心經》,就可以確保平安,遠離一切苦難。到了第二天早上,玄奘再去看望這位和尚,他卻已經離開寺院走了。玄奘出了大唐國境后,在西域新疆的漫長旅途之中,凡遇到困苦厄難危急情況,或在缺少糧食、饑渴難忍的時候,乃至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法師都持白玉隨時隨地至誠念誦《心經》四十九遍。由於至誠感通,當下就得到靈應,離苦得樂,轉危為安。法師經過千山萬水,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了中印度。在佛成道處摩竭陀國的那爛陀寺,當玄奘法師繞壇禮拜時,忽然又看到了在空慧寺里遇見的那位和尚。玄奘法師向他合十行禮后,對他感激的說:「蒙您贈與白玉口授三世諸佛心要法門的《心經》,我在來此的路上,每當遭遇一切艱苦厄難,總是一心誦念。仰仗白玉與《心經》的護佑,都能化險為夷,處處順利,安全到達了西天,滿我心愿。謹向您表示誠懇的感謝。」

Advertisements

絲綢之路的前身玉石之路演繹了玉門關的神話,也見證了吐魯番的刀光血影,昔日的周穆王不遠萬里求得西王母相贈的白圭,卻無法越吐魯番一步。吐魯番扼守著當時通往中原的唯一玉石通道,殺戮也從此未曾停止過。從東方人到西方人的首次爭奪、到匈奴與漢朝的血戰、到大唐與突厥的你死我活、到蒙古人的屠城、到阿古柏帶來的空前浩劫,這條路比任何地方都更能讓人嗅到死亡的氣息。人活著最重要的不是金錢也不是權利,而是健康與快樂,為我們這趟行程能安全與快樂,小孫特為全體朋友至誠念誦《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護佑諸位滿其心愿。

觀自在菩薩 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1)時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 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 無無明 盡

乃至 無老死 亦 無老死 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陲(duo) 依(2)故

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3)故

得 阿耨(nou)多羅 三藐三菩提

故知(4)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5)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

二絕,蘇公塔、阿斯塔納古墓群。

每個旅遊勝地都有自己的旅遊標識,都有城市的象徵,吐魯番地區旅遊標識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草綠色圖形環繞的蘇公塔。綠色圖形中鏤刻九隻共命鳥及英文「中國吐魯番」。一部分為維吾爾文及中文「中國吐魯番」。

蘇公塔: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國百座名塔中唯一一座具有伊斯蘭風格的塔。蘇公塔的主人額敏和卓為維護國家統一戎馬一生,蘇公塔也是吐魯番地區的標誌。

共命鳥:出自古老的佛經故事。相傳這種兩隻頭的鳥生活在極寒冷的雪山之上,兩隻頭可以一醒一睡。一天,醒著的頭獨自吃下了一朵香花,睡著的頭醒來后非常忌妒,它吃下一朵毒花,毒死了另一隻頭,也毒死了自己。既然是去吐魯番旅遊,希望我們這裡不要出現吃毒花的朋友,因為我們不是兩頭共命鳥,而是一隻有著幾十個頭的共命鳥,辛苦了一年就指望今天好好體驗下,也許一個不和諧的舉動不僅使自己心情不爽,也傷害了在座的其他朋友。

1975年,在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了公元5世紀的共命鳥紋刺繡。

阿斯塔那古墓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它所出土的文物裝備了許多專業性的博物館,堪稱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被譽為吐魯番的地下博物館,在國際考古界、歷史學界都享有相當高的地位。如果說蘇公塔是吐魯番的肉身,那麼阿斯塔那古墓群就是吐魯番的靈魂之所在。阿斯塔那古墓群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處可以去千年前的真人家中做客,並面對面與真人交流的地方。

蘇公塔獨具特色的伊斯蘭建築藝術風格,代表維吾爾族和伊斯蘭文化;蘇公塔與代表佛教文化的阿斯塔那共命鳥共用,象徵著東西方文化和多種宗教的交匯與融合。同時蘇公塔與阿斯塔那共命鳥共用,也象徵著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但凡有著愛國情結的人士都會駐足兩地,輕輕地留下自己的印跡,洗滌靈魂深處那一團熱烈的愛國之心。

三謎,、哈密瓜、萬佛山、烤全羊。

吐魯番第一迷是哈密瓜原產地之迷,事情要從1995年說起。這一年哈密地區申請註冊哈密瓜原產地證明商標。理由很簡單,哈密瓜產自哈密,其原產地證明商標當然歸哈密所有。然而,哈密人的做法惹惱了近鄰吐魯番人。吐魯番人認為,哈密瓜真正的原產地在吐魯番,哈密人不過是沾了皇帝老兒的光。因哈密王把吐魯番產的美瓜貢獻給皇帝,才使其有了"哈密瓜"之名,總不能因此把它的原產地也挪地方吧?哈密人也不幹,他們認為,吐魯番從未歸哈密王管轄過,而且,哈密在康熙年間給皇上貢瓜時,吐魯番一直在準噶爾的統治和騷擾下,哈密吐魯番間的往來被隔絕,哈密王怎麼可能從吐魯番采了瓜去進貢呢?再說了,這不是犯有欺君之罪嗎?

吐魯番人反唇相譏:吐魯番產瓜歷史悠久,"哈密"這個地名才出現幾天?在明代設哈密衛之後,才見於著錄,以前連"哈密"都沒有,何來"哈密瓜"?

於是,這場原產地爭奪戰一打就是7年,其間雙方均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來考證哈密瓜的原產地歸屬,甚至還邀請了外省區的專家為雙方提供依據。

"哈密瓜"的原產地究竟在哪裡,還真是個謎。不管它源於哪裡,有一點是肯定的:新疆甜瓜的出現,遠早於"哈密瓜"一詞的出現。更何況,在內地很多人的概念中,"哈密瓜"不過是新疆甜瓜的一個稱呼,已成為泛指了。

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高昌故城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了干縮的甜瓜,其種子形態與現代的栽培種完全相同,這座古墓經考證為公元265一416年間的墓葬。

"哈密瓜"一詞最早見於公元1773年的《回疆志》。該書記載:康熙初,哈密投誠,此瓜始入貢,謂之哈密瓜。"清朝時期,新疆的甜瓜種植達到了鼎盛,特別是自康熙年間哈密王把甜瓜作為貢品進獻皇帝得到高度讚揚后,新疆的甜瓜從此以哈密瓜之名螢聲中國。

儘管哈密瓜原產地尚沒有最終的結論,但令人欣慰的是,哈密與吐魯番的原產地證明商標戰還是落下了惟幕。為了保護品牌,提高產品質量,雙方達成共識:成立哈密、吐魯番哈密瓜協會,以協會的名義,雙方共同申請註冊"哈密、吐魯番哈密瓜"原產地證明商標。

哈密瓜原產地之迷或許是個永遠解不開的迷,但目前供應國宴的哈密瓜卻的的確確是來自吐魯番的皇家瓜園,故有新疆甜瓜甲天下、皇家甜瓜甲新疆一說。

吐魯番第二迷是萬佛山之迷,萬佛山又名葡萄谷是火焰山脈中最壯觀最有佛緣的一段,也是《西遊記》火焰山實景采景地。萬佛山腳下流傳著這樣一段勵志銘:小鳥無翅膀不能飛,人無志氣無作為;不怕山高路遠,就怕意志不堅;語言只是葉子,行動才是果實;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沒有崇高的理想,青春就將枯萎;沒有偉大的志願,生命就將暗淡無光;沒有過不了的火焰山,你將一生坦途。這裡是唯一可以隨木棧道登臨火焰山的地方,大話西遊中的經典台詞「沒有過不了的火焰山」就是指這裡。登臨火焰山,放下過去的所有包袱,又會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一步邁過,將會邁過人生的所有坎坷。在寸草不生的萬佛山腳下有吐魯番唯一一處最古老的葡萄種植園葡萄谷,這裡的葡萄品種幾千年來完整的保存了它的原貌,沒有任何變化。葡萄谷里也只有一戶人家,至於什麼時間就住在這裡,戶主也說不清楚。萬佛山得名來自西天取經的玄奘,玄奘當年看到大自然鬼斧神工所刻畫出的萬佛形象,既然不顧西天取經之急迫,在此駐足半月之久,這半月他幹了什麼,《大唐西域記》里並沒有加已註明,這至今也是史學界與佛學界的一大待解之謎。

吐魯番第三迷是烤全羊之迷,烤全羊是新疆最名貴的菜肴之一,高級筵席中,如果有烤全羊餐車出現在賓客們中間,整台筵席將頓時生輝,顯得格外豪華闊綽,為宴會增添異常豐富的色彩。吐魯番的烤全羊只有歷代的王公大臣才有機會品嘗,並且製作的技法只有吐魯番郡王的王府廚師所掌握。直到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的特使來吐魯番,吐魯番郡王用烤全羊與穆賽來斯招待了特使,特使是蒙古族,從小吃烤全羊長大,但當他口含第一塊吐魯番烤全羊時,整個表情頓時僵硬起來,一種從沒有過的感覺從舌尖觸動到全身各個細胞。特使離開時也帶走了王府的廚師,紫禁城裡的乾隆爺當品嘗到這名廚師親自做的烤全羊時,頓時龍顏大怒,特使與廚師均被治罪。特使與廚師都沒有想明白為什麼同樣的配方同樣的製作流程,卻有天壤之別。乾隆爺這一生都沒有品嘗到吐魯番正宗的烤全羊,不知道這是他們三者中誰的悲哀。也有後人帶著秘方離開了吐魯番,但卻沒有能做出原味的烤全羊,這一謎團至今還是沒有答案。

四最,最熱、最干、最低、最甜。

吐魯番古稱「火洲」,是中國氣溫最高的地方。據觀測,這裡的最高氣溫達到49.6度,地表溫度也曾達到過攝氏82.3度的高溫,當地民間有「沙窩裡蒸熟雞蛋、石頭上烤熟麵餅」的說法並非虛構和誇張。

吐魯番氣溫高於攝氏35度的炎熱日年均100天以上,高於攝氏40度的酷熱日年均35~40天。唐代詩人岑參在《經火山》一詩中寫道:「我來嚴冬時,山下多炎風。人馬盡汗流,孰知造化功。」形象生動地刻畫吐魯番炎暑逼人的情景。

與酷熱的氣候相呼應,吐魯番也是中國最乾的地方,吐魯番盆地的降雨量極少,比稱作「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降雨量還要少。據氣象資料統計,吐魯番盆地西南部的托克遜縣年平均降水量僅3.9毫米,吐魯番市區為16毫米。當地人說,吐魯番降雨非常稀疏,只要人站在雨點之間,就不會被淋濕。

吐魯番盆地是全國地勢最低的地方,低於海平面以下的面積就有4000多平方千米,其中有2000多平方千米低於海平面100米以下。整個吐魯番盆地的最低點是南緣的艾丁湖,這裡低於海平面155米,是全國地勢最低處,也是世界第二低地。

封閉的盆地,稀薄的雲量,極高的氣溫,豐富的熱能,使吐魯番盆地的農業發展具有其他任何地區難以具備的自然條件。吐魯番的無霜期平均達到268天,如此豐富的熱量資源為農作物和瓜果生長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吐魯番出產的無核白葡萄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其糖度可達到27%,而葡萄乾的糖度甚至可達到80%以上。當地人認為,吐魯番理所當然成為世界上最「甜」的地方。

而最甜的葡萄乾並不是最好的葡萄乾,最好的葡萄乾應該是綠色環保、安全營養的葡萄乾。葡萄原產於西亞,西漢時,隨著張騫出使西域,葡萄被引進到中原,葡萄在全世界水果類生產量約佔四分之一,目前全世界已形成數千個品種,吐魯番盆地出產的無核白為果中名品,史書上曾有一匹紅絹換一斤葡萄的記載。而依照傳統工藝4至8斤的葡萄可製作一斤葡萄乾。葡萄乾營養成分豐富,不僅含有一般乾果所共有的糖、酸、礦物質,而且含有與人類健康親密相關的生物活性物質。如葉酸、維生素等。近來研究表明,葡萄乾中含有的白黎蘆醇和多和維生素,對防治癌症和心血管病有良好的作用。葡萄皮中含有抗氧化劑,纖維素果膠質和鐵等元素,可以補足人們飲食中缺乏的營養。另外,葡萄皮中含有黃酮類物質,能促使血中的高密度蛋白升高,從而降低血中有害膽固醇,防止動脈粥硬化,保護心臟。而且有研究稱,葡萄皮的顏色越深,黃酮類物質的含量越高,所以「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再是一句簡單的調侃話,而是有科類依據的。葡萄籽里含有一種叫做多酚的物質,它的功效比維生素C,維生素E高數十倍,而且葡萄籽進入進入人體后,容易被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力,延緩皮膚衰老效果甚佳。所以在法國,經常會看到他們吃葡萄連皮帶籽一起食用。他們還流行一種葡萄籽面膜,就是用葡萄籽榨油,再與蜂蜜和在一起,塗在身上和臉上,以起到疏通脈絡、擴張血管及滋潤皮膚、消除雀斑和黃褐斑的作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