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神醫:黃帝、華佗、孫思邈、錢乙

第一位:針灸之祖,黃帝

黃帝,《史記》中的五帝之首。存《內經》即系託名黃帝與岐伯、雷公等討論醫學的著作。此書治療方法多用針刺,故對針刺的記載和論述亦特別詳細。對俞穴和刺闔、刺禁等記錄較詳。

第二位:脈學祖師,扁鵲

扁鵲,姓泰,名越人,戰國渤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史記·戰國策》載有他的傳記病案。並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奠定了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太子屍厥已死,而治之復生;齊桓公未病,而知其後五日不起,名聞天下。司馬遷云:「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第三位:外科之祖,華陀

華佗,又名敷,字無化。後漢末沛國(今安徽毫州)人。精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人們稱他為「神醫」,對「腸胃積聚」等病,飲麻沸散,須臾便如醉腸洗滌,縫腹摩膏,施行腹部手術。他著有《青囊經》,可惜早已失傳。最突出的,應數麻醉術—酒服麻沸散的發明和體育療法「五禽之戲」的創造。

Advertisements

第四位:醫聖,張仲景

漢末向陽郡(今河南南陽)人,「博通群書,潛樂道術」,著有《傷寒雜病論》,到了宋代,才漸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二書。人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

第五位,預防醫學的倡導者,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撲子,晉朝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著有《肘後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癥候及診治,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他在醫學和製藥化學上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和創造,在文學上也有許多卓越的見解。他的著作,約有五百三十卷,大多已經散佚,流傳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

第六位: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唐朝京兆華原人,尊稱為「藥王」。 著有《千金要方》,共三十卷,首創「復方」。另有《千金翼方》對《千金要方》的補編,其中收錄了唐代以前本草書中所未有的藥物,補充了很多方劑和治療方法。這兩部書,合稱為《千金方》,收集了大量的醫藥資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類書。同時是創建婦科的先驅。

Advertisements

第七位:兒科之祖,錢乙

錢乙,字仲陽,北宋鄆州人。著有《小兒葯證直訣》共三卷,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後人視之為兒科的經典著作,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此外,著有《傷寒論指微》五卷,《嬰孺論》百篇等書,皆散失不傳。

第八位:法醫之祖,宋慈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漢族,宋朝福建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法醫學家,被稱為「法醫學之父」,著有《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法醫文著。西方普遍認為正是宋慈開創了「法醫鑒定學」。

第九位:葯聖,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壁,號頻湖,明朝蘄州人。參考歷代醫書800餘種,經27年著成《本草綱目》,全書約有190萬字,五十二卷,載葯一千八百九十二種,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載方一萬多個,附圖一千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被譯為日、法、德、俄等國文字。對動植物分類學、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等學科均有貢獻。達爾文稱讚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第十位:《醫宗金鑒》總修官,吳謙

吳謙,字文吉,清朝安徽翕欠縣人。清雍正、乾隆年間的名醫,曾任太醫院右院判。《醫宗金鑒》是清代御制欽定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90卷;編撰中,不僅選用了宮內所藏醫書,還廣泛徵集天下新舊醫籍、家藏秘籍和世傳良方,是中國最完善又最簡要的一部綜合性中醫醫書,。從醫學文獻校訂整理的角度體現了宮廷醫學的學術水準和成就。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