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明星孫海波:胰酶片是癌症無傷害控制的一個希望

孫海波今年54歲,是河南省平頂山市一所大學的化學教師。2008年患上了胰腺癌,在多家醫院給判了死刑的情況下,自己鑽研醫學,自己配藥治療,至今9年過去了,依然健在,創造了醫學奇迹。他的抗癌故事,給我們很多的啟發,也給了更多患者抗癌的信心。

在與病魔作鬥爭的9年見,孫海波發現胰酶片是癌症無傷害控制的一個希望。

孫海波說,腫瘤並不是身體應有的一部分,猶如流感等外來病毒一樣,是一個寄生組織,它的存在,必然會增大肝腎的負擔,並與腫瘤的規模呈正相關性。

腫瘤存在對機體臟器負擔得的增大,首先體現於肝功能因「過勞」而下降(肝臟負擔過重而「發熱」),從而影響到膽汁、胰汁的分泌量與組成及成分比例,造成病人食欲不振,並隨病程的進展而日益加重而營養不良,氣血虧虛,疼痛日重。此種歷程的早期,中醫一般謂之出現了肝脾不和這樣的病徵,就如嬰幼兒肝臟發育不完全時出現的消化不良現象,而幼兒出現此情況時,西醫常給服胰酶散予以化解。癌症中期以後的病人,出現此證時,無論從生存質量的改善、抑或是為了提高免疫力的角度,更應口服成人胰酶片。

Advertisements

其理由如下:

1、只有食物被分解並吸收之後,才能保障機體的需要,才能使機體的免疫能力得以維持,才會產生盡量多的吞噬細胞減少癌細胞的總量。

2、最重要的是,胰酶片中的胰蛋白酶進入人體后,增大了機體組織中胰蛋白酶的濃度,而胰蛋白酶具有消化癌細胞的透明樣黏蛋白被膜的作用,減弱了癌細胞的防禦能力,使白細胞能夠接近吸附癌細胞而吞噬癌細胞,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胰酶片具有明確的抗癌的作用(美國有一民間醫學研究者,針對不同時期的胰腺癌病人制定胰酶片服用量治療癌症的並成功的做法)。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間接地否定了化療— -由於導致生血抑制,從而使白細胞數量大量下降,化療在殺死成型的癌細胞之後(只是對已經形成的癌細胞起到殺滅作用,且即使是靶向的基因藥物也是針對半成型的癌細胞前體,所以仍然在重複著:癌細胞生成過程持續不斷的發生著、對機體的高速大量的消耗仍存在,即中醫的耗氣血,氣血盡、身枯人亡),如果化療停止,則新生的癌細胞雖然量少、但因白細胞缺乏而又由新合成的癌細胞漸成氣候,遂複發新的腫瘤(幾率非常高!)

Advertisements

所以,他建議任何類型的癌症病人都應口服胰酶片,不單純是為了助消化。當然,這一過程必然多消耗白細胞等吞噬細胞,必須有增生白細胞的必要方法與手段。

同時,病灶組織中胰蛋白酶的濃度需要達到一個最低濃度后,其對癌細胞的破壞作用才能表現出來,這是化學熱力學定律早就證明了的規律;而病人對藥物的可接受量是有限度的(據一 名美國回來的胰腺癌患者說,那個美國民間癌症研究者要求患者每日最低吞服量是大於200粒胰酶片);因此,如果使上述原理髮揮作用,還需要做兩個方面的工作:

(1)合適的催化劑(輔助藥物)可以使胰蛋白酶在較低的濃度下起到顯著的作用;

(2)找到合適的藥物或復配製劑作為載體,將進入體內及機體自身分泌的胰蛋白酶與其上述的外援輔助葯(胰蛋白酶的催化劑),富集於病灶所在組織區域內,以達到啟動上述反應所要求的最低濃度之上。他已經找到了這樣的助劑,可以使胰酶片在低口服量的情況下,顯著遏制腫瘤的增長。同時,還可以維持機體血液系統中的吞噬細胞濃度穩定。

當然,讓胰蛋白酶與其助劑葯富集於病灶周圍,真是一個課題;他自己在實踐中也感到,也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如何讓胰蛋白酶與助劑在腫瘤所在的組織區域內富集、而不是讓全身處於同一個血葯濃度。經過自己在2011~2013年首先實驗於自己、后驗證於許多例求助者,使得目前在肝、膽、胰、肺部腫瘤的控制方面,所找到的助劑與胰酶片配合之後(如再加上自行研製的大方劑葯)的效果,還是經得起現代醫學檢查手段驗證的。上邊的這種發現以及與之匹配的藥劑配合使用,為肝功能血常規尚屬正常、身體代謝功能完好、體質不是太差(即氣血還好)的癌症病人帶來了很大的無傷害治療癌症的希望。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