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如何快速入門?

太極拳蓬勃發展的今天,眾多的太極拳愛好者加入到習練太極拳的隊伍中來,看著似乎是好事,但是真正能達到入門級別的寥寥無幾,大家都在模仿慢慢悠悠的動作,而不是真正意義的修鍊太極拳,很多教拳的老師自己本身都沒有入門,這樣傳下去的結果也是越來越糟,大家越練越迷茫,到底怎樣練習才是真正入門了呢?

我根據我們師門傳統練法和我在多年教學的經驗總結,整理出來訓練方式、方法,供大家參考,作為拋磚引玉。

首先大家在學拳的初期,要弄清楚原理,原理清楚了,方法就很多了,找到適合你自己的方法即可。太極拳的最初級的方法,就是從求鬆柔開始,為啥要求鬆柔呢?因為我們在長期的勞動或者工作中,或多或少的產生了不必要的僵力,松沉的目的是為了把勁力能松沉到腳下,從而同時在大地獲得足夠的反作用力;柔的目的是動作靈活不僵滯而且具有彈性的膨脹力。

Advertisements

知道了這個原理,我們採用的方法就是最簡單的抖動放鬆,這個方法雖然簡單,但是真正的練好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練功初期必須要有老師指導,親自給捏架子才行,不然很多愛好者在自己練習的時候,就不是很自然的放鬆,大都是在抖肩而不是整體的自然抖動,當你把雙手的拇指輕輕放在習練者的后腰,就能明顯的感覺到有上扛的力量,得及時提醒他改正,這個是在入門的時候最常見的錯誤練習。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習練和提醒,加上老師的及時糾正才能改過來。

在入門的時期,年輕人最主要練的還有增加腿部功力的板凳樁訓練,很多愛好者之所以不能放鬆,是因為最初腿力的不足,難以支撐全身放鬆,所以才造成局部的緊張來緩解腿部的壓力,這就是傳統太極拳訓練為啥要從站樁開始的主要原因。想要練好太極拳,必須從這個訓練開始,入門的時候看似時間很長,但是對後來的各項訓練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個階段會有換勁的產生,初學者練著感覺渾身酸痛,越來越無力的現象,但是必須挺過去,這樣逐漸適應了,就會越來越有力,這就是老輩們說的新力,只有經過這個階段的適應過程,才能為以後打下紮實的基礎。如果你休息過來再練,還得經過重新換勁,這樣經過幾個周期就成了夾生米,練不出來了。

Advertisements

等你的腿部功力上來了,可以配合手部的基本運動規律訓練了,大多的老師會教學生畫圈,不會教你在這一圈之中的勁力,我們在訓練這個的時候,教初學者的是在這一圈之中的四個基本勁力--穿、掤、采、切,因為初學者練的是方而不是圓,必須把這四方練清楚了,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磨去稜角,才成為最後的圓圈,而且這個圓圈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圓。練習這個訓練的時候要弄清楚這樣練的基本原理,這個原理就是拳論說的:肩肘手節節貫串的勁力,肩膀的勁順著大臂向著肘運行,肘的勁順著小臂向著手運行。這個道理說著簡單,但是大部分人在練習的時候,肘勁會跑偏,往裡夾或者往外架,這時候老師就得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直到他能夠掌握才行。

接下來就開始訓練愛好者體會兩腎抽換和往腳下松沉的勁了,練腎抽換是為了把勁力沉到腳下,也就是我們平時走路時的動作要領,太極拳在練習的時候也是本著人體的這個先天的自然之能;練習太極拳不是練如何從大地蹬起來的勁力,而是練習如何給大地的作用力,這才是最基本的原理但是大家在傳承的過程中以訛傳訛全部練的都是用腳蹬地的勁力,因為原理認知錯了,所以傳承下來的大都是發勁起身的錯誤練法。

這個階段的訓練很艱難,因為人本身一發勁就想蹬腿起身,所以改起來相當的困難,得是老師親自做示範,給學生捏架子,一步一步的讓他體會到如何把勁力松沉到腳下,等他真正體悟到這個原理的時候,動作也就會定型了,這樣稍加訓練,進步會很快。

以上這些都能做到的時候,開始進行重心倒換的訓練,最初期的重心倒換,就跟我們正常走路的時候,身體的旋轉是一樣的,因為只有這樣移重心,我們的身體是最協調最穩定的狀態,在這個訓練過程中,老師得親自用手看著學生的胯根,確保在移重心的過程中,確保胯根不能起來,身體的旋轉與重心的轉移得符合自然走路那樣協調,在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擰肩,腰胯完全散了,我們在訓練初學者的時候,就是要求重心左移,身體是自然的右轉,重心右移,身體是自然的左轉,這樣才符合人體的自然運動規律。這也是為啥在移重心的時候要求襠走後下弧下的基本原理,因為在自然運動的時候,人的骨盆就是這樣動的,想改變這個運動,就得附加多餘的外力改變骨盆狀態,這個多餘的力,就是在太極拳的修鍊中所謂的用力了。太極拳不用力,就是不用這樣的多餘力。

有了這些基礎訓練,當你能協調的做到的時候,才算基本上入門了,對以後的提高訓練,脊柱和骨盆的協調訓練,就能得心應手,稍加調教即可登堂入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