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詩奠基人王績為何葬在宿州

五言律詩奠基人王績為何葬在宿州

趙汗青

在今安徽宿州北武里山麓,有個「王績墓」,今屬埇橋區夾溝鎮五柳村。其地原有龍泉、龍泉寺、東皋諸勝。俗訛「五柳先生墓」,蓋因王績曾作《五斗先生傳》也。村名亦因訛得。

王績——(585——644)隋代絳州龍門縣(今山西河津縣)人,字無功,號東皋子。詩人,曾舉孝廉,官秘書省正字。唐初棄官歸隱東皋(在武里山東麓)。性簡放,嗜酒,作有《醉鄉記》、《野望》詩。他是隋唐之際著名詩人,文中子王通之弟,初唐名詩人王勃的叔祖。新、舊《唐書》均有傳,墓今猶存。聯云:「野望醉鄉多隱士;牧歸武里吊詩人。」王績一生鬱郁不得志,曾在隋代任秘書省正字,初唐時,以原官待召門下省,后棄官隱居於故鄉東皋村。其詩作多貶時弊,力改南朝以來的綺靡詩風,為開啟唐代蓬勃向上的詩風奠定了基礎。

Advertisements

王績出身於世家,隋末大儒王通,即文中子,是王績長兄。另一位兄長名王度,相傳為著名傳奇小說《古鏡記》的作者。王績稱自己的家世「地實儒素,人多高烈」。

王績自幼好學,博聞強記。隋開皇二十年(600年),只有15歲時便遊歷京都長安(即今西安),拜見權傾朝野的大臣楊素,被在座公卿稱為「神童仙子」。大業元年(605年),應孝廉舉,中高第,授秘書正字。但他生性簡傲,不願在朝供職,改授揚州六合縣丞。因嗜酒誤事,受人彈劾,被解職。其實,他並不看重官職,故感嘆道:「網羅在天,吾且安之。」時隋末大亂,他常和隱士仲長子光在一起飲酒賦詩,養鳥等均有研究。他曾作一詩云:「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正是作者自己的寫照。他的詩風淳樸真摯,脫離了六朝綺麗習氣,為唐詩新風開了先路。

Advertisements

王績性情曠達,嗜酒如命。唐武德八年(625年),朝廷徵召前朝官員,王績以原官待詔門下省。按照門下省例,日給良酒三升。其弟王靜問:「待詔快樂否?」回答說:「待詔俸祿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戀。」待中陳叔達聞之,由三升加到一斗,時人稱為「斗酒學士」。貞觀初,太樂署史焦革善釀酒,王績自求任太樂丞。后因焦氏夫婦相繼去世,無人供應好酒,於是棄官還鄉。回到東皋后,他把焦革制酒的方法撰為《酒經》一卷;又收集杜康、儀狄等善於釀酒者的經驗,寫成《酒譜》一卷。在所居之東皋,為杜康建造祠廟,並把饋贈過美酒的焦革也供進廟中,尊之為師,撰《祭杜康新廟文》以記之。王績因對現實不滿,終於走上隱居之路,但有人以酒邀者,無不樂往。其《醉鄉記》、《五斗先生傳》、《酒賦》、《獨酌》、《醉后》等詩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風譽為「酒家之南董」。

除好酒外,王績還好彈琴,曾「加減舊弄」,改編琴曲《山水操》,為世人所賞。又精於占卜算卦,兼長射覆。但最大成就在於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王績是一位重要的詩人,歷來對他評價甚高,認為其功績在於扭轉齊梁餘風,為開創唐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有《王無功文集》五卷本行世,被後世公認為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扭轉齊梁餘風,為開創唐詩做出重要貢獻,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貞觀十八年(644年),王績病卒於家中。與陶潛的《自祭文》一樣,生前已備有自撰志銘,並囑家人薄葬於武里山下。至於王績墓如何在今宿州北武里山麓,尚不得解,但歷代均傳在此。是真是假只有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去考證了。

今錄王績在東皋居住時所作幾首詩以饗讀者。

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夜還東溪

石苔應可踐,叢枝幸易攀。青溪歸路直,乘月夜歌還。

採藥

野情貪藥餌,郊居倦蓬蓽。青龍護道符,白犬遊仙術。

腰鐮戊己月,負鍤庚辛日。時時斷嶂遮,往往孤峰出。

行披葛仙經,坐檢神農帙。龜蛇采二苓,赤白尋雙術。

地凍根難盡,叢枯苗易失。從容肉作名,薯蕷膏成質。

家豐松葉酒,器貯參花蜜。且復歸去來,刀圭輔衰疾。

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

旅泊多年歲,老去不知回。

忽逢門前客,道發故鄉來。

斂眉俱握手,破涕共銜杯。

殷勤訪朋舊,屈曲問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個賞池台。

舊園今在否,新樹也應栽。

柳行疏密布,茅齋寬窄裁。

經移何處竹,別種幾株梅。

渠當無絕水,石計總生苔。

院果誰先熟,林花那后開。

羈心只欲問,為報不須猜。

行當驅下澤,去剪故園菜。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