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歲「國醫大師」鄧鐵濤4條養生秘訣,排第一的竟然是這個

百歲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是嶺南中醫藥流派的傑出代表。鄧老雖已年過百歲,但耳聰目明、行走如常,思維敏捷甚至超過一些後生仔。他的長壽與他在常年行醫實踐中總結出的獨到「養生經」有很大關係。

「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鄒旭教授說,鄧老在診療之餘潛心研究中醫藥學養生之道,他的養生之道總體有24點,可概括為4大方面:養腎,養心、養脾胃,但是排首位的竟是養德。

△ 左:鄒旭,右邊:鄧鐵濤

堅持「四養」遠離心血管病

鄒旭教授指出,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構成的首位,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在農村為44.60%,在城市為42.51%。

作為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高足,鄒旭建議大家要想遠離心血管病,健康延年,不妨向這位百歲老人學習「養生經」。

1第一:養德排首位。

「厚德者才能長壽。」鄧老認為,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可使人心胸豁達,性情開朗,心態平和,從而使人體氣機調和、氣血暢達,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有利於機體健康的激素分泌,使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協調到最佳的平衡狀態,延年益壽。

「鄧老提倡需多讀書,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修養,」鄒旭說,在飲食上有節制也是「養德」。

2第二是養心。

心是「一身之主」,心強健,人體各臟腑才能健康正常,調神即養心。養心首先要開心,「笑一笑,百年少」。現代研究表明,不良情緒容易產生應激反應,而急劇的或長期慢性的應激反應,容易使人體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低下,久而久之容易產生心腦血管疾病。

鄧老喜好書法,練字能夠熏陶人的性情,從醫學上來說,通過練字可以轉移注意力,使身心進入「忘我」的境界,從而減少不良情緒的負面影響。

鄧老主張「以動促靜」。修習靜心功、靜坐可以使全身放鬆,代謝減慢,促進機體自我修復能力,常閉目養神,而不要時時刻刻盯著手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所謂「先睡心后睡眼」,如果經常在凌晨2時后才入睡,身體極為受損。

睡不好可以按腳底湧泉穴和手部心與腎經交匯處,也可自制助眠葯枕、用藥沐足。鄒旭說,鄧老常用一些藥材煮水泡腳,具體藥物有:

懷牛膝30克、川芎30克、天麻15克、鉤藤30克、夏枯草10克、吳茱萸10克、肉桂10克。

食療也有助「養心」。鄧老愛吃橙子,橙子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與微量元素,愛吃榴槤,榴槤有溫養心腎的作用,富含鈣質。

夏天常吃苦瓜,愛喝燉湯,各10克的人蔘和田七,外加5克陳皮打粉,每天一勺,利氣化痰幫心臟。

3三是養脾胃。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每天吃1斤。飲食有節,食不過飽,七分飽即可。吃雜不宜偏,儘可能吸收豐富的微量元素,廣東人宜吃偏溫的東西,少吃寒涼。

動以養脾,鄧老從50歲后就開始習「八段錦」,常摩腹也可改善腸胃,每天順逆各50次。

4四是養腎。

午間散步,采陽助腎,早上6~10時的太陽有助於活血化瘀,下午4、5時的太陽有助於補鈣。中醫認為,精充則體健壽長,過度放縱慾望,易致腎精損耗,精神壓力大,加速人體機能的衰竭,應多學習「烏龜的慾望」。

在著裝上,鄧老主張追求舒適質樸,宜寬不宜緊。現在年輕人愛穿緊身裝,太緊不通氣,太悶易致真菌感染。還要重視足部和臍部的保暖,否則容易受寒邪的侵襲。

按照我們一般的養法,養生就是要吃什麼、喝什麼,但鄧鐵濤老師卻將養德放在第一位,這種智慧值得大家學習、傳播~

人到老年,大家的身體都會退化,這退化的有快有慢,心態、心境的作用就格外重要了,從今天開始,不光注意進補,更加註意養德吧~

更多此類專業級健康資訊,請微信搜索:Gydsys ↑↑↑長按可複製,關注我們,隨時問病、獲取醫師指導!

運營人員: 趙穎 MX007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