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的生命真相

干支紀年:丙申年 辛丑月 癸卯日

老子曾經說過:「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中國的教育,要建立「以中解西」的思維觀,確立民族自信、自強的信念,才能復興道德根文化中的思維觀和教育方法。

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普里高津曾經說過,「中國文化是歐洲科學靈感的源泉,歐洲近代科學文明和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和中國傳統文化輸入有直接關係」。西方的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比我們自己的專家要深刻得多。包括馬克思、恩格斯,他們的思想雖然看起來是誕生在德國,但是同樣包含著老子的思想。例如,中國優秀思維方式丟棄的根本原因,就是「離道失德」所造成的。「離道失德」,正如《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所指出的「是一種離開古代氏族社會的淳樸道德高峰的墮落」。因為西方所有的哲人和學者都研究老子思想,包括愛因斯坦,他的案頭上也有老子五千言。根據考證和記載,馬克思和恩格斯都研究過老子。俄國作家托爾斯泰也說過:「我的良好精神狀態歸功於閱讀孔子,而主要是《老子》,《老子》的思想是不可逾越的道德高峰。」

Advertisements

這個「道德高峰」,來源於中國的生命真相學說。生命真相學說,藏在《黃帝內經》裡面,裡面有一句名言:「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這個道德能量,是具有營養性的。道德並不僅僅只是一種空洞的品德,而是實在的能量體。因為,天上這個德的能量進入自己的體內,地上的氣進入自己的體內,這種德和氣互相搏擊震蕩才使人的精神振奮,富有活力。

所以,才有「天德養神,地氣養形」的說法。我們所吃的食物,只能主要去營養這個命體的肉身;而天上存在的德性能量,這種仁德、義德、禮德、智德、信德的能量,營養我們的精神系統。精神系統缺乏這種能量的時候,就會加速我們體內儲備能量的消耗。人類體內有一個儲備能量機制,就儲存在骶骨之中,古人通過內觀發現,它的重量大約有五百克左右。這個能量是怎麼完成儲存的呢?是從人出生以後到十六歲這個期間完成了儲存過程。

Advertisements

十六歲以後,女性月經一來,男性開始遺精以後,就開始消耗。然後,就從二十四歲消耗六分之一,三十二歲消耗六分之二,四十歲消耗一半,四十八歲消耗六分之四,就慢慢消耗到六十四歲。女性到四十八歲的時候,消耗完;男性到六十四歲時候,消耗光,都變成陰爻了。那個時候,就完全要靠飲食去補充能量,倉庫裡面絕對是空了。

當在八歲開始換牙齒的時候,就已經到了一半,進入後天了;然後到了十六歲的時候,就成了一個乾卦。乾卦一滿,「滿則溢」,就開始漏,開始破壞,慢慢逐步衰老變化,最終把倉庫的能量消耗光。

像為什麼我們在中青年時代,在男子十六歲左右、在女子十四歲的時候,女性在十四歲時月經一來,記憶力等各方面都會急劇下降,情緒也容易波動,它跟破損流失能量有很大關係。男孩子也是一樣,一旦轉向後天,先天優勢已經喪失,那個時候想再來開發自己的先天慧性,就需要邊補邊開發。因為在持續損耗而沒有大量補充的時候,就難以完成慧性思維能力的成熟。所以,我們現在的教育犯了同樣的毛病,就是在提前加速孩子先天能量的消耗,沒有讓孩子們及時把倉庫的能量補充到巔峰狀態,就提前把他們倉庫裡面的儲備能量調用了。調用以後,在十六歲以後,就再也難以補充起來了。

自古以來,道德既是世界各民族,更是中華傳統文化各家學說、各個學派的總歸屬和最高境界。縱觀小小的地球村,無論哪一位村民、任何民族、任何地域,他們的文化之根都必然歸結到道德這個最高峰之上。離道失德並不是現在才發生的現象,自古而有之,這一點正如馬克思與恩格斯曾經指出的:「是一種離開古代氏族社會的淳樸道德高峰的墮落。」這一論斷實際上說明,兩千多年以來,我們是逐步地與道德漸行漸遠,離開了根文化的本源。老子帛書《德道經》第一章《論德》,更是全面而系統地揭示了墮落的軌跡層級與重新回歸的出路。

什麼是德?從本義上說,德由道所化生,她既是人類必須具備的做人品格,同時又是滋養生命活力與健康的能量。在中國古代,用數字「一」來比喻「德」——「德一」。這個「一」具有一體兩面性,即品格與品質的能量通用性。

中華傳統醫學之聖典《黃帝內經》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炁也,德流炁薄而生者也。」中國古代將「德」這一質象能量遊離於物相之外的時候稱之為德,這一質象能量一旦進入人體或其他物相內部以後就稱之為「炁」。在中國古代雖然存在「炁」字與「氣」字混用的現象,但是「炁(氣)」字的內涵與現代通用的空氣之氣是不同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炁(氣)」指的是質象能量體。物相內的能量之「炁(氣)」具有性質變異性,因而後來多以「氣」字來表示,例如人體內存在著正氣,正氣不足以支撐生命體正常活動的時候就會產生邪氣、濁氣、病氣等等。但是,無論是「炁」還是「氣」,都無法與原生態「德一」能量的品質相提並論。「失德而後仁」,德,一旦離開「一」的狀態,就必然朴散為五,故而存在仁、義、禮、智、信五類德的能量狀態,畜養著天地間各種有相的萬物和生命。

選自團結出版社出版的《龍文化的文明與教育》第142頁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樸素愛屋微信平台導航菜單國學雜誌版塊

------------------------------------------------------

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傳遞愛」,幫助自己和家人獲得各類有益身心健康的最新資訊和活動,關注樸素愛屋微信號:purelovehouse,通過公眾號導航菜單「美食」,「養生」,「親子「,」樂活「,「朴門」,」國學「等可獲得為樸素愛屋家人收藏的各類豐富健康主題內容

免責聲明: 本號發布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