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內功:五行柔術五層法決!僅次於少林易筋經!

一曰調息,二曰搖動,三曰站樁,四曰運使,五曰演習五行勢。

五行柔術之要,大義即此五層,茲將入手練法次第,分述如下。

一、調息

調息之功,即不動以養氣之學,道家謂之聽息,蓋神與氣本屬一體,所以氣靜則神恬,神恬則氣足。技擊臻此境界,而後可達上乘,可稱絕技,否則仍不過野道旁門,終難入於名家巨子之林也。

夫人之氣息,由於呼吸司於肺部,而鼻為出入之門。凡技擊學步之始,先須使脈氣沉靜,直達丹田(臍下一寸三分)。而用功之法,先宜將身體正直站立,兩腳前後踏平,挺腰闊胸,兩手叉腰,聽氣自然之出入,默記其息數,或由一數至五數,或由一數至十數。但不宜計數太多,以免心神之昏亂。此調息之法也。

至聽息較調息為深,每於朝夕演習時,從容運使,不可著力。出一掌也,當平肩直腰,若氣自肩腋而來,直貫於掌緣五指之間,靜心聽之,臂腋掌指之間,似有膨脹伸張之意。此外運腰挺腳,亦復如是。

Advertisements

坐立行動,總以氣息沉靜為主,久之習養功深,無論如何動作,氣亦不為之喘促,世技擊家所謂上靈下實、練氣不浮之功效也。但有事須注意者,氣以順養為要,而不可逆制。初學步時,偶於用力猛烈,則氣必喘息。故不可強忍以爭勝於人前,否則肺部暗受其損害,必致不可救療,每見少年人常患此病,故為之警告耳。

此聽息之法,本道家修養術,故技擊家必以此功為首務。世俗魯莽之夫,平時稍一動作,則氣向上浮,呼吸如抽,如是則其頭腦昏聵,不唯耳目失觀聽之能,而手腳亦必無所措。溯其受病之由,實因氣息粗率所致,故技擊專家必須使氣貫丹田,雖騰躍縱跳,猶能平其心氣,而後可以臨危應變,操必勝之機。可見氣息一功,至關切要,不可以尋常視之也。

夫人之一身,其主宰全在乎一心。心者,君也;手腳者,臣民也。君有乾剛獨斷之明,而後臣民效指揮如意之勢,即儒家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者也。蓋技擊之練習,無事之時,本極從容,倉猝應變,則氣息上浮、手忙腳亂,如是雖平日練習功深,終覺不能收效果於俄頃,此技擊所以歸功於定心養氣沉靜。能到此地步,技擊始有超神入化之境,否則終屬野狐禪,縱然具有好身手,究不能入證三昧也。

Advertisements

蓋人身之氣力消長,不可求速效,其力本生於氣,氣乃生於精,精足而後氣旺,氣旺而後力壯,力壯而後筋骨強健、充實,此一定不易之道。但力有實力與虛力之分,又有沉力與浮力之別。凡未有練習者,無論氣力如何強大,終在浮虛一路,且多偏勝而無自齊;究其一身論,上體必輕,下體必穩,右手多靈便,左手多獃滯,而兩腳踏地,必肋后不平,一身轉動,必遲滯而難活潑,此由不學練之故耳。所以人身之力,必得貴乎沉實、活潑,而後可以運使周轉,如常山之蛇,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中則首尾俱應也。

彼不學之人,直力甚強,而橫力甚弱,發一拳也,其力至臂肘而止,更不能貫達於指掌間,可見同是一力亦不易言也,是由俗家不知用力之法焉。但用力之法尚有暗訣,學者可以意會而深悉之。蓋力以柔而剛,氣以運而實,力由氣出,氣穩力顯,無氣則力自何來?俗家之力,其來也猛,而其著實時,多浮而鮮沉。名手之力,其來也,若在有意無意之間,及其抵隙值實,而後全力一吐,沉重若山,可以氣透膚理,此故也。由於俗家之力剛,名手之力柔,剛則虛浮,沉則篤實,此妙全在平時深造而得之也。

二、搖動

搖動者,搖動周身之筋骨,乃活動血脈之法也。每於調息畢,將兩手鬆松垂放兩胯間,然後以意將周身之骨節鬆開,徐徐搖動,不可著力,此名曰仙人脫殼。但搖動時,自覺周身筋骨、血脈舒活,氣順神怡,約搖動百度為限。

搖動畢,再用整法。整,如同一個整人意思,此名曰通身一貫,一揮一緊,使氣松固自然,方為合勢。習之既久,有不可思議之妙,故此法亦道家修養之法,而技擊家近世少有傳耳。

觀華陀氏之言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可使極耳;勞動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百病不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經鳥伸,引挽腰體,動搖關節,只求難老,個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則怡然汗出,身體輕便而思食。廣陵吳普從之學,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整。可見先輩之意,均為強健身體起見,非徒技擊之一端耳。

三、站樁

少林五行拳法,要者氣功為上。而初步時,必得以站樁為先。

每早晚習練時,必擇一空曠清幽之地,向東方日出處;夜間面向北方。先將肺胃之濁氣,儘力吐出三口;隨即閉口,舌舐上齶,以鼻呼吸,出入自然。唯站立時,兩腳平排一尺寬,兩腳掌前後蹬平,兩膝微屈,胸直塌腰,尾閭中正,不可上翻,兩肩平松,兩目直視,正頸豎項,兩手插腰肋間,滌心息慮,聽氣自然下行,默記其數。

初則以七度至十四度,漸增至四十九度、八十一度,百度為限。直站至腿腳至極處,可稍事休息片刻,再如前站習。總以氣降丹田、下至湧泉為要。站立既久,腿力漸強,則站立一二時亦不覺苦,真乃強若不倒翁!以後一切手勢諸法,均可日日漸進矣。

四、運使

樁既實,則可繼而習諸運使。

運使之法、身上之格勢,與習站時一樣,則將練習樁時插腰之兩手,徐徐放下置兩胯間,由下向上,徐徐平肩伸起;回時仍徐徐向下放下,不可著力,但起時兩手背朝上,此名曰白鶴亮翅。唯兩手臂起時,總覺其氣由丹田至肩腋下,運出直至兩手臂間為要。其度數亦以七至十四,漸加,總以之功夫運用為是。

次則再將兩手由丹田下,由前用雙掌平端直起,至與肩齊,再徐徐而下,此名曰霸王舉鼎。度數亦如前練,唯手起吸氣,手下呼氣,起時由督脈而升,下時由任脈而降,久則拙力自化,真勁自生。此呼吸運使之真法,乃技擊家無上妙訣,學者萬不可輕視。

所謂筋力之增長總以漸進,而不可以猛進。猛進不獨於身有損,且難以神化。漸進則次第成功,盈科以達筋舒血活,既無意外之損害,迨至精熟,其力有不可思議之神通。此非過來人不能知也,唯最注意者,要恆久不輟,專一不雜,此為萬事成功之根源,而技擊尤為必要也。

訣曰:「氣沉丹田地,運動八脈開。周身轉導畢,息氣保春回。」

五、五行勢

五行勢者,即搨手(屬金)、推手(屬木)、雲手(屬水)、輦手(屬火)、摩手(屬土)。此五拳之大義也。

而五拳中,又變分龍、虎、雕、豹、猿、蛇、鶴七形之意,但非口授,不易精也。練習時,先由坐步演習數月;待勢熟勁順,再蹲矮馬、活步、起坐伸縮、左右迴旋,總以兩手指掌相應合,此為最佳注意之事;如是而後,或前推,或后推,或左右推,或上下推;如此演習數月,成變換推,或五勢互推,或直推,或轉推,或斜推,或正推。

至練到精熟功夫圓滿時,則周身之筋脈靈活,骨肉堅實,血氣之行動,可以隨呼吸以為貫注,如欲運氣於指尖臂膊,及胸肋腰背腿腳之間,意之所動,氣即赴之;倘與人搏,即手腳到處,傷及膚理,不可救矣。

但演習時,將丹田之真氣,運至腋下,令其氣出肩窩腋下運至指尖,如是而後則全身之力得以貫注,一任練者之使用而無礙也。至其剛柔變化,動靜虛實,以及身法、步法、手腳法、進退趨避諸法,五拳七形俱備,則又在平時練習深下揣摩之功,所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