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結構:丁字形接合介紹

大自桌案或大櫃的棖子和腿足的聯接,次如衣架或四齣頭官帽椅的搭腦、扶手和腿足的相交,或杌凳橫棖、椅子管腳棖與凳椅的腿足相交,小至床圍子、桌几花牙子的橫豎材攢接,都是丁字形接合的例子。

《博物館館藏》明清傢具方材丁字形接合

丁字形接合有圓材、方材之分,二者造法是不同的。

首先來看一下圓材的丁字形接合。如橫豎材同粗,則棖子裡外皮做肩,榫子留在正中。如腿足粗於棖子,以無束腰杌凳的腿足和橫棖相交為例,倘不交圈,則棖子的外皮退後,和腿足外皮不在一個平面上,棖子還是裡外皮做肩,榫子留在月牙形的圓凹正中。

倘交圈的話,以圈椅的管腳棖和腿足相交為例,棖子外皮和腿足外皮在一個平面上,造法是棖端的里半留榫,外半做肩。這樣的榫子肩下空隙較大,有飄舉之淤,固有「飄肩」之稱。北京匠師又因它形似張口的蛤蟆,故或稱之日「蛤蟆肩」

Advertisements

圓材丁字形接合(橫、豎材粗細相等)

圓材丁字形接合(橫材細、豎材粗、外皮不交圈)

圓材丁字形接合(橫材細、豎材粗、外皮交圈、榫卯用蛤蟆肩)

方材的丁字形接合,一般用交圈的「格肩榫」。它又有「大格肩」和「小格肩」之分。

「大格肩」即宋《營造法式》小木作制度所謂的「攛尖入卯」,「小格肩」則故意將格肩的尖端切去。這樣在豎材上做卯眼時可以少鑿去一些,藉以提高豎材的堅實程度。

方材丁字形接合(榫卯用小格肩)

同為大格肩,又有帶夾皮和不帶夾皮兩種造法。格肩部分和長方形的陽榫貼實在一起的,為不帶夾皮的格肩榫,它又叫「實肩」。格肩部分和陽榫之間還鑿剔開口的,為帶夾皮的格肩榫,它又叫「虛榫」。帶夾皮的由於開口,加大了膠著面,比不帶夾皮的要堅固一些,但倘用料不大,則因剔除較多,反而對堅實有損。

Advertisements

方材丁字形接合(榫卯用大格肩、實肩)

方材丁字形接合(榫卯用大格肩、虛肩)

橫材有的來自直材的正、側兩面,都與直材丁字行相交。所用榫卯,小格肩、大格肩、實肩、虛肩,均可在實例中見到。需要指出的是插入直材隱而不見的直榫還有不同的造法。有的兩榫同長,盡端格角相柢;有的則一長一短,不格角,長的為透棒,短的則頂在長的榫上。

方材丁字形接合(兩根橫棖與直足相交、大格肩、虛肩、兩棖出榫格)

方材丁字形接合(兩根橫棖與直足相交、大格肩、虛肩、兩棖出榫格角相抵)

丁字形接合也有不用格肩的所謂「齊肩膀」的造法,又名「齊頭碰」。往往在橫豎材一前一後並不交圈的情況下才使用。

方材丁字形接合(榫卯用齊肩膀)

或用在腿足為外圓里方而棖子則為長圓,它們也難以交圈時才使用。如果橫豎材均為方材,又在一個平表面上,那麼只有粗糙的傢具才不格肩,而用齊肩膀。值得注意的是精製的明及清前期的椅子,多數四面全用格肩榫,較粗糙的則正面用格肩榫,側面和背面用齊肩膀;更為粗糙的四面一律用齊肩膀。由此可知在工匠心目中,齊肩膀是簡便而不大受看的一種造法。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