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球運動中竟然存在六種方向感!你知道嗎?

我們在剛開始進行撞球運動的時候,有四個具有方向性的東西:

1.身體的方向感(身位):身體的方向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培育的一種方向感。這種感覺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縱使我們閉上眼睛,身體也會產生某種意義的方向感,這是身體做任何動作的一種基礎感覺。

2.母球的方向:就是母球的路徑。球杆擊打完母球之後,母球會向一個特定的方向運動,這個路徑是我們判斷自己能否將目標球打進袋口的依據。

3.球杆的方向:球杆在擊打母球的時候,並非總是和母球處在同一條路徑上面。當擊打旋轉球的時候,球杆的方向與母球的路徑會存在一個角度,這個角度就是打擊者判斷旋轉力量大小的依據。

4.動作的方向:我們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存在一個方向感。在剛開始打球的時候,這個方向是與母球的方向重疊的。隨著自己打擊能力的增加,這個方向會逐漸脫離母球的方向,與母球的路徑存在一個夾角,這個夾角就是形成塞球的其中一個原理。

Advertisements

當我們開始練習撞球技術的時候,上面這四種路徑是會自己被儘可能地約束在與進球點相同的方向。由於在落袋式撞球運動中,我們每一次動作的目的都是為了將目標球打進袋口,而目標球被打進袋口的原理,是我們使母球正確地觸碰到到目標球的特定位置(進球點)。因此我們一切的準備行為都是以進球點為出發點,久而久之,我們會產生進球點是處在我們的正前方的錯覺。

5.這個方向我們可以稱為「進球點的方向感」,進球點的方向感是需要經過鍛煉才會精確的。

在瞄準準備過程中這個方向感的產生有兩種不同的情況。

●如果我們在瞄準的時候,沒有預設賦予母球力量的話,那麼我們會忽略從母球到子球的這段距離。因此,我們感覺到的是單純的一個進球點。

●如果我們在瞄準的時候,假設已經賦予母球力量,這時候,母球是處在一種虛擬的運動當中的。因此,我們所感受到的不是一個單純的進球點,而是一個朝向子球並且具有方向性的感覺。身體在虛擬這條線的時候,還會進行許多的假設。最終,在母球的方向當中,某些點會被身體虛擬成為一條線,這條線我們稱為:準星線。(程度比較好的選手能感受到這條線,但這部分比較複雜,我們不進行深入討論。)

Advertisements

6.準星線方向:身體虛擬一條在母球行經的路徑上,由母球與子球的接觸點(進球點)所連成的一條線。

(某幾位世界級的超級高手還能感受第七個方向,這裡我們不討論。)

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是我們的本能在學習過程當中,身體形成本能反應(優化)之後所產生的錯覺(幻化),身體利用這些方向感來進行瞄準。

但是,由於我們在進行打擊的時候,子球與母球的距離所產生的變化,以及母球在桌面上與檯布摩擦作用所產生的變化,都會使得母球在傳遞力量給子球的過程中產生不同的應對需求。

身體在面對這些變化的時候,也會根據這些變化產生一些具有引導意義的感覺給我們,幫助我們對打擊的目的進行更為精確高效的調整,使我們能夠更為精確地完成我們打擊的目的,因此會將所有的變化參數以一條虛擬的路徑來表示。

在我們剛開始練習撞球技術的時候,我們會想方設法地把這些方向感全部對準進球點。

但是當技術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這些方向感各自會具有一些特定的引導作用,因此不是每一次都會重疊的。

比方右塞的時候,球杆的方向就會和進球點的方向分開來,球杆的方向會偏向右邊。

比方斯登的時候,動作的方向會和進球點的方向分開來。

(關於這個部分,以後說明塞球的時候再來敘述)

這六個方向感和我們的打擊控制有著密不可分而且錯綜複雜的關係,在這裡不方便進行深入討論。這篇文章最主要的是要表達在撞球運動中我們具有六種最基本的方向感,希望大家不要把所有的東西都當成一個方向了,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